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再晒:)游记之:到庐山去见名人 |
[游记]再晒:)游记之:到庐山去见名人 |
2007-09-01 52es.com |
[原创]再晒:) 游记之:到庐山去见名人 游记:到庐山去见名人 庐山,是一座中国人眼中的名山。而所谓名山,就是如名人,名角一样,属于社会的宠物一类的东西。就好比同样是云雾缭绕,发生在庐山,就成了景点、买点;而发生在其它的山上,就成了山地现象,是正常的,不值一谈。 而套用当今的流行的思维方式,一个地方,或是一个人,要想出名的话,离开了炒作就很难成气候。庐山的出名当然也遵循这条不变的“真理”。如果要追溯的话,最早炒作庐山的是司马迁,自他把庐山记入《史记》后,历朝历代都有人加入炒作的队伍。据人介绍,从古到今,大约有1500多位诗人在庐山留下了作品。像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陆游、徐志摩 、郭沫若等等都在其中。而到了近代,庐山则变得异常火爆,解放前被称为国民党的“夏都”,解放后则因为一个“庐山会议”使它在全国人民心中变得无比高大和神秘。 于是,庐山理所当然继续享受名山的待遇。于是,像我这样的凡人就会像追星族一样,冲着名山而来。 到庐山牯岭街安顿下来的时候,已是下午四点多钟。此时,牯岭正泡在雾里,大白天车灯打开后,可见距离不超过十米。嘿嘿,庐山到底是名山呀,迎接人的方式就是不同! 而这以后的几天,由于正赶上阴雨天,庐山的雾始终都伴着我。并且,不分黑天白夜,不管你心情好不好,它都一如既往地出现在你的眼前。 说实话,我对此相当恼火。因为,我进庐山大门时,可是花了一百多元门票的,而庐山老是这个样子,让我看不了几米远,的确不太友好。这使我想起苏轼的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的诗来,我想,苏轼写这首诗时,八成庐山正下着大雾呢。 当然,庐山既是名山,也是拥有名人的山。在看不着名山身姿的情况下,见见名人也是可以的。看来,这次庐山之行,注定成了追寻名人足迹之旅了。而苏轼,就算是我到庐山见到和感受到的第一位名人吧。 去庐山玩的第一个景点是“仙人洞”。据说这里是吕洞宾修炼成仙的地方。严格地说,这是一个很平常的地方,洞的长高皆不过十米。洞内潮气很重。我想,如果吕洞宾真的是在这里修炼成仙的话,条件未免太艰苦了。 在八仙中,吕洞宾算是很有名的神仙了。他的成名,似乎并不依赖于他是庐山土生土长的神仙,而更多的是依赖于那只咬他的狗。因为,正是那条狗的出现,才使人们得到“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歇后语,从而使吕洞宾出名了。如果要我选择的话,我更倾向于看到那只把吕洞宾咬出名的狗,而不是“仙人洞”。 在国人眼里,现时的“仙人洞”,已经不需要借助吕洞宾来出名了。因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这里来过,并且赋诗一首。一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就足以使“仙人洞”名扬四海了。事实也正是如此。虽然游人如织,但给吕洞宾上香的了了无几,反倒是模仿毛主席坐在藤椅上照相的人争先恐后。看来,神仙与伟人比,还是要逊一筹了。 在庐山风景区,流传一句话: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正因为儿时读过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我想,李白还是要见一见的。于是,在游完“仙人洞”后,就迫不急待去看三叠泉。三叠泉在庐山五老峰脚下,从景点大门,下到三叠泉一共有1400余级台阶。这对于一贯懒惰的我,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特别是下到一半时,双腿打颤,想走回头路都不行了。 千难万难,总算是见到了三叠泉。而作为辛苦的报酬,老天爷意外开恩,到三叠泉时雾居然散了。 作为庐山第一瀑布的三叠泉果然气势如虹,落差155米的瀑布分三叠飞流直下,泉水下落之处响声如雷。而此时,一边解说的导游却给我报告了一个坏消息——李白生前没到三叠泉来过,三叠泉被人发现时,是南宋的事!也就是说,李白根本上就没望过眼前的瀑布。这个玩笑开大了点吧。揉着酸痛的腿,我心里不禁暗暗叫苦:你说这李白也是的,没到这里来,也敢弄出个“飞流直下三千尺”。太过分了吧。 既然李白没见过三叠泉,我也不多看了,剩下的事儿就是打道回府了。望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返程石阶,再一次琢磨“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这句话,我不禁会心一笑,庐山人编这个顺口溜的意思,不是让你来看李白的,而是让你记住庐山的。因为,如果你真的看了庐山的三叠泉,你肯定累得不行了,会理所当然的记住庐山。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庐山之旅,给我印象最深的正是三叠泉,尽管在接下来的一天里,我到中共庐山会议旧址里,一次见到很多伟人、名人,但让我想庐山的,仍是几天后,还在酸痛的双腿。 庐山,我记住你了。
|
转自:http://www.52es.com/club/viewthread.php?tid=1091627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