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2 |
[游记]庐山游记2 |
2007-07-16 |
庐山风景,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庐山,通过诗人、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们的心灵审视,创造出众多散发着特别浓郁人文氛围的历史遗迹。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那样:“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 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作为文化背景,创作的《桃花源记》,洋溢着“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光灿。南朝时的《庐山二女》,以庐山为活动舞台,成为中国早期志怪小说的名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径;他在庐山筑有“庐山草堂”,所撰的《庐山草堂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宁代理学家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学在这里千秋耕耘,并真切地记录了这一具有深刻特征的文化现象的过程和历史。朱熹订立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则和规范,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 山水诗、山水画是中国山水文化中两大华项,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采,山水画亦在庐山一展风流,闪烁出耀人的辉光。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国画在理论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顾恺之的“传神说”,然而这是受到东亚高僧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畅神说”,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 文人墨客对庐山抒情写意,浓墨重彩,使庐山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科学家们对庐山进行科学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谛。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庐山第四纪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发表了《冰期之庐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从而开创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又由此而引发中外学者对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学术论争,从而演奏出一部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世纪交响曲…… 庐山,这座世界名山,最鲜明的特征是她的文化。文化,是庐山的精魂所在。 独树一帜的庐山宗教文化 在祖国的大地上,一说起四大佛教名山,几乎妇孺皆知,而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宗教文化则更引人入胜。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则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在这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中,释道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在这座缥渺的仙山中,移植来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四颗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它们在庐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把庐山变成了宗教的荟萃地,神灵的伊甸园,宗教文化在庐山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是极为显著的。 科技文化 庐山文化,富有科学技术内涵。庐山科技文化之始,可远溯至公元前十七世纪道家的修炼及其后的医家活动,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璇玑玉衡 ——古代天文仪器。铁质,现存两截,上截推之可转。原置庐山山麓太平宫,现称藏庐山博物馆。“璇玑玉衡”,出自上古之书《尚书.舜典》。庐山所有实 观音桥 庐山温泉 ——位于庐山南麓。“涌出如汤,冬夏常热”,水温达72度,含有三十几种微量元素,具有医疗价值。晋代,庐山温泉已是中国著名的温泉之一。明代李时珍指出:“患有疥癣、风癞、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后出汗,以旬日自愈也。” 观音桥 ——单孔石拱,长24.4米,宽4.1米,以每块重一吨的105块长条岗石 相楔而成。建于宋祥符七年(1014年),历六次地震而岿然无损。 西林寺千佛塔 西林寺千佛塔 ——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明代重修。塔为砌,呈六面,各面均有佛盒,底层南北开门,各层都有腰檐。塔身南面每层门顶上均有题额,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于1554年前后上庐山考察,在《本草纲目》中对瑞香等十几种与庐山有关的药物,准确地描写了形状、特点、栽培历史及主治等。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于1618年8月登山,考察了六天,在《游记》中详细记载了水文、地貌等,认定汉阳峰是为庐山最高峰。清代状元,植物学家吴其也曾专程上庐山致察植物,并将庐山的豆叶菜等二十种植物载入他的各著、开中国植物志先河的《植物各实图考》。 近代,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1931年开始对庐山地质进行考察,发现U型谷、冰桌、悬谷、刃川擦痕等众多第四纪冰川遗迹,确认庐山在第四纪时发生过多次冰川。据此写出的名著《冰期之庐山》,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起世界地质学的广泛关注。 中国植物学奠基人之一的胡先 ,第一次从美国留学归来,便来庐山森林局工作;1933年对庐山植物进行了调查,撰写了《庐山之植物社会》和《庐山重要植物志略》;1934年,在著名的植物学家秦仁昌、陈封怀支持下,创建了中国第一座正规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 解放后,庐山科技活动得到了发展,1954年建立了庐山气象站,1956年建立了庐山马铃薯育种站,1959年建立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庐山云雾试验站,1981年建立了江西省庐山自然保护区。 评论 (0) | |
原始链接:http://327526670.blog.sohu.com/24586065.html |
转自:2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