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 |
2007-07-16 |
前几天,看电视节目,偶然碰到CCTV4播放记录片“再说长江”,又想起当年的“话说长江”的节目,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已忘记了姓名,好像是叫陈铎吧。两个跨越了二十年的记录片,感觉变化是很大的,无论是长江及周边支流本身,还是拍摄方式和关注点。感觉当年的“话说长江”专著于大江的本身及其重要的支流的介绍,而这次的“再说长江”更具人文关怀和关注,范围更广,涵盖整个长江流域,将三峡工程、武当山、庐山等整个流域中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重大事件一一专题回放。 那一集介绍庐山的,深深吸引了我,那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又把我带回了十多年前和大学同学一起同游庐山的场景,那时我们很年轻,也很可爱…… 马上翻箱倒柜,居然被我找出当年的涂鸦游记,觉得有必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来给当年的同学们看看,非常的美好、非常有意思,另外,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十多年前的游庐山是怎样的,和“再说长江”中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当年写得匆忙,而且关键是本人文笔拙劣,还请各位多多指正。 6月15日星期三天气:晴 早起,十时许到王XX家。 和他整理行装,烧饭做菜,午饭后,欲休息一会,兴奋之情使我欲睡不能,忽又一电话,他母亲打来长途,好一阵叮咛。 二时许出门,由于车厢拥挤,交通堵塞,三时半才至火车站,大汗淋漓。 王X、高、袁、王XX、曹、朱和我七人按时会合,火车准点出发。 沿途一片欢声笑语,大家兴致很高。朱、曹、高、王XX打“八十分”,曹仍难逃落败的厄运。夜色将至,各个坐着睡去,王X特能睡,曹精神焕发(也许是在“卫生员”旁就座吧!),我坐得很不舒坦,一直睡不着,尝试各种姿势仍无济于事,“大忙人”之号初见端倪。 6月16日星期四天气:雨 晨,八时许,火车按时到达南昌,雨绵绵。 坐上直达庐山的班车,然而车发生故障,直至晚九时才到九江。其实可乘坐下午三时出发,五点到九江的火车,真是“欲速则不达”。我与车主发生争执,稍后又觉无可奈何。苦中取乐,七人玩“捉乌龟”,输者绕车走一圈,无一人漏网。附小纸片一张,我们的对话,虽不雅,但却是我们的真实写照: 穿过他(王XX)黑发的他(曹)的脚爪——朱 前不见古车,后不见来者——朱 只有我们的死车——高 嘴巴扯他,门牙拍他,(他:曹)——朱 军曹是兵——王X 军曹是排长——王XX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怕饿、四不怕冷——朱 朱现在死蟹一只——朱 烧烧吃他咦——高 死蟹不能吃——朱 死蟹当活蟹吃——曹 嘿嘿,你们晓得三只牛为啥跑阀?捉猪猡输他了!——曹 出门在外,首先应以和为贵,再次应相信国营企业(包括国营轮船、火车、飞机等),这是我的两点感受。 安定住宿后,马上与姚挺取得联系,他的热情介绍和允诺代买船票,一扫一天的阴霾,令我感受到朋友的可贵。 雨天登山危险,很冷,而且一片水雾,一点不好玩,姚挺如是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6月17日星期五天气:雨 早起,雨中游石钟山,空气清新,山水空濛,人迹亦少。一行人飞步登上小山,只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掩映在苍翠树木之中,其静谧、优雅,加之东坡先生的“石钟山记”,引来无数文人骚客和游人;极目远眺,北有中国第一大江(长江),南有中国第一大湖,更显其奇峻、特立。途经碑林,偶得百寿图,其间有乌龟状象形文字、老太扶梨的象形字等,颇为奇妙。下得山来,见一巨石卧于亭中,以石击之,果有钟磬之声,想来也是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之一。 午后,游龙宫洞。此洞全长二千多米,特长;洞中厅堂宽敞高深,特大。洞中有一石笋,独立半空,高达18米,年代久远;而洞中造型千奇百怪,不可名状,只可意会。 伴着溪水之声,出洞翻过小山,进入第二洞-水洞玉壶洞,一叶扁舟穿行于洞中小河,静静的,四周岩石漆黑,只有缓缓的水声和游人的私语。约莫十分钟,靠岸离船。没走几步豁然开朗,一个巨大的厅堂闪现在眼前,据导游讲这里曾举行过1983年全国女篮锦标赛。 拾级而上,进入第三洞-玉仙洞。此洞蜿蜒曲折,上上下下,尤其矮小,不得不弯腰前行,我们不时提醒曹X。出洞后猛一回头,才发现洞口竞在一笑脸大佛右手之中,不觉感叹佛法无边,人世间云云众生都无法摆脱。 不多久,便来到仙真岩。此庙虽不大,但我却发现不少佛教中的警句格言。颇为感触,摘录几句:人世间最大的痛苦是痴迷,人世间最大的债务是受恩。 6月18日星期六天气:晴 天公作美,雨过天晴。经山北公路,转过396道弯,我们便来到了牯岭街。 在庐山大厦和庐山会议旧址正对面的长冲饭店投宿,一行七人立马出游。经回龙路,过芦林湖,来到毛泽东故居(博物馆),整个回字形平房建筑宏大无比、气势非凡,和屋内大家具、陈设交相辉映。博物馆内文物珍品琳琅满目,特别是明代许从龙的百牛图,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无论从何种角度观看,牛眼总是怒目圆视,表现出作者不羁的个性色彩。 又至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三宝树即三棵巨树合而生成,两个龙潭也仅小瀑溪流,无甚特别。 经电站大坝,在铁索桥饭店打尖,直奔石门涧风景区,石门涧石庐山最早开发的风景区,我国最早的山水游记亦出于此(东林寺祖师慧远所著),古代文人骚客苏东坡、徐霞客、元好问等均云游此地,然此处险以远,故至者少。我们一行首先便下百丈梯,此处石阶不整,坡度极陡,危险之至,不由使我想起黄山天都峰的山路石阶。王X吓得半死,而曹X又踢下一块碗口大的石头,令在下面的我心惊肉跳。在一线瀑旁休息片刻,瀑布穿山而岩,哗哗地流经身边,使我们放轻松了一下。 由于时间所限,我们只能原路返回,前往西谷的龙首崖,等待我们的是不计其数的上坡路。经过漫长的登山,龙首崖突兀眼前,恰似龙首伸出山崖眺望远方,也许是龙宫洞吧! 大天池古迹众多,文殊台、天池塔、圆佛殿各具特色。据说在貌不惊人的文殊台上,清晨和傍晚你有幸可看见宝光浮现,实属庐山一绝。可惜我们到文殊台时,才下午二点。 坐车,仙人洞,此地人来人往,烟雾缭绕,古人的仙风道场,现已世俗充斥。 一转弯,便走在锦绣谷中。漫步平坦的山路,右边山石高耸,左边悬崖峭壁,远望群山郁郁葱葱、山石嶙峋,近处怪石堆砌、天造地化,堪舆黄山的怪石媲美。天桥巨石临空突出,岌岌可危,遥想当年洪武皇帝大战陈友凉,最初时兵败鄱阳湖,纵马飞越一巨石,刹那间石断生天桥,此乃天助朱元璋,最终战胜陈友凉。天桥必有灵气,于是,我们一起爬上天桥,合影留念。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一汪碧水的如琴湖畔,走在司马花径,四周绿树环绕,花香鸟语,加之游人渐少,别有一番情趣。 6月19日星期日天气:晴 晨起,山风吹拂,溪水潺潺,空气清新,略带一丝凉意。 寄包后,迅即搭车前往含鄱口。站在含鄱亭中,远望一片晨雾笼罩之中,群山百里,波涛万顷,依稀可见,据说国共两党领导人均多次来此观日出、眺鄱阳。 少顷,下小路至植物园,又走一段漫长的上山公路,便至五老峰。五老峰是五位钓鱼老人为阻洪水侵害百姓化为山峰而成,依次排为五座。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峰,远望苍翠青山挺拔伟岸,鄱阳湖碧波万顷、水光潋滟,在晴空下金光闪闪;而近看农田村舍,星罗棋布,零星村居镶嵌在格状绿色水田之中,一片田园风光,令人向往,难怪九江有三处村庄号称桃花源。 越过奇石堆砌、雄壮巍然的天地壮观峰,我一马当先跑上一峰独起、傲视天地的第五峰-目无障碍峰。站在突兀的巨石之上,,挺起胸膛,任凭山风吹拂,我自岿然不动,想起拿破仑登上阿尔卑斯山时的豪言壮语,我征服了庐山五老峰! 下得第五峰,便直奔庐山第一景,号称“不下三叠泉,不为庐山客”的三叠泉。一长溜下山台阶小道,又是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山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不见三叠泉,只有身边的溪流缓缓前行,水声也渐渐清晰,溪水?抑或泉水? 加紧步伐,爬上一叠泉饭店,稍休息,旋即向下快步前行,此时水声哗哗作响,又转为隆隆声,轰响于四周,三叠泉到了。 验票后,一行七人下到三叠泉底。壮伟的三叠泉一泻千里,迎面扑来,打湿了我们的头发、衣服,乃至全身,而我们毫不退却,愈加闯进瀑布之中,一扫城市间的烦扰、喧嚣、浮躁,将身心荡涤、洁净清新。正如姚挺所说的,也许我们住在大都市的时间太久,从未领略“飞流直下三千尺”,因此我们沉醉于瀑布之中,惊叹于瀑布之中。150多米的三级落差,气势磅礴,叹为观止。我们躺在巨大的岩石之上,仰望瀑布咆哮奔腾,乱花飞溅,以至于蓝蓝的晴空也变得狭小了。 踏上归途,仍然惊叹三叠泉的壮美和隽秀。傍晚,打好行装,下庐山,宿洵阳大酒店。 6月20日星期一天气:雨 由于连日的爬山,很累,所以很晚才起床。9点左右搭上前往白鹿洞书院的车。 白鹿洞位于庐山东南,唐李渤兄弟隐居于此,并养白鹿自娱,后建书院于此,再经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复兴,名声大振,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海内第一书院”。白鹿洞书院虽名声在外,但隐于密林之中,傍以高山流水,游客也十分稀少,偌大一个书院,加我们在内也不过二、三十人。看来改革开放的今天,也只有像我们这样的学生,文化人等仰慕于此吧。 午饭后,我们前往“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的秀峰景区。走在山路之上,不见瀑布,便闻水声,飞瀑、泉水、溪流之多、之奇、之秀,堪称一绝。近处文人墨客、人文古迹比比皆是,远处奇峰秀石耸立于行云飞雨之中,若隐若现。登山路旁,瀑布滚珠落玉,秀色迷人,与三叠泉的壮观气势成鲜明对比。远处“飞流直下挂前川”的黄崖瀑布,正是李白“望庐山瀑布”诗中所描绘的“三千尺银河”。由于天雨,瀑布之水特别多,奔涌而下,远远便听得十分真切;雨中登秀峰,路途泥泞,却别有情趣,草木葱茏嫩绿,空气清新可人,烟雨朦朦,云遮雾绕,使黄崖瀑布在云雾细雨之中忽隐忽现,神秘莫测,令人向往。经过一个多小说,终于来到瀑布脚下,忽然发觉此瀑布如此而已,也许山水之秀在于险远,而且去得人少了,所以令人神往,走进其中却失去神秘感、想像力和创造力了。 傍晚5点30分,我们才赶到东林寺。此时东林寺大门紧闭,但听说我们这群香客来自遥远的上海(其实只有王X才是真正的香客),便欣然开门,领我们参观、烧香、拜佛。一位和尚还在和正宗信徒王X滔滔不绝,大谈净土宗(即莲宗,由东林寺祖师慧远所创)主旨:一生多念“阿弥陀佛”,死后便可消灾减祸,升入天堂。 6月20日星期二天气:多云 白日游山玩水,晚上观看世界杯,很晚才起床,未及吃早饭,姚挺便敲门进屋,送票来了。他个子中等,四方脸,浓眉大眼,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特别会侃大山,加上双手摆动,“老母鸡都会变鸭子”,饿得我满腔胃酸翻腾不已,好不容易抽空吃了方便面,一直陪他从早晨8:30吹到11:15。我都快成半个九江人。 中午稍作休息后,下午到港口寄包,曹X、袁X因身体不适在码头休息,二王、二高和朱X游览市容。 来到甘棠湖边,烟水亭畔,忽发奇想,便包了条船划水于甘棠湖中,绕着烟水亭转了一圈,感受周瑜当年操练水军,点将布阵。船至湖心,猛然减速打转,不知湖心水流有变还是船后有舵,王X、朱X和我拼命划船,这“劳什子”就是不听使唤,慢如蜗牛,还老打转。南门湖是去不成了,只能迅速打道回船码头,我和王X在一边划桨,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两只桨上下翻飞,相撞之间,我已是浑身湿透;而朱X在另一边,拿着桨,一会儿当舵,一会儿划水,也忙得不亦乐乎;而高X、王X坐在船头悠闲自在,哈哈大笑,真是太不公平,累死大忙人,闲死大懒汉。 离船登岸后,我们绕甘棠湖行走,经夕照亭,坐在南门湖畔,观看老人钓鱼。 一会儿,我们又到了天花宫。据说王母娘娘曾来此,故建宫纪念。我们的佛教徒王X照例烧香磕头,我在一旁“谆谆教导”、“旁征博引”,引得朱X一旁掩嘴窃笑。 刚出天花宫,又如甘棠公园。园内小径通幽,一片寂静,甘棠湖环绕四周,使整个公园成为一个世外桃源。我们在其中漫步,行至一座小亭,已无去路,只能坐在亭中,休憩片刻,不知哪位忽然冒出:“干柴湖、烈焰山”。 走出“桃花源”,绕走甘棠湖一周,便同码头的两个病号会合,前往香炉峰酒店饱餐一顿在九江庐山最后的丰盛的晚餐。由于王X和我的坚持,“盐水虾”再一次战胜“清炒虾仁”。 午夜时分,九江发往上海的轮船起航,回家了。 相关阅读: |
原始链接:http://www.caryouyou.com/index.php/265/action_viewspace_itemid_3580.html |
转自:23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