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ject: 庐山游记(待续) Reply to author | Forward | Print | Individual message | Show original | Report this message | Find messages by this author 还没写完,先发这些吧.今天实在懒得动了,排版不好,大家随便看吧. 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 很小的时候便会背老毛的这首七律,于是对庐山便有了一种向往。但年岁痴长,一直未 能成行。这次,借实验室出游的东风,终于有幸踏上了前往庐山的旅途。心中之喜悦, 无以言表。 熬过了一个将近无眠的夜晚,第二天早上七点二十左右终于踏上了此行的汽车。虽然起 得早,但一路和江sir、师兄等人海阔天空,竟丝毫没有睡意。沿途的风光虽然大部分都 很平常,但偶尔也有很好的时候。于是,在谈话的间隙,欣赏一下窗外的美景,顿时觉 得旅途也并不是那么寂寞与枯燥。加上这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心情更加畅快。 当汽车经过我的家乡太湖的时候,我更是激动得不能自已,大叫了起来。同行的师兄望 着我痴痴地笑,像看个傻子似的。的确,此时的我,就仿佛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望 着各种各样新奇的玩具,兴奋得忘乎所以。 汽车行驶了四个小时后,来到了九江长江大桥。桥很长,导游说有7.9km。但事实上大部 分都是引桥,真正过江的桥没有这么长。桥的下面便是江了。同行的有很多北方人,还 没见过长江。我们这些南方人虽然不是第一次和长江近距离接触,却也始终摆脱不了心 中的长江情结。于是,众人纷纷离座,争相目睹这“东去浪淘尽”的大江。宽阔的江 面、巨大的波浪以及在大浪中颠簸的扁舟,还有那万吨巨轮,共同构成了长江宏伟壮丽 的景象。“……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迎着拂面的 江风,念古思今,一种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长江,孕育了多少英雄,又创造了多少历 史……也许,这是一个只有长江自己才能回答的问题吧…… 中饭在九江市内的一个饭店内解决。九江,很小的时候便听说的一个城市,却不知道原 来是这么的mini。据导游介绍说,九江市面积才6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8万。市区内基 本上没什么高楼大厦,最高的也不过五六层。虽然不高,但却各有特色。不仅有最稀松 平常的火柴盒式,也有典型的欧洲洋房式、古罗马拱柱式以及清真寺的圆顶尖塔式,不 一而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市内的一处福音庵和市郊的“第二座城市”—公墓。福音庵 是最典型的基督教教堂结构,线条明快,对陈布局,正中间顶上竖着一个大大的十字 架。庵的外墙色彩明亮,看样子刚修建不久。我望着教堂一边划着十字,一边在想着九 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因为在我们安徽,这样的教堂似乎不多见。“第二座城 市”是导游给起的号,刚开始我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待我看到漫山遍野的墓碑时,才 突然明白过来。据导游说,山野里面埋葬的人数和现在九江市的人口差不多。一边听着 导游介绍,我一边暗暗地乐了。如果死后有感知,想必这些先辈们不会太寂寞。 中午的饭菜说不上丰盛,但却足以让我狼吞虎咽,大快朵颐。尤其是那盘“剁椒魭 鱼”,至今仍让我念念不忘,口底生津。美食难寻,我却得来全不费功夫,许是上辈子 的造化吧。 吃完饭后又坐了一个小时的汽车才到庐山的大门。庐山大门口有一个很大的广场,我们 的汽车就停放在那。广场的四周都是一般正规的景区所必备的一些机构,如派出所、售 票厅以及公用厕所之类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LED电子显示屏,不停地在播放着庐 山的美景。这是黄山景区所没有的。我们在广场上留了一些影,买好票后便开始进入景 区,前往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如琴湖。 由于庐山开发地很早,山上交通四通八达,我们以车代步,不久便来到了这个山中的胜 地。如琴湖是一个人工湖,因为形似小提琴而得名。它三面环山,一面傍着公路,宛如 群山口中的一块瑰宝,引人入胜。湖水碧绿,却并不清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湖中间有一处亭榭,六沿飞翘,勾心斗角,煞是好看;湖边的地上长了很多松树,苍劲 挺拔,其间也夹杂着一些修长的翠竹,松树墨色的松针和竹树绿色的叶子交织在一起, 为这片树林平添了许多色彩。公路的这边是锦绣谷,但是没有路直接到达,得绕着走。 我们在湖边照了一些相,便开始赶往下一站—白居易草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一千多年 前江州司马在这里留下了这首千载传颂的佳作。的确,在去草堂的路上,我们发现了已 经远离闹市的桃花,还有很多未名的花儿。路途上还有一棵“含羞树”,树的中间外皮 已然脱去,露出了里面的木质层。据说只要一摸这棵树,树身便会颤抖。于是众人便纷 纷伸出好奇之手,最后也不知道树是真的颤抖还是被人推的,不免有些扫兴。所幸没走 多久便到了草堂。 草堂的地势较低,在一面斜坡底上。草堂的另外一边是一洼池塘,背面是一片小树林。 草堂是全木质结构,屋顶上铺了一层稻草,面积大概有二十平方米。分为三间,一个中 堂和两个偏房。草堂里面不仅有白居易的生平介绍,而且摆放着很多居士的诗词书画, 另外也有一些无关的书,像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传记之类的。其实,除了那些诗词书画 以及诗人的生平外,其他的东西是我不希望在这里出现的。草堂,在我的心目中,更应 该是一个“清苦”的场所,越朴素越好,最好还可以像杜子美的草堂一样“为秋风所 破”。今天的草堂,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处商业场所,充满了刺鼻的铜臭,更别提陆 苍年之流的自我卖弄。 出了草堂,在导游的率领下,我们又开始赶往下一个观光点—锦绣谷。 既敢称之为“锦绣谷”,其景色必有过人之处。事实也的确如此。沿途不仅有杜鹃花一 饱眼福,更有好运石将好运相赠;不仅有观妙亭看山川吐纳,而且有许愿池偿生平所 愿;不仅可以“同舟共济”,而且可以“讵可抱眠”;不仅有西方极乐之妙境,而且也 有九霄云外之仙地;不仅可以“暮色苍茫看劲松”,而且可以“乱云飞渡仍从容”;不 仅可以看“天生一个仙人洞”,而且可以看“无限风光在险峰”……如此多的景色集于 一身,“锦绣”二字实不为过。 锦绣谷过后,我们便坐车来到了庐山的第一大人工湖--芦林湖。带我们的导游很有意 思,他先说这个湖里的水是现在山上居民的饮用水,然后又说这个湖是当年毛主席经常 游泳的一个湖。然后他问我们,“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喝的水是当年他老人家 的……”,我们大部分人都笑着会意不说,也有一两个调皮的大声地说“洗澡水”,惹 得我们一阵哄笑。芦林湖的景色也很不错,特别是湖中间两座似塔非塔,似亭非亭的建 筑,made me impressive。联想到刚看过的《魔戒》,我于是管它叫“双塔奇谋”,虽 然这样叫有点不合语法。 Reply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