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探幽 |
[游记]庐山探幽 |
2008-05-22 sina.com.cn |
花径位于牯岭西谷,距山镇约二公里。古称“白司马花径”,以白居易曾循径赏花,并在此建庐而得名。花径门横额刻有“花径”二字,两侧分刻“花开山寺”、“永留诗人”一联,记录了这一文苑佳话。相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便是写在这里。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央视的刘芳菲,她沉稳娴静,气度优雅,举手投足可见不俗之态。从这里向右可见五老峰,五老峰是庐山一个耀眼的景点,五老峰在距万松坪一公里的地方。五峰耸立,雄伟陡峻,海拔1436米。从山麓明代所建的海会寺仰视群峰,似五个老人并坐,故名。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山姿不一,有的象诗人吟咏,有的象武士高歌,有的象渔翁垂钓,有的象老僧盘坐。其中第三峰最险,峰顶有“日近云低”、“俯视大千”等石刻。第四峰最高,峰顶云松弯曲如虬。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和旗竿峰,往下为观音崖,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李白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五老峰的一侧就是一片云海,仿佛是烟波浩渺一望无尽的大海,让人想象那水面上仿佛有千军万马的厮杀,那是缘于我所站立的地方有一幅丑得不能再丑的朱元璋的雕像,其实朱元璋并没有这么丑,是他非要自己象条龙因此使劲恶作剧自己这张不争气的脸,到了晚年,他又给自己平了反,恢复了人像倒是挺慈祥和蔼。 寻阳、柴桑、九江 公元557年,南北朝同时进入最后一代两大唱“对台戏”的王朝:(南)陈和北周。陈占长江之南,建都建康(今南京);北周占长江之北,建都长安(今西安)。到两者势均力敌时,还互签“友好条约”,应允两家划长江而治,互不相犯。可是长江中游有处西汉建的名叫寻阳县的地方处在“浔阳九派”之中,公元304年时(西晋永兴元年)时还立为寻阳郡,管着今安徽庐江以上湖北武穴以下包括九江市在内的长江两岸地区。哪里知道,长江江流主泓道由于南移,原来处在江中老洲子的鸿脑洲(即今古镇龙坪)靠了北岸,江中又积沙出现了至今仍名叫“新洲”的沙洲。大约是公元412年顷,陶渊明唱着“归去来兮”的时节,地处长江之北的寻阳郡治带县的治所,看看有淹进江水之中变作“水晶宫”了,就从长江之北迁到了长江之南的陶渊明故乡——柴桑,并将柴桑改名为“寻阳”,作为郡和县治的新驻地。不久又将郡名改为九江,而将寻阳县治移到今九江市区的湓口城,最终于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寻阳郡废,县与九江合一,所以今天的九江又名之为寻阳。原在江北的寻阳迁到了长江之南,虽然区域有伸缩,但仍然跨长江管着一些江北的原来属地。对于县一级行政单位而言,留下象寻阳(九江)这样跨长江而治的,怕也是少到仅有了。至今处在江北的黄梅县乡下、比如小池口说的是九江方言,而江南的程子镇、码头镇一线的语音仍然一致于江北的武穴方言,主因就是这种“跨长江而治”历史留下的痕迹。当时北周的统治者宇文家不大明白个中究竟,认为既是与(南)陈“划江而治”,怎么江北还有江南陈家的“插花飞地”呀?一时成为不解的心病。果然,北周在大司马杨坚的周密策划下,挥戈灭亡了北齐,统一了大北方,翌年,即公元579年,又回头夺取了原属于(南)陈的长江以北的属地。从当时说,“划江而治”的目的达到了,北周统治者大喜。为了表示庆祝,北周静帝宇文阐除了定年号为“大象”以示“大平有象”之外,还以这块夺回的长江以北的原寻阳县属地为主,约占七成面积,新立了个县分,为象征祥和,名字就选为永宁县。北周认为这样,大功告成,就长治久安了。岂知这暂时的平衡,保持还不到三年,随之北周大司马杨坚野心膨胀,就以大统一的隋朝,将江南和江北都真个地统一为大隋朝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139a6010008ox.html22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