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纪实散文:登庐山(三章)作者:吕峻(博阳溪人)

[游记]纪实散文:登庐山(三章)作者:吕峻(博阳溪人)

2008-05-22    sina.com.cn

〖纪实散文,上海出版社出版〗

登庐山(三章)

作者:吕峻(博阳溪人)

跃上葱茏

汽车在蜿蜒的登山公路上行驶,窗外的景色变幻无穷,眼前展现出一派重峦叠嶂,葱葱茏茏的山色,那迷离飘忽的白云,似银絮一般萦绕在翠峰高巅之间。啊,庐山!你给人第一眼的印象竟是如此地秀丽而诱人。它引导着古今诗人和中外游客,拥向你那神秘而柔美的怀抱。

汽车在不停地拐弯、爬高,再拐弯、再爬高,好象进入了一个硕大的迷宫,忽见崖壁青翠欲滴,旋又陷入云雾屏幕之中。车到山腰,随着一个大转弯,左前方一片明亮,映入眼帘的原来是我国最大的、水面浩瀚达五千多平方公里的鄱阳湖,此时她却象个睡美人蜷恋在庐山脚下。

冷风突袭而来,猝然使人打了个寒颤。原来汽车已过大寨山。到过庐山的人说,乘车从山北公路登庐山,途中的大寨山是一处奇特地方。盛夏时节山下尽管酷暑如蒸,但一过大寨山就凉风习习、暑热顿消,身体差的游客此时便忙着添衣服。庐山,真不愧为千百年来中外驰名的避暑胜地。

绕过小天池山,地势转为平坦,我们已经抵达庐山牯岭剪刀峡旁。“上尽诸峰地转平”,想起南宋诗人周必大当年咏庐山的诗句,不禁兴味盎然。

这时汽车停下,我们循小路漫步来到一座圆亭旁。原来这就是庐山望江亭。伫立亭内,脚下白云盘桓,雾气升腾。透过云隙远眺,只见北麓一衣带水,那就是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河的长江,望江亭也由此得名。附近的小天池山峰云遮雾障,欲掩欲露。山腰白带如练,扶摇而上,那是从北麓步行登山的主要小道。新中国成立前,庐山没有公路,达官贵人上山靠轿工抬着从这条山道上登爬。其中有一段山路陡峭,十分险峻,步履艰难,人称“好汉坡”。如今已有山北公路直通山顶。“跃上葱茏四百旋”,毛泽东的诗句写的就是乘车登庐山。但我们看到仍有好胜者从“好汉坡”步行登山,锻炼身体。

匡庐云雾奇观,千古闻名。记得清人吴阐思曾这样赞誉庐山:“白云乍凝,有团团如轮者,有飘飘如丝者,有绵绵如雪者,有漫漫如絮者,俱横塞山麓罅隙间……匡庐幽赏无过于斯,观止矣!”清人黄黎州也曾赞道:“庐山之奇莫若云,或听之有声,或嗅之欲醉,团团然如絮,蓬蓬然如海。”而今我们站立在望江亭内,身旁云雾瞬息万变,忽而剪刀峡半露,忽而天池峰乍见,忽而云去如涛远流,忽而云聚又天地浑然。浑然问回首南望,突然在青翠的牯牛岭上出现一座云中城市:一栋栋的建筑物白墙红瓦,一行行绿梧桐高矗云天,隐约中人来车往。它在云雾缭绕中,是那样地虚无缥缈,又是那样地清晰实在。莫不是遇上_『海市蜃楼?不!那不是幻境,那是著名的“天上街市”——牯岭街!

车抵牯岭街,我们漫步在“天上街市”,心旷神怡。在我们脚下,乱云飞流,恰如行走在天上。这里各类商店齐全,到处都出售庐山特产云雾茶。从这里北望,只见剪刀峡奇险万状,古城九江隐约可见。牯岭街西大林路正中,两块奇石吸引着游客们的注意。只见一块重达数吨的巨石,形如飞船,却似轻搁在一个巨石凳上。这就是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飞来石”。我们兴致勃勃地登上“‘飞来石”留影,飘飘然也好象成了“飞来的仙客”!

迷离山色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北宋诗人苏东坡的诗,给迷离的庐山山色凭添了神秘的色彩。“庐山真面目”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个千古之谜,引起古往今来多少游客前来探奇访胜。如今,我们一行也加入了这个庐山探胜者的行列。

我们首先来到庐山西北角的仙人洞。进得圆门,突见绝壁险岩上石洞如屋,洞壁形似手掌反扣,古人称为“佛手岩”。洞外悬崖上巨石悬空,为著名“蟾蜍石”。相传唐人吕洞宾两考进士而不取,游览庐山后便定居在这里修行成仙。“洞宾”二字,有人认为就是“洞中仙宾”之意。我们从仙人洞前行至访仙亭,这里是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寻访恩人周颠仙人之地。附近锦绣峰上的“御碑亭”,就是朱元璋下令建造的纪念物。过去游人来到访仙亭,便只有慨叹“山穷水尽疑无路”,遇壁而返回“人间”了。如今锦绣谷的云中
“仙路”已拓通,我们可以深入领略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仙境”了!

钻过一道狭窄的岩洞,眼前忽然大亮。只见白云缭绕中,奇峰怪石、重峦叠嶂,险胜之至。我们行走在云间栈道上,忽下置身峰巅,忽下陷入谷底。抬头观看,那一排排参天的奇岩,或似人头,或似高塔,或似狮子,或似尖碑,或似方桌,或似城楼。峥峥然如怪物,恍恍然若欲倾。朝下看,深渊万丈,险峻万状。我们继续前行,到达天桥,传说朱元璋被陈友谅追赶至此,遇到绝路,忽有金龙下降化为石桥,待朱元璋过后随即桥断。我们站在天桥边悬崖上下望,只见怪石嶙峋,深峡云流,令人惊叹!

离开天桥,循道来到大天池,步下石阶半华里许至龙首崖顶。由此下望石门涧,其深其险,莫不使人惊心动魄。传说过去这里常有人跳下去,以求舍身成佛,故又名舍身崖。崖下深峡乱石小径,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庐山时,登山所经之路。古人执着的探求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们。我们行至崖侧亭内,观赏龙首崖侧影。只见巨岩悬空如龙昂首,又如现代人戴鸭舌帽。崖对面山峰为铁船峰,船头正对龙首飞来。传说晋代许逊和吴猛两仙人乘铁船率领一些大臣南飞,以逃脱王敦之加害,原约法三章船客不准睁眼。谁知铁船飞至庐山,几个船客想偷看庐山美景,刚睁开眼,铁船就化成了山峰。我们若细看铁船峰,似乎还真可见几个仙客在攀船舷呢!

我们从大天池折回,来到庐山东南角的含鄱口。这里一岭逶迤,壑口正对鄱阳湖。立于望鄱亭内东望,只见鄱阳湖似乎上升到了我们脚下。原来是我们遇上了云海奇观!那一望无际的云海,银涛翻滚,诸峰竟似海中岛屿。右侧峰巅,一帘巨大的云瀑凌空泻下,气势的磅礴令人惊叹。旁边犁头尖峰似被仙人把持,正在耕云播雾。含鄱口是庐山观日出的胜地。每当红日从湖中喷薄而出,群峰披金,水天尽赤,那就更添情趣。可惜我们到含鄱口已是中午辰光,只好下次起个早来看日出奇景了。

从含鄱口看五老峰侧影,宛如蒲扇扑湖。而当我们游至五老峰,登上最险的第三峰时,看到的则是另一种奇景。只见身前绝壁如削,似巨屏直插湖边,下临万仞。陡壁之上,庐山石松插壁而生,似苍鹰扑崖。壁下鄱阳湖烟波浩渺,波光与帆点相映成趣。古人云:“山之骨在石,山之趣在水,山之态在树,山之精神在峭、在秀、在高。”此时我们置身于庐山五老峰,深感匡庐真可谓峭、秀、高俱备,石、水、树皆全啊!

唐诗人李白曾写道:“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而庐山)俊伟诡特,鲜有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俊是秀美之意;伟是高大之意;诡是诡秘之意;特是特异之意。庐山山南诸峰可谓秀美;大汉阳峰可谓高大;小天池山云雾变幻可谓诡秘;五老峰险峻神奇可谓特异。俊、伟、诡、特,可以说是庐山山色的主要特征。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或许也就是“庐山真面目”之所在吧。难怪“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决心“吾将此地巢云松”了!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1f9a130100012i.html63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