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2 |
[游记]庐山2 |
2008-05-22 sina.com.cn |
庐山2 2008-04-08 20:52:59 大中小 标签:旅游 庐山游记2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谈判台旧址,两间普通的石砌平房,平房上边,靠山有一处十几平方的平坦石台,这就是当年毛泽东和蒋介石国共和谈的所在。石房的旁边有上平台的台阶,被一扇镂花的铁门挡住,铁门上有‘谈判台旧址’五个繁体字,站在远处向台上看去,隐约可见一石桌和两把圈椅,想是当年毛、蒋二人的用具。 接着,我们又来到仙人洞景区。仙人洞系悬崖之中的一天然石洞,因其形酷似手掌,又称佛手岩,内有一天然石殿———纯阳殿,据传八仙之一的绿洞宾在此修行,故得名。洞深处,有两石泉沿壁而下,这便是载于〈后汉书〉的千年不息的一滴泉。 毛主席有词赞曰: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洞宾仙人的铜像前,游客中的善男信女们在上香、祈祷,十元一柱香,另送一卦。神仙洞旁,还有老君殿,内供着老子骑青牛的塑像。过仙人洞不远,有一亭名圣碑亭,里面保存一块古碑,碑文记载为明朝洪武年间所立。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御赐于庐山的,现在也成了重点保护文物。游完神仙洞,我们上午的游览到此结束。 匆匆的在山上的饭店吃点饭,我们就开始了下午的游览,下午的两景点是三宝树和黄龙潭。从停车场下车,沿崎曲的山路下行,两边是原始森林,一棵棵柳杉树亭亭玉立,这种树树干高直,而且在离地面几十米的高度内不发侧枝,是上好的木材。路 旁,不时可以看到折断的树冠和树枝,有的竹子主干劈裂倒伏,有的竹干弯成弓样,竹梢着地,这都是去年的那场百年不遇的冰灾所造成的。走了十几分钟,首先来到三宝树,所谓三宝树,是指位于庐山玉屏峰和天王峰之间的三棵古树,相传为晋朝僧人冼所植,已有上千年的树龄。两棵柳杉,一棵银杏,三棵古树胸围都在六米左右。而冠幅在五百平米以上,堪称森林老寿星,游客纷纷在此合影留念。看完三宝树,顺阶而下,不一会,就来到了黄龙潭,山泉水在此汇聚成一口清澈见底的小谭。据导游讲,在黄龙潭里洗洗手,会有好运,所以大家都跑到潭边去洗手。 下午的游程简单,不到四点,我们已返程。回去的路上,路过庐山影院,外面是电影《庐山恋》的大幅海报,年青的张瑜和郭凯敏灿烂的笑脸。电影院几十年来,唯一放映的就是每晚一场《庐山恋》,这也创造了一项电影界的全国记录。不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重温一次这部当年风靡全国的爱情片,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车到牯岭街,我们看天还早,就告诉导游想逛一下街,导游交待了些注意事项,就扬长而去,我们则优哉游哉的逛街。这里是庐山的中心,也是最早开发的地方。牯者,公牛也,盖因庐山全貌似一条呈东北西南方向的卧牛,故得名。三四华里的小街,典型的游城特点。街两边全是宾馆、饭店。另外就是买当地特产的商店,街上三三两两的背包客。想必都如我们一样,是远来的客人,事先导游告诉我们,山上的东西太贵,质量也无法保证,所以不让我们买,但继然来庐山一趟,总要捎点东西回去。于是大家走进一个略显正规的商店,买了点东西。我买了一条庐山牌香烟,另有一些当地的特色点心,出来的时候,每人的手里都拎满了东西,一伙人说笑着沿盘山公路回到住处,草草的吃过晚饭,疲惫已极的我们早早的入了梦乡。 第二天起来,外面是艳阳天,一如我们快乐的心情。今天安排的景点有含鄱口、五老峰和三叠泉瀑布。我们吃过早饭,首先坐车来到含鄱口景区,一个几十平方的观景台,观景台的东边,拾阶而上,是一仿古的石牌坊门,上有含鄱口三字。含鄱口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天气晴好的日子,在此能看到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这里确是个观景佳地,站在此处西望,是庐山的香炉峰,朝南看层峦叠幛,云雾飘缈,恰似人间仙景,据介绍,电影《天仙配》中,天宫戏的取景就是此地。可惜的是我们赶的天不太好,不能看到远处的鄱阳湖。也算是个不小的遗憾。 从鄱口下去,乘缆车来到大瀑布,这里就是大诗人李白所咏赞不止的庐山瀑布。遥想当年,太白先生仰观瀑布飞流直下,远眺西边,雾气升腾的香炉峰,诗意迸发,于是有了这首千古绝唱,其实,这瀑布远没有诗人瞄写的那样壮观,也许是因为春天雨水少。落差也不足百米,甚至没有我们省内的云台山瀑布高大壮观。无奈太白老先生不先到河南观光,所以,只有看着人家庐山瀑布风光于世,也只能徒唤奈何。这就是名人的力量和影响力,而影想力就是经济,这也就难怪现在的人为发展当地经济热衷于大打名人牌啦。 看完瀑布,坐缆车原路返回,我们又坐车来到五老峰景点。五老峰是有五座彼次相连的山峰组成的。五座山峰依次升高。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爬到第四峰就下山啦,沿途看了鳄鱼石。五老洞。登上第四峰,见四周的石栏上锁满了连心锁,有热恋中的情人所留,也有祝福家人幸福安康的,不一而足,我们去年到黄山时,就见到过这一幕,这又是景区的一大生财之道。从五老峰下来,我们的小腿已隐约的发痛,虽然这山不像黄山那样高、陡。但也挺消耗体力,但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0523401008vg8.html2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