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行

[游记]庐山行

2008-05-22    sina.com.cn

庐山行

2007-11-08 21:15:10

大中小

标签:人文/历史

庐山行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三十年前,我上初三时展读诗仙李白描写庐山的诗句,对云蒸霞蔚,钟灵毓秀的庐山就已神往了,无奈机会难遇,今年终于成行,多年的宿愿得以实现。

二OO七年十一月一日下午三点,我们单位一行二十余人登上了京九线北京通往南昌的列车向九江驶去,第二天四点半到达九江火车站。四点三十六分登上旅游车奔向庐山。一上车,导游就开始介绍九江市和庐山的情况。导游说:九江位于江西北部,濒临长江、鄱阳湖,背依我国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长江和京九铁路在这里交汇,九江长江大桥是公路和铁路两用桥,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秦始皇化分36郡时就设置了九江郡,古称浔阳、柴桑和江州。唐朝的白居易曾在此做过江州司马;宋江酒后在浔阳楼上题反诗,梁山好汉为营救宋江大闹江州;周瑜的水军就是在柴桑出发至赤壁与曹操决战的。九江古时为众多河流汇聚之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直是通商口岸。1998年大洪水,九江大堤决口,为战胜洪水,九江军民,团结奋战,表现了团结无畏、顽强拚搏的抗洪精神。九江是集名山、名江、名湖、名城为一体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听着导游的介绍,不知不觉旅行车已驶上了通往庐山的盘山公路,这时车内的大灯熄灭了,盘山道上也没有灯光,在这黎明前的黑夜里,在列车上巅簸了两千余里异常疲乏的我们强打精神,听着导游继续讲解。导游说庐山位于九江市南,是九江的一个区。从九江至庐山36公里。庐山长约29公里,宽约16公里,景区302平方公里。庐山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足、气候宜人。以峰崖峡谷、飞瀑清泉、云雾奇观、庙宇碑刻为特色,古称匡庐。他的秀丽吸引了历代名人,李白、白居易、苏东坡、陶渊明、岳飞、文天祥、李时珍、徐霞客、康有为、李四光等都在此留下名篇佳句,蒋介石以此为“夏都”,毛主席曾三上庐山主持令人瞩目的庐山会议。庐山在古代就是中国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是闻名中外的避暑盛地,庐山之巅有国内名山顶上唯一的一座山城——牯岭,牯岭城是融于生态环境中的园林式街区,交通便利。牯岭远看是山,近看是城。远看山峰林立,高大的乔木撑天蔽日,郁郁葱葱,待到近前方知是城,各式外国别墅依山而建,掩映树丛,独具特色,世之罕见。尽管导游讲的很详细,但由于山路弯曲,坐在车里左摇右晃、头晕目旋。突然听到导游说,庐山的盘山路有24公里,要转396道弯,毛主席1959年登临庐山时曾作诗一首,并大声朗诵起毛主席气势豪迈的瑰丽诗篇: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车上的同行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大声朗诵起来,我不由得精神振奋,疲倦全无。5点40分旅游车驶进牯岭镇上我们下榻的庐山香山宾馆。稍示休息,用过早餐,八点钟,我们奔向第一个旅游景点大林寺。

从牯岭出发顺公路西北行约三四里,再下一小坡,就进入大林寺景区。我是从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游记里了解大林寺的,游记里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的优美诗句早已根植于我的头脑之中。来到景点我方知大林寺庙早已荡然无存,已被花径公园所代替。公园边是景色秀美的如琴湖。湖面像一把古琴,背依青山,水清如镜。漫步于湖边的林荫道上,凝望着青山环抱的一潭碧水,随行的同行不由得举起照相机,一揽如琴湖的秀色,我由衷地佩服殷周匡氏七兄弟有过人的眼光,能隐居于此,夫复何求?从花径公园门口进入,一眼望见的是后人仿造的白居易草堂。草堂前的白居易塑像俯身向前,白发飘飘,慈眉善目。白居易尽管只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司马,但由于他关心民众,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人民却世世代代敬仰他。而那些拜迎官长,鞭笞黎庶,作威作福,吃喝享乐,猖獗一时的官老爷们却泯灭无存了。漫步在用青石铺就的花径亭四周,默诵着白居易循径观赏桃花时写下的优美诗句,虽为深秋季节,我却似置身在桃花盛开的春天。

走出花径公园,背靠如琴湖远远望去,前面两绝壁峭崖间,一石横空如桥,导游告诉我们,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大战陈友谅败逃至此,面临深涧,前无去路,突然天降金龙化为虹桥,横跨悬崖搭救朱元璋,当陈友谅追到时一声霹雳将虹桥击断,留此奇观。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沿石级下山去访寻天桥。站在被称作天桥的一块横空跨出悬崖的巨石之上,闻听涧内水流狂吼,风声怒嚎,令人心惊肉跳,不敢下望。我不由的想起了乞丐皇帝朱元璋,明末之际,唱农夫以入伍,厉兵秣马,西平陈友亮,东翦张士诚,南廓八闽,百粤奉款,中原顺明,兵进幽燕,十五年间,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的战乱,成就大业,立国后鼓励农业,兴修水利,倡民垦荒,国力大增。有此功绩,关于天桥上金龙降临救驾逃难的传说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沿着宽约一米半的青石铺成的山路继续前行,进入锦锈谷景区。石路忽宽忽窄,忽蜿蜒上升,忽曲折下降,一面傍崖,一面临渊,道旁古松林立,道路忽隐忽现,盘旋于谷中,宛若游龙。穿过观景平台,到达毛主席诗中提到的险峰。站在险峰之巅,俯首峰下,白雾迷茫,导游告诉我们,险峰下的平地是九江县,是晋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隐居的地方。想陶渊明因厌恶官场污浊,辞官归隐,躬耕自资,淡泊宁静,饮酒作诗,其乐融融。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表现了朴素的自然美和不愿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透过迷雾,我仿佛看到一千五百年前的陶渊明穿越时空隧道面带微笑,气定神闲,向我们款步走来;仿佛听到他对自作的《饮酒》诗句的朗诵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居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仿佛感觉到了他那远离尘俗,欣赏自然景色,悠然自得的博大胸怀。我们跟着导游继续前行,在毛主席曾照过相的劲松前合影留念,接着游览了仙人洞及周围的老君殿、游仙石、石松、御笔亭等景观。一提仙人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毛主席那“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瑰丽诗篇,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外敌对势力又掀起反华潮流,毛主席的诗句充分显示了他战胜困难,藐视敌对势力的伟人气魄。转过断壁千仞,悬崖万丈,奇石峥嵘,松柏苍翠,花团锦簇的锦绣谷,忽见石垒墙上开一圆门洞,上书“仙人洞”三个大字,仙人洞又名佛手岩,系悬崖绝壁天生石洞,高深各三丈多,洞内有纯阳殿,上立八仙吕洞宾石像,岩内清泉下滴,四季不涸。同行们纷纷立于洞前合影留念,我只是静静地立在一旁看着,待到走出景点方知留下了一大遗憾。

紧接着我们驱车南行来到庐山会议旧址。会址原为庐山大礼堂,为蒋介石所建,1937年峻工。1959年、1961年、1970年毛主席主持过中共中央三次令人瞩目的重要会议,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纪念地。来到会议旧址,一些同行进入会议厅参观陈列的三次会议的照片、资料及部份实物。我却被会议室外反复播放的纪录片《庐山烟云》所吸引。透过纪录片,我看到了妄想抢班夺权的林彪在1970年的庐山会议上大讲天才论,毛主席洞察出林彪提出的设立国家主席的政治野心,于1971年9月初乘车南巡,妄图谋害毛主席的林彪阴谋失败仓皇出逃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

吃过午饭,我们又乘车西行,游览庐山西南的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和乌龙潭。此时秋阳娇艳,暖意融融,大家兴高采烈,有说有笑,沿着用石条铺就的山路蜿蜒前行,松杉高大遮天,青藤缠绕倒挂,仿佛给游人架设了一条绿色通道,大家都不知疲倦,跟着导游快步向山下走去,大约走了二十分钟,就来到了黄龙寺,导游不失时机地介绍了起来。他说:黄龙寺由明代高僧彻空禅师始建,因靠近黄龙潭而得名。寺门横匾为康有为手书,殿内有龙眼石,扣之有声,寺西山坡的“赐经亭”,因明万历十四年神宗生母萧皇后赏赐黄龙寺经书而敕建。寺前一个大香炉,正当我和一个同伴在香炉前合影之时,随行的同伴却跟着导游去观赏三宝树了,我们也紧跟着来到距黄龙寺不远的三宝树前。这三棵高大的树木,有两棵是树龄达600多年的柳杉,一棵是树龄达1200多年的银杏。虽年代久远,可这三棵大树依然根深叶茂,横空为游人撑起三把大伞。树龄这么长,又这么粗壮高大的柳杉和银杏在国内也是十分罕有的。人们过去一试,三人联手方能合抱。我们循左侧陡峭山路向下走几十米就到黄龙潭了。从黄龙潭前的小路继续下行,不远就到龙潭路小桥,过了小桥,沿山路走不足百步就到了乌龙潭。相传,黄龙被孤月禅师和彻空禅师训服,造福百姓,后有乌龙作恶,两龙相斗,黄龙得胜,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于是便有了“黄龙潭里洗洗手,好运伴你天天有!”“乌龙潭里洗洗手,老婆跟着别人走!”的传说。大家也被这传说所感,纷纷来到黄龙潭洗手。但见黄龙潭不大而幽深,潭上岩石突出,几乎成洞状遮住半个龙潭,潭上一道瀑布从约十几米高处的岩石上飞流而下,直落潭中,发出轰轰巨响,溅起白色水花,瀑水于潭中翻滚推涌,从水中岩石空隙处流向山外。我也跟着大家立在潭内的岩石上好好把手洗了洗,期盼好运的到来。随后大家又来到了乌龙潭,乌龙潭潭面宽阔,水流平稳,潭上岩石不高,且起伏不平,上流到岩上受阻,自然分成五股泻下入潭,形成绝妙的山水画,面对这美妙的自然景色,大家纷纷举起相机拍照,却没有一人下潭洗手。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4001901000be5.html25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