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之一

[游记]庐山之一

2008-05-22    sina.com.cn

世界名山——庐山之一

2006-08-30 10:22:57

大中小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而得名。

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

庐山区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巍巍的庐山,远看有如一山飞峙大江边,近看千峰携手紧相连,横看铁壁钢墙立湖岸,侧看擎天一柱耸云间,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有的浑圆如华盖,有的绵延似长城;有的高摩天穹,有的俯瞰波涛,有的象船航巷海,有的如龟行大地,雄伟状观、气象万千。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但从牯岭街至汉阳峰及其他山峰的相对高度却不大,走伏较小,谷地宽广,形成“外陡里平”的奇特地形,极便于旅游。

庐山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盛夏季节是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庐山的年降水量可达1950—2000毫米,而山下的九江则为1400毫米左右,故山中温差大,云雾多,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有时山巅高出云层之上,从山下看山上,庐山云天飘渺,时隐时现,宛如仙境;从山上往山下看,脚下则云海茫茫,有如腾云驾雾一般。有时山上暗无天日,山下则是细雨飘飞,情趣异常。

这样的自然条件,使得庐山植物生长茂盛,植被丰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分别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据不完全统计,庐山植物有210科、735属、1720种,分为温带、热带、亚热带、东亚、北美和我国7个类型,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1996年12月庐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名山

庐山是集风光、文化、教育、宗教、政治于一体的千古世界名山。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给予高度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入了具有突出坐标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庐山地处我国华中腹地,长江中游,交通十分方便,故自古以来就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观光赏景。其中尤其是许多文人学士、达官显宦和名道高僧,他们为这雄秀奇丽的山水风光所迷恋陶醉,或吟诗作赋,或著文绘画,有的题刻于崖壁,有的述写于书卷,洋洋大观,留传后世,为庐山增添了丰富的文化色彩。所以人们说,庐山不仅是一座山水名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

据史书所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登庐山的著名文人是西汉的司马迁,他既是文学家,又是史学家,在他著述的《史记》中就写道:“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而最早在庐山筑舍而居的是东晋的王羲之,他建屋于庐山南麓金轮峰下的玉帘泉旁,一面养鹅习字,一面游山览水,怡然自得。后他离开庐山,将所居献作归元寺,这就是庐山自古以来见诸于记载的第一座寺院。

自此以后,来庐山游览的历代文人学士、骚人墨客更是络绎不绝。他们不但在庐山留下了足迹,还在游山的同时有感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为庐山的山水文化添加了光彩。例如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不朽名著,都是在隐居庐山时写成的。著名文人谢灵运、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王守仁、袁枚等人赞赏庐山的诗篇,一直流传至今。大诗人李白更是踏遍了庐山的山山水水,并在九叠屏筑“李太白读书堂”隐居,写出了许多豪气横空、传诵千古的佳作。山上的“花径”是与白居易的名诗有关,白居易谪居九江四年,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历代诗人题写庐山和九江的诗文中,他的篇数最多。《琵琶行》、《与元九书》、大林寺桃花》、《庐山草堂记》等都是传世之作。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碧》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咏叹,至今依旧是人们经常引用的哲理名言。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庐山重建了白鹿洞书院,设帐授徒,讲经传道,对后世影响很大。而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对庐山山水的精辟评价,更为世人所折服。

庐山不仅以其“俊伟诡特”的自然景观“秀甲天下”,而且又以其丰厚璀灿的文化内涵极富魅力,成为我国名山中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著名文化名山。

宗教荟萃

庐山是中国佛教中心之一,山中寺庙多达380处,东林寺、西林寺和大林寺,称为“三大名寺”,秀峰寺、海会寺、万杉寺、栖贤寺和归宗寺,称为“五大丛林”。其中,最著名最典型的当推东林寺。

东林寺的创建者是晋代高僧慧远。慧远定居庐山36年,“迹不入俗,影不出山”,以东林寺为中心,开展他的佛学和佛教活动。除了在上层士人中宣扬其“法性”(涅槃)理论外,还创造了一种极其社会化、通谷化的成佛捷径,宣扬只须“口念弥陀,心注西方,坐禅修定,息心忘知”,便可死后转生“净土”,进入西方极乐世界。这种廉价出售的天国门票赢得了大量信徒,东林寺也从此被尊崇为佛教“净土宗”的祖庭,影响远及东洋西域。

慧远除经营自己主持的东林寺外,还扶植资助其师兄弟及门人弟子在庐山兴建了数以十计的寺庙。据记载,庐山的龙池寺、清泉寺、圆觉寺、中大林寺、上崇福寺等,皆慧远所营建。慧远在佛门与士人中的威望,使庐山的佛教徒获得了特别优待。桓玄夺取东晋政权后,下令“沙汰沙门“(即佛教徒),结果南方大批佛寺被拆毁,大量僧徒还俗,但桓玄在禁令中却说:“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列。”使得庐山在一段时间内竟成为南方唯一的佛教圣地。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d57f101000655.html19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