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妙亭歇罢,已是中午时分。 爱人体力梢有恢复,乃继续下一段旅程。 由石门涧上来,步行一段路,便可到黄龙潭、乌龙潭。 两潭相邻,各有千秋。 黄龙潭幽深、静谧,古木掩映的峡谷间,一道溪涧穿绕石垒而下,银色瀑布冲击成暗绿色的深潭。静坐潭边,听古道落叶、宿鸟鸣涧,自然升起远离尘世、超凡脱俗之感。 乌龙潭原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潭渊组成,古书中记载:“乌龙潭凡三潭,中、上两潭皆高数十百丈,下潭稍平夷。”至今,却仅见一潭。乌龙潭水清澈见底,潭水微甜,干冽异常。潭水分五股从巨石隙缝中飞扬而下,短而有力,象是一把银锻的竖琴,在日夜拨动着琴弦。 相传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黄龙山谷中有两条桀骜不驯的黄龙乌龙时常争斗,引动山洪暴发,周围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后得道高僧彻空禅师云游至此,运用法力将二龙分别镇在黄龙潭、乌龙潭中。所以至今乌龙潭上方的巨石上还镌着“降龙”二字,当是纪念彻空禅师的吧。 由黄龙潭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 这里要说明的是此三百米非比三百米也。 沿直线走三百米,那是难以行到的三宝树的。必须走着“之”字形,爬过几百级台阶,始能到达。 人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我看上山一点都不容易,因了强壮如我,爬到三宝树(此处用爬字,一点都不夸张),也已经是精疲竭力,何况是我那被我生拉活扯上来的娇气的爱人呢。 幸好,三宝树浓荫蔽日,绿浪连天,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一棵为银杏,高约30米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山风徐徐吹来,暑气尽消,疲累尽去,不由得又神清气爽起来。 据介绍:银杏全身都可入药,是为国宝级树种,又名活化石。很有趣的是银杏没有单棵生长的,十步之内必定尚另有一棵,果不其然,不到十步的地方我们就找到了另一棵银杏。 究其原因何在?此为有奖问答之二 奖品:庐山一日游,必须一天游完所有的景点哦。嘿嘿 三宝树之右侧有一寺名“黄龙寺”,据说寺中有一护寺之宝,名为“龙眼石”,功能保家护人,还能做“天气预报”,不禁起了“凯嘘”之心。 乃施施然蹩进了黄龙古寺,进门即一眼看见了“龙眼石”,却又马上灰溜溜的蹩了出来。 原来所谓“龙眼石”乃一深埋于地上的一块不知道多大的淡黄色是石头,漏出地面的大概方圆仅锅底大小,其上雕刻着一个活灵活现的龙头。即使没人看管,在我精疲力竭之际,我又哪里搬的动呢?只好路经宝山,空手而回了。 败兴之余,灰着脸,来到爱人的面前,也不管她是否歇息好了没有,一把拽起她来,沿石阶曲径上行约20分钟,便到芦林大桥。一路密林蔽日,树干高耸挺拔,夏日人行其间顿感凉爽身轻。芦林大桥高30米,桥坝一体,拦水成湖,湖水如镜,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荫秀谷之中。正当此时,片片,不,应该是团团白雾簇簇涌涌的飘了过来。 见此佳境,刚才的不快早就丢到九霄云外去了。连我那疲惫的爱人也不由得精神振奋起来,兴高采烈的挽着我一起领略起这难得碰到的庐山云雾(只因为我们来得少,所以才难得碰到庐山的云雾而已)。 只见那云雾都是一团团的,一簇簇,似棉似絮,飘飘渺渺,潇潇洒洒,在身边飘动。人行其间,一时竟有了成仙的感觉。山峦在云雾中,渐渐的模糊起来,那满山的松树也仿佛在吐着云雾,因为在松针的的四周似乎都含着一层淡淡的雾。芦林湖在缥缈的云烟衬托下,也犹如天上神湖。 据说二、三百万年前,庐山正处于第四纪冰期,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冰窖,是当年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1954年在此筑坝蓄水,于是高峡出平湖,青山绿水,山色倒影,相映成趣。此处极易见到云雾大概原因也在于此吧。 忽而,一阵山风吹过,雾开云散,山还是那么青,水还是那么澈,天空还是那么的蓝,刚才的一切仿若海市蜃楼一般消失无踪了。有点痴迷的爱人竟有点惘然若失的样子,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一天的行程,最后来到的就是我国唯一一栋住过国共两党最高领袖的别墅-------美庐。 很喜欢美庐的环境和结构,因此竟跟爱人喋喋不休说起我们以后的家也该如何如何,这般这般。 美庐为英国人赫莉太太所建,由主楼和附楼两部份组成,面积近千平方米,精巧而又宽敞,活泼不失端庄。庭园面积近5千平方米,石墙相围,内有泉水淙淙流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