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行

[游记]庐山行

2008-05-22    sina.com.cn

最早知道到庐山启蒙读物算是在小学三年级时读到过那首李白《望庐山瀑布》曾快炙人口流传千古名句:

日照香炉升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古已名垂千古,无数文人雅士亲自到过并发表过无数篇赞美之词。

十一长假开始,单位早早预定了团体飞机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二号一早,收拾停当,一路欢笑飞奔九江,虽然,自己曾无数次带过团出门旅游,对旅游的向往早已淡化,但是,此次意义又有些非比寻常,是脱离开导游队伍之后第一次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出游,而且身边又是一些自己所并不很熟悉的一群人。也许,良好的工作环境也培养和塑造了人的品行与风范。

抵达武汉的时候已然是万家灯火,铺面而来的滚滚热风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方汉子十分不适应,满皮箱里衣物都是秋装长袖衫,没有一件可适用。而南方此时还正是秋老虎发威之时,感觉到得是极度的闷热和不爽。看来,准备工作失误。需要学会慢慢适应才可啊。

路过黄鹤楼,近在咫尺,可却由于天色昏黑,根本无法看得清楚,遗憾插肩而过,只是从屋顶上廊鋈青砖偶然可见冰山一角。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是传说中的鹤,在自然界中是根本就不存在的物种,鹤类只分有白鹤,丹顶鹤,黄鹤只是纯说中的鹤,某位道长到黄鹤楼品酒一游,在墙壁上信手绘画一只黄鹤,然后飘然而逝,于是才有了黄鹤楼的优美传说和由来。

长江边上,渔歌唱晚,江水粼粼,水波不兴。一桥飞驾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就是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过了武汉的分界线汉阳就到了黄石,自古以来,武汉作为长江上重要的枢纽,其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古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今抗日战争,无数硝烟战火弥漫,碧血封喉,谈笑间,墙弩灰飞烟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

历史的风云在这里曾留下了怎样的篇章。又有多少故事让我们难以忘怀。

经过长达四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本次旅游的终点站--九江。九江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她左邻鄱阳湖,右连洞庭水,京九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在这里构成了中国南北、东西交流的轴心,九江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旅游资源博大精深。便利的水陆交通曾促进了中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享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九江成为天下“眉目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封天下三十六郡,其中就有九江郡。发达的水陆交通使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九江成为军事重镇商业、文化交流中心。

中国历史名山——庐山,以其迷人的秀姿,吸引了许多历代名人高士,各宗教界杰出人物在这里驻足,秦皇汉武,亦步入其中......,两千多年来,许多杰出的人物为庐山吟唱出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使庐山成为千古名山。庐山,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并处一山,形成了中外历史的独特文化现象。秀丽的风景,多变的景幻,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江境内的鄱阳湖水域是中国最早的渔业基地,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候鸟越冬栖息地。每逢冬春之际,大约有两百多种鹤类珍禽在此翔集,有“中国第二长城的美誉”。九江现代交通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历史上便利的交通,曾经使九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中心,成为古代中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第二日出发前往婺源,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十分的陌生,可是里面的景色却是让我十分的熟悉不过,小桥流水人家,著名的诗篇就是产生于此地。不过里面的名字是在是土得要命,什么李坑,真是不好听,倒是里面别有特点的类似江南水乡的典雅古朴顿使人一下彷佛回到了几百年几千年前。历史在这里停顿,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田园牧歌般的生活。老乡们到是做起了旅游,把自家生产得野菜木制品拿出来卖。市场经济在这里得到了极大体现。

寻河畔而上,两侧盖着有着高高楼骨架的房子,高高的椽子,低矮的门斗,室内混浊漆暗,靠近天井得上面开着小小的窗户,有些类似城里面的透气孔,人生活在这里难道不觉得憋闷么?我无从考察,狭窄的街面上不时走过长寿老人,似乎此处更适合这样的人群生活。而正是由于这样的相对封闭而又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才让更多的影视剧导演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5f8d001000aix.html19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