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三) |
[游记]庐山游记(三) |
2007-08-30 sina.com.cn |
庐山游记(三) 一进入庐山,似乎就嗅到了庐山浓重的政治空气。只是这些政治空气,都刚从尘封不久的历史棺盖中揭开,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从旅游车上播放的影音资料,到山上挺拔的苍松翠柏,还有那些无声的场馆楼舍,它们都成了这些历史的见证:从蒋介石到毛泽东,从庐山讲话抗日到庐山会议反右……庐山不仅像一个尊者,受人顶礼膜拜,而且它更像一个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错误的或正确的东西,都从海拔1400多米的山峰上传下来,再像涟漪一样在中华大地上扩散开去,最终激起一道道惊天巨浪。 正如大江拍岸,卷起千堆雪。 于是,日本人倒下去了,刘少奇、彭德怀也倒下去了。创造了历史的伟大人物们渐渐都作了古,却只有小民百姓,生生不息在这块土地上繁衍,一如我,站在这些见证了历史的空谷幽林之间,或观赏,或品味,或闲谈,无论如何,似乎也用不着费尽心机,只用随意地做一个悠闲散人,慢慢游荡自己的心情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庐山博物馆外,我遇到一个道风仙骨、长须飘飘的长者在替人作画写字。奇怪的是,长者除了低头写字作画,对于围观者的议论却始终一言不发,而收费或接洽业务的事全由他的助手负责。看他下笔挥洒自如的神态,却颇有当年张大千先生的风骨。 从庐山博物馆,到庐山会议旧址,再到蒋介石当年在庐山开设的军官训练团旧址……这一路下来,我似乎走过了一条时光隧道,在历史纠缠不清的恩恩怨怨中盘点着未来,民族的、国家的、个人的。那时,我明白了毛泽东的那首诗,他老人家在庐山的险峰处豪迈的唱道:“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透过历史的风尘,庐山确实有她处子般的秀丽容颜。无论平民布衣、才子佳人或是政治流氓,无一不青睐她,亲近她,庐山,在堆积了厚重的文化尘埃之后,如今正慢慢归于平静。 暮色苍茫。当庐山即将淹没在又一个暗夜之中时,我不得不跳出历史的烟尘,一步步走下山去。 庐山,就这样别了,不知道会不会再来,但分别的时候却真的依依不舍,青山翠谷,流云飞雾……庐山就这样悄悄从我的视线中消失,隐没在天际的云朵之后。 2007.7.17登庐山记。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5ffc1d901000b5y1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