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了旅行] “象以齿毙,膏用明煎”,郁达夫说:“为人切不可有所专好,因为一有了嗜癖,就不得不为所累……”这是对的。 我爱书、好吃,但这两件都没有对于旅行的偏嗜那样能令我激动到发抖。 旅行除了需要时间和精力,还是需要金钱的——而我恰巧是个穷鬼。 8月的时候就盘算着要趁着秋天出去旅行了,于是紧赶慢赶地把手上的活计完成,原打算9月一讨到了工酬就拣个喜爱的地方去放风。不料这个月的银子格外难讨,到处都在倒腾三角债,每个公司都不够现金周转,我这小鼻子小眼的小人物自然不被放在眼里,讨债的方式又太温和,于是攸忽到了月底,手中依然拮据。 月头那会在网上巧遇一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男生,说“要不咱们国庆前去九华山玩吧,我请客”。我说“好啊好啊”——免费旅行,哪有不去的道理呢?!紧接着给我做访问的上视的编导介绍了个安庆小伙给我的俱乐部,商量黄金周举办一次大型的自驾游活动。于我而言,这样的活动固然是有些声势的,但已经失去了旅行的本质,只是一番热闹罢了。 我不缺热闹,我所祈求的,是旅行中的改变和脱离,是对于生命底层记忆的寻找与映证,应该是很私性、很安静的一种内心体验。 为了表现江湖义气,我仍然让俱乐部参与这次活动,但把事务托付给一位理事负责,我则计划着和那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男生去九华山。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中,男生几乎每天给我电话,所谈话题已经远远超越了旅行的范畴,我也差点以为我已经开始另一段恋情了。 这时候妈妈和朋友们提醒我:你是不是又要拿你的终身去换取一次旅行了? 我蓦地恍然:原来这些时日的激动和期待,不是因为情感,而是因为旅行!忆及数月前险些和一个陌生人去了云南,不禁摇头暗斥,叹自己荒唐。 遂找了个理由谢绝了那男生的邀请,带着几分愧疚和不安到网上去寻找驴友们自发组织的自助游线路。 [游记.桐庐山水] 9月30日下午,侥幸被我找到了老王的那支队伍。 10月1日清晨5点18分,我坐上了他包的车,一行10人,折腾了6、7个小时,到了千岛湖。 千岛湖人头攒动,而天气也是异样的炎热,完全不是秋季的高爽。我们绕着湖畔看了一圈,与来搭讪的“导游”讨价还价几句,随意拍了几张照片,没有乘那昂贵的船,便驱车去了上西村。 上西村是位于浙江临歧秋源的一个小村庄,原先一直默默无闻,前几年无意中被背包族们发现,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游者不断,终于使村人开窍,在今年的9月25日,正式开放这里作为景区。 车绕着山路一圈圈地向上攀行,我在一次次的有惊无险中体味山水间自然的清凉和博大的惬意。看山脉葱荣连绵,湖水青绿如碧,湖面时宽时狭、波光粼粼,至黄昏,当日头成为红色,那霞光便散了开来。心中暗叹,好一个山水浙江,果然处处山水! 所谓“大美深藏”,这传说中的上西村是绕了若干个小时的盘山公路方到达的。 村庄是个开阔的山谷,稻田里密密地排列着即将成熟的水稻,小径弯弯曲曲,一直通到我们要去的那户农家。房舍是垂直相连的两幢,一幢自住,另一幢看去甚新,想必是专供背包客休息的。两幢房围出个开放式的庭院,院里垂挂着葫芦,并养着一大一小两条土狗、一只母鸡,院前则恰巧是条小溪,溪上有桥,名曰“碣上”。 这情形很像我小学课本里读到的乡村,又像某个梦中的桃花源,或者还是牵连了些童年时代的记忆,闹不清了。正好晚餐时间已到,我们便匆匆安置罢行李,团坐到院子里吃饭——饭是木桶盛着的,茶是葫芦装着的,菜,是山笋野蕨做成的。 记得那土鸡煲已经炖得很烂,那葫芦茶特别清爽,那小黄狗总是在脚边转来转去讨吃的,然后,我好像就在漫长的等待后洗完了澡,爬到三楼的小木屋里睡去了。 半梦半醒间,觉得四周格外安静,我听见楼下溪水的声音汩汩,甚是悦耳;似乎是我们的一位驴友问了句“老板娘,明天早饭吃什么?”,天便莫名其妙地亮了。 凌晨5点光景,我从飞虫簇拥的被窝里起来,抓了相机去拍山村晨曦,结果看到对面天台上露营的帐篷还支着,三两个年轻人却东倒西歪地睡在帐篷外面,身边赫然矗立着两个啤酒瓶。一笑,对着不远处仍然黑黢黢的山峦和农舍按下快门。转身,正发现桥那边有户人家的屋顶上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早饭吃的是粗粮馒头和稀粥,另几样随常小菜。 饭罢,我们将行李丢到车上,浩浩荡荡地进山去找九咆山瀑了。 景点的设施还是全新的,仍然在修建中;而山也不高,因此那九条瀑布亦谈不上滂沱,只是尚算秀气罢了,并不值得细说。 原路返回时,天阴阴地漂起了雨花,落到山间的溪里,溪水顺着山势高低迂回,时而汩汩,时而潺潺,时而淙淙,灵动腾越,注入田亩,灌溉苗禾。 顺着溪水蜿蜒的方向,我看到两间狭小的农舍:去时,这农舍前的老妇人绽着亲慈的笑容给我们指路,此刻大约进了屋里——我见那洗衣的水龙头还开着,便上去随手关掉,脑子里忽然浮想起我那故世了两年多的老祖母,心有戚戚焉。 又路过住宿的农家,我们与主人和小黄狗道了别,驱车向白云源进发。 离白云源不远是著名的富春江-小三峡景区,严子陵钓台便在那里了。虽然天下着雨,但我们还是想在开阔的江面上体会与瀑布不同的水的感觉。询问了价格,似乎比千岛湖越发昂贵,于是只能作罢,怅然而返。 驶过横亘江上的铁桥,车又爬了几圈山路,便到了预定的住宿地点:白云山庄。 我们住的房间外恰好有个很大的阳台,从阳台远眺,可以见青山及青山上蓊蓊郁郁的植被,而缠绵在青山间的,则是雾霭和云气——我便想:这“白云源”三个字,放在此处,倒是名实相符的。 这一天因旧患的右腿又抽筋,我便早早洗漱休息。 中间穿着睡袍起来糊里糊涂地吃了晚餐,糊里糊涂地打了回牌,糊里糊涂地看了会电视,最后听着MP3里悠扬的乐曲糊里糊涂地睡着了。 次晨八九点光景进入白云源景区。自上而下,从龙门峡游起,一路拍照,过七仙谷,到青龙峡口。 我眼尖,看到峡口摆着“景区设施未完善,危险,游客止步”和“除非户外专业人员,严禁入内”的牌子,便提醒驴友们转道其他。岂知这是群初生的牛犊,一个个兴奋异常,大喊“我们保护你”,簇拥着向内。 在完全非自愿的情况下,我战战兢兢地开始了接下来四个多小时的惊险攀登。 山势并不是格外的高,比起三清山来,仍然是小巫。只是山道崎岖,高低不整,而路面狭窄,勘勘够一人落足,最要命的是,青山新雨后,石阶湿滑,加之青苔厚积,我便毫无悬念地摔跤了,接二连三! 摔跤也就罢了,还迷路! 其实这里已经根本没有任何指示标志,我们一路攀爬,也不知道是在向哪里行进,没有人知道当下的坐标,除了继续,别无他途。 老王在最前面开道,我们不断问“还有路吗?”,他信口开河,说“路越来越好走了”,实则是越来越难行。跟在后面的人没心没肺地玩深沉,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当时便生起一种冲动,想拣根粗树枝给说这话的人一棍子,没想到树枝一碰即断:尽是朽木。 不知是台风之故,还是年久失修,有一段山路坍塌,我们便被阻在了一边。 这时候男生显示出他们的气概来,不畏危险地爬了过去——我还在迷糊中,似乎没看清他们怎么过去的,便突然间听见咔嚓嚓、骨碌碌的声音,有一块山石从一男生的脚下坠落,一路滚下,声响久久不绝。 惊魂未定,我已经在大家的前拉后拽中到了断途的另一端,右腿抽筋,站立不稳,手便赶忙抓着山崖上的杂草,不料那草尖锐,迅速划破我的手指,渗出血来。 我还没来得及说“大家小心这草”,便听有人喊“蚂蝗!”,于是响起女孩子的惊呼。所有人低头检查鞋子。 刚抬起头,又听前面有人尖叫“蜘蛛,彩色的!”,于是小心翼翼地弯腰而过。 几惊几咤,好容易找不到更向上的路了,个个狂喜,拍照留念(回来整理照片时发现那会的样子实在已经很狼狈)。 沿着向下的石阶寻找回山脚的路,陆续又有女生摔倒,男生也是脚下趔趄,险象环生。所幸走了一段后从树梢间看到我们那辆停在山脚下的金杯车,心中有了希望,知道不久可以到达,便比上山时笃定了不少。 下午三点半,我们终于到了山脚。 正在喘气,忽有2男2女迎上来,问道“上面有路吗?” “有!”我们异口同声。 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做人性本恶! 当然,最后还是良心发现,提议他们人多些再去爬——不知那4人后来如何。 老王问“刚才谁说不要上去的?” 我马上举手,道:“如果给俺重来一次的机会,俺将更加坚决地说‘不去’!” 众人狂笑。 其实此时大家都已知道:青龙峡之于我们,已经不再是风景,而是一种经历——我不会主动去选择这种经历,但若有,也不无益处。 离开青龙峡,离开白云源,我们回到了上海。 闭上眼,所有的镜像都是高大宽广的,有山有水!  (上西村九咆界.晨曦)  (桐庐白云源.青龙峡瀑布) ================================================ 版权声明:本文为颦颦(姚建静)原创于2005年10月6-7日,版权所有。如您转载本文,请务必写明:“转载自:天地之间原创中文网(www.38424.com).颦颦文集 | 作者:姚建静”否则,视为侵权,需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作者邮箱:webmaster@38424.com|QQ:36199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