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不同的心,不同的情——庐山游记 |
[游记]不同的心,不同的情——庐山游记 |
2007-07-16 hndt.com |
[原创]不同的心,不同的情——庐山游记 不同的心,不同的情——庐山游记 从小至今,居住之地离庐山都不远,也就“近水楼台先得月”,多次登过长江中下游沿岸一山独秀的匡庐。尽管是多次登临,可至今还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能谈点因年龄不同,游庐山的不同感受罢了。 记得还是孩提时代,身为小学教师的母亲可能是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在一年暑期获得上庐山疗养一个星期的机会,并且可以带一个孩子,这样有着一颗童心的我也上了山。但是一个星期下来,除了记得山上好凉爽,雾多、树多、石头怪和路险外,其他什么感觉都没有。下山时心里真后悔,心想如果留在家里,可能还会与往年一样,到傍晚后,带上救生圈,坐在父亲单位的叔叔自行车横杠上,与叔叔、阿姨们一道前往公园,租上一艘游船,先与叔叔和阿姨们在水中嘻乐一番,游累了后便上船,在月光波动的水面上,吃着西瓜与点心,看叔叔和阿姨们抚琴吹箫、吟诗唱歌,比在山上被母亲或是其他大人牵着手,不许乱跑乱动可要好玩多了。 青年时的我上庐山后,就不同了。上山后或是从山边经过,都会怀着一颗火热的心,逮住一切机会,凭着自己的性子游玩于庐山峻伟秀丽的景色中。 到锦绣谷南端的仙人洞时,我并在意洞中的“一滴泉”、洞壁的“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和洞中央“纯阳殿”的吕洞宾石像,而是跑到洞侧凌空突出的游仙石上并尽可能往边上站一点儿,以领略石下奇险无比的万丈深渊,尽情享受那“百尺丹崖悬断石”、“无限风光在险峰”令人心跳的感觉;会在天还未亮前赶到含鄱口的“望鄱亭”,依栏远望着、等待着山下一望无涯的鄱阳湖上,将要拉开的红色天幕,等待着天幕上呈现出万道金光,等着紫霞升腾的浩渺湖面喷薄而出的旭日;会用一整天的时间攀登五老峰与三叠泉,去观赏那里的峰接霄汉,层崖断壁与奇峦秀色,去体验那儿的天风乍起,云来雾散,去仰慕那每叠都达几十米高,凌空飞下、抛珠溅玉和轰鸣震耳的溪流,那怕是累得气喘嘘嘘、腿酸脚痛还是攀援不止;会在下山后又马不停蹄奔往秀峰,在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下,赤脚站在水里,离瀑布近一点儿,再近一点儿,让整个身子被瀑布溅起的水珠与雾气笼罩着,以获取那种清凉且又有一点儿“羽化成仙”的心境。 大天池,小天池,乌龙潭,黄龙潭,……,庐山上这样的景点实在是太多了。那时的我每次游了庐山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总觉得有一种峻伟的力量在心间冲动,有一种秀丽的柔情在心田迥荡,我也由此对许多人寄情山水之间的缘故有了点理解。 中年后的我上庐山后与青年时又有不同了。带着一颗还算成熟的心,虽然还会继续观赏庐山美丽的自然风光,但更在意探寻与感受这座千古名山深藏的文化底蕴了。 在黄龙寺旧址附近凌空耸立的三宝树下,会想到晋代名僧昙诜是如何将西域引来的柳衫和银杏植下,植树时是否想到自己一砖一木建起的寺院是否也会与这树一样历经人间沧桑;踏上虎溪桥,来到东林寺又会想到与昙诜同时代的慧远法师,是如何将这本是僻静之处变为曾经“规模宏远,足称万僧之居”的净士宗发源地;在康王谷会思索着,对污浊黑暗的社会日益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后的陶渊明,在昙诜与慧远力弘佛法时,却在油灯下构思《桃花源记》,周边一片黑暗,笔端却洋溢着理想主义光灿的情景;漫步于五老峰下的小路,会猜测李白是不是曾在这路上长啸而歌过;走在花径的小道上,仿佛眼前会出现白居易在此吟咏桃花的幻影,耳边似有似无的响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千古名句;进了白鹿洞书院,会思考朱熹为什么会订立《白鹿洞书院学规》,从而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在舍身岩会尽力猜测,屡经磨难的王阳明,散步于此时为什么会悟出“宇宙万物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宇宙万物”的“心说”,……。 太多了,这样景点在这座文化名山上真是探寻不完,感受不尽。除了古代历史中的这些给中华文明作出过不朽贡献的人物外,在这名山中,一座座被绿荫笼罩的典雅别墅与馆所,每一座都装满了近现代风云人物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活动印记,面对着这些别墅与馆所,心里有的是说不出的肃穆与激动。 游历庐山后,只要一想到这些至今还为人们所关注同时又不在了的人物,在许久的时间里,总会使人处于对人的赞美与感叹之中,赞美人的才能与智慧,感叹人生的脆弱与短暂。 写到这儿,我不禁想到,来年自己拄着拐仗再登临匡庐时,又会怎样呢?我会不会随着拐仗落地的节奏声,吟咏古人“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的诗句,也有古人那一份豪放与洒脱的心。 (二零零六年八月九日) |
转自:http://hbcw.hndt.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3216821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