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真面目(04年游记) |
[游记]庐山真面目(04年游记) |
2007-07-16 live.com |
庐山真面目(04年游记) 在庐山,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小景点,每一个地方都有她的魅力之处!而且她是有生命力的,不同时候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我确实深有体会啊!庐山带给有回忆的地方简直太多了,所以,如果不来庐山游玩的话,简直太遗憾了! 庐山上有一个小镇,它的正街有一个我很熟悉的名字:牯岭街。我一听见这个名字的时候立刻想起一部叫做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电影。很可惜我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因此不能知道少年杀人的事件是否就发生在这条牯岭街上。 这条街之所以叫牯岭街是因为庐山上的这个小镇叫做牯岭镇。而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从空中俯瞰,这个小镇所在的山岭像一条卧着的大牯牛;另一种说法是,出于当初上庐山来的洋人说的一个词——COOLING,庐山是一个很凉爽的地方,牯岭就是COOLING的谐音。 牯岭街是一条不大的街,确切地说,其实只有半条街,另一半是隔着花园的一条栏杆,据说从这一边可以看见庐山脚下的九江市的灯火。我之所以说据说这个词,是因为我并没有到栏杆那边去看看他们所说的是否属实,我总是来去匆匆,有空闲时间的时候,偏偏又起了雾。 庐山上总共只有一万左右的常住人口,这条小街上却有许许多多的商店饭馆和银行,这些当然不是为居民服务的,恰恰相反是居民们赖以生存的行当,来这里消费的当然都是游客。我们在庐山的时候就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吃饭还是要去街上,因为在景点或旅店吃饭都是很贵的。 我们在庐山的第一顿饭就在牯岭街的一个小饭馆里,在那里我们尝到了闻名已久的庐山小白菜。别人告诉我们庐山有“三石”,石鸡、石鱼和石耳,但是基本上所能吃到的这“三石”都是西贝货。石鸡其实只是普通田鸡,石鱼也只是普通小鱼,石耳是什么菌类我就说不上来了。在那个小饭馆里我们还吃到了笋衣红烧肉,九江的朋友说不如井冈山的好吃,但我们还是吃光了所有的笋衣,剩下小半盘的红烧肉。说到吃饭,其实在庐山上吃的饭都使我们非常满意,合口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许是我们认识人的关系,每次吃饭都很便宜。 我们屡次坐车都经过一个迷你的隧道到达小镇,从隧道出来有一个同样迷你的花坛,而每次汽车都要绕着这个花坛兜半圈转向其他的路。后来我在“庐山恋”这个电影里看见了同样的隧道和花坛,原来多年以来它从未改变。郭凯敏就在这里听到张瑜回到庐山的消息,兴冲冲跑去找他的恋人。 庐山起雾的时候,我正在这条街上,看不见三米开外的人,在初秋的风中冷得打颤。脚下的石板路湿漉漉的。 别墅 上山的路上,我就睁大眼睛到处张望,并且向同行的当地朋友打听:别墅区在哪里?这都要怪方方,是那本《到庐山看老别墅》把我引的。 上山是黄金周的后期,住宿还是很紧张,但是我们住的地方却是一个“文物”——国民党军官训练团的旧址,庐山大厦。因此每天一出门,就有不少摊位争着拉生意:先生你这么帅穿个军装拍一张吧很漂亮的。 出门走下长长的石头台阶,隔壁就是蒋介石的藏书楼,现在改做了商店和餐厅,只是在门口桑拿的广告牌旁边还挂着文物保护的牌牌。我喜欢那些石头砌起来的墙,和嵌在墙里的木头的窗,有一天早上我在那里吃面的时候,就坐在这样的一扇窗前。我想知道蒋介石是否也在同样的窗前坐过,那时候这里应该还环绕着他的图书吧,只是我想他一定没有心思看书。 庐山大厦的窗是早就改成了铝合金的了,在三楼的一个窗口,我们看见的是对面的树林,早上的阳光从树林的缝隙里漏出来,幽幽的,山上清香的空气就从那阳光所指的道路上慢慢爬到我的窗口。后来换到了二楼,窗外看见的是远处的山峦,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说不要拉窗帘吧,明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可以看见山。 走过蒋介石的藏书楼,转个弯就是庐山会议旧址,虽然说与我住的地方只是咫尺之遥,我却一直没有勇气去看那个地方,那个让我想起“血雨腥风”这样一个恐怖的词的地方。 山上的日子里,我一直惦念着“别墅区”,他们总是支支吾吾地对付我,最后被我逼得没有办法,带我去看了那个门票贵得不讲道理的“美庐”。美庐两个字是蒋介石写的,但是上面好象有着被凿过的痕迹。美,不知道是说庐山美,还是说宋美龄美,庐,不知是说山,还是说房子。这栋浅绿色的房子也该有一百年的历史了,和庐山上的许多别墅一样,是那时候的洋人造的,后来被送给了宋美龄。我站在宋美龄用过的钢琴和看过的书前,没有什么感觉,站在毛用过沙发和江用过的床前,也没有什么感觉,可是当我坐在它宽敞的门廊里的时候,看见班驳的树影照在石头墙上的时候,历史的感觉像潮水一样汹涌而来。 442别墅,与美庐隔河相对,1919年由美国人谢尔曼建造。1946年马歇尔、1948年司徒雷登、1961年周恩来都曾在这里住过。1990年,此别墅改为“周恩来总理在庐山活动纪念室”。小册子上就是这样说这栋灰色的别墅的。 我感到不满足,我看不见我所想象的成群的各具风格的别墅,它们应该由各个国家的贵族、传教士来建造,依山傍水,隐藏在竹丛松林里。他们说这样的别墅曾经有四千多,就是现在保留下来的也还有六百多,可是我看不见。但是那公路边上的是什么房子,不是别墅吗?朋友漫不经心地说,哦,那是居民住的房子。我目瞪口呆。原来别墅就藏在这里,老别墅新别墅,有特色的别墅普通的别墅,都混杂在一起了,几乎没有闲置的别墅,别墅里依然象它当初被建造的目的一样住满了人。 所有的别墅都有用,在这些别墅里我甚至看见了传说中的“庐山恋电影院”,据说这个不起眼的电影院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部电影的播放次数的纪录;同一部电影在同一地点播放的次数的纪录。 我们坐着车从这些别墅的身边走过,它们看起来一点都不起眼,但我知道从这些别墅的窗口望出去,一定是我所想不到的美丽。怪不得长久以来人们依然热衷于在这里建造更多的别墅。 我们住的庐山大厦附近,在我们吃早点的大排挡的隔壁,还有一家生意不太好的餐馆,是一栋极其普通甚至很丑的单层别墅,在黄金周结束前夕就因游客锐减早早关了门。我偶然从它门前过,看见餐馆的门口挂着这样一块牌子:刘伯承别墅。 神仙 ——此文送给神仙神仙 罗大佑在“童年”那首歌里唱:“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山里面究竟有没有住着传说中的神仙? 上山的时候别人就告诉我,庐山的山道有九百九十九道弯,我也确实在下山的时候真正领教了它们的厉害——我差点晕车。而这些山道的修建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意思,为了要在山上立一个碑,纪念一位神仙:周颠。 我很惭愧的发现我根本不知道周颠究竟为太祖做了什么,朱元璋立的御碑我也没有仔细看,况且时间的久远已使得那上面的《周颠仙人传》早已模糊不清了。我只知道御碑亭是张瑜躲雨遇见郭凯敏的地方。太祖那么大张旗鼓地在一个荒山上立一个碑,为了这一块石头,就要将无数的石头去铺一条路,一条有九百九十九道弯的路,只是因为神仙周颠曾经住在这里。 离开御碑亭不远的地方就是神仙洞,那里的香火延续至今,顶崖石参差如手,手底下坐着吕纯阳。这里是他修炼成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在庐山遍处都有,大天池就是不知道哪个神仙伸手一戳的结果。双龙潭也曾经住着乐善好施的乌龙和桀骜不驯的黄龙。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告诉我说在黄龙潭你可以任意戏水,千万别在乌龙潭洗手,否则你的另一半就会跟人走。我虽然不信,却也真的不敢贸然伸手到乌龙潭水中。 看来庐山真的是块神仙宝地,山上除了道教、佛教,还有喇嘛教天主教,在一栋石头别墅的门前,我还发现它原来是个基督教堂。 既然如此,我想这里肯定住着不少神仙吧。芦林湖美丽如画,芦林桥下的山石上映着班驳的树影,回龙小道边长满了笔直的衫树和青青绿竹,轻烟笼罩,阳光透过细密的枝叶照进来,落下一道道光影,风吹过,耳边传来沙沙的响声,石板路在林间逶迤蜿蜒,路口站着一位老神仙。 这位老神仙道家打扮,骨骼清奇,目光炯炯,冉冉长须在清凉的风中微微飘动,手中还握着一枝仙杖。老神仙面带微笑看着我们一行人,丝毫没有责怪我们打搅了他的清修的意思,弄得我倒不好意思起来,不敢去看他。同行的女士好事,跑去跟老神仙说话,看样子还想算一卦,过了一会儿她就回来了,闷声不响,我们问她怎么样,她说了一句让我们大家都抽筋的话:照一张像十块钱。 于是我开始怀疑,现在已经没有神仙了,所有的神仙都是假的。但是我又拒绝我自己的怀疑,真的,这样美丽的山,怎么会没有神仙住着。 在一条不知道名字的路上,从双龙潭流出来的水汇成一条静静的河,在我们身边流淌,对面是不甚高的山,秋天的树叶带着不同的颜色,在山上层层铺开,阳光从山谷的那边照耀过来,山上的清雾在枝叶间升腾。我迷醉在这地方,以至我毫不犹豫地相信路边卖猕猴桃的汉子所告诉我的他的桃都是这里山上野生的。在这样迷人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如果他告诉我他是神仙,我也一定毫不犹豫地相信。毫不犹豫。 我看着远处的山,想起一句话:无论什么颜色,到了远处,都成为浅黛色。树叶,山石,一切到了悠远的地方,都变得那样神秘莫测。山在阳光下显得如此遥远,在山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地方,在山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我不愿意去想我在地图上看见或是在朋友的口中听见的真实,我希望山的那边住着一群蓝精灵,或者神仙。 假如我是神仙,我就住在山的里面。 |
转自:http://jackson-cia.spaces.live.com/Blog/cns!A815FB36E8777730!114.entry23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