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一身的疲惫我们继续前行。沿着山边的石阶拾级而上,不知道又爬了多久,传说中的三叠泉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泉水从山顶泻下,被分成三截。每截坡度不同,由平渐陡。泉下一潭,泉水落入其中,溅起丈高水雾,阳光一照,出现七色彩虹,煞是好看。 由三叠泉继续向上攀登,穿过一道关卡就进了庐山风景区。吃过饭,我们便去爬庐山五峰。我们最先来到的是五老峰的脚下,树丛之中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阶,直上五老峰峰顶。不知道爬了多久,反正是累的不行。只记得爬了一半,四周就被烟雾笼罩,犹如仙境。爬到山顶,发现上面竟还有商店,厕所,着实大吃一惊。浸在云雾之中,浑身感觉凉飕飕的,让人完全忘记了现在是炎热的夏季。偶尔大风吹来,云雾散去,露出太阳,往山下望去,公路,农田,房舍,以及鄱阳湖尽收眼底,实在美不胜收。在五老峰峰顶逗留了一会,我们便沿着另一条石阶,一路经过四峰,三峰,二峰和一峰,最后下到山脚。这时天色已晚,看样子又要下雨,我们便坐车来到山上的牯岭小镇,找了个旅馆住下。 第二天出门便碰一当地人,四五十岁的样子,说要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游遍一线景点。同行的还有一女孩,大概是她的亲戚,还是学生,不大说话,估计是来学习经验,以后也从事这门职业。别看阿姨年龄大了,但走路很快,上下石阶那个利索劲,连我们都自叹不如。我们在她们的带领下,一路走过如琴湖,花径,白居易草堂,御碑亭,大天池,龙首崖,文殊台等诸多景点。路过仙人洞时,亮仔拜了吕洞宾,还找我要了个硬币投入功德箱,这小子真会借花献佛。我们最后来到石门涧。山涧里乱石林立,山顶有一湖,水从那儿经山涧流下,直到山脚。我们沿着涧边的石阶朝下走,到达涧底。涧底有一潭,曰青龙潭,潭中有一巨石,上刻“喷雪奔雷”四字,形容涧水泻入潭中时的恢宏气势。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抬头向上望去,山上的石头有的像龙,有的像虎,难怪别人说这里是块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最生动的还是悬崖边上的那块探出的石头,尖尖的,很像老鹰的嘴。对面石壁上的几块石头据说组成了一个大佛的模样,可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搓啊!涧底空地上有一庙堂,几个和尚常年坐在里面念经。到这里的游客都要进到里面,接受和尚的祈福。旁边有一厕所,墙壁用竹子做成,在树丛的掩映下,很有韵味。特别是门口的一副对联,写得很有特色。上联是“任他盖世英雄入此间还得低声下气”,下联是“凭你齐天大圣闯其所只宜屈膝躬腰”。 游完石门涧,我们来到空中索道的发车点。从这里坐缆车上去,便到了山顶的湖边。不巧的是忽然雷雨来临,缆车停开了,怕遭遇雷击。导游告诉我们,这庐山上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于是我们便在候车室坐下,等雨停。朝外望去,雨雾笼罩中的庐山,却显出一种别样的美。果然不出一会,雨便停了,太阳也出来了。我们坐缆车上到山顶,不过10分钟的时间。山顶湖边修有一个大坝,据说是个水电站。湖面很平静,三面被山林环绕,湖水的来源全部是天上的雨水。站在桥上欣赏了一会,看天色不早了,我们便坐车返回了牯岭镇。镇上有一电影院,二十多年来一直都只放一部电影——《庐山恋》。看了这部拍摄于八十年代的片子,我不得不感叹近几十年来电影艺术的飞速发展。 本来盘算着第三天清晨去含鄱口看日出的,但被当地人告知如果前一天下了雨,第二天是看不到日出的,只好作罢。吃过早饭,我们步行去含鄱口。路过芦林湖时,突然天降大雨,我们只好躲进附近的毛主席碑词亭躲雨。亭子对面是一幢四合院式的建筑,它是专为毛泽东主席在庐山上度假所修建的别墅,名叫芦林一号。这里曾召开过著名的庐山会议。在毛主席故居里面转了一会出来,发现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要停的迹象。我们只好坐车返回牯岭镇。下午坐车回九江,晚上坐火车返校。终究没去成含鄱口,给这次庐山之行留下了个小小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