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 |
2007-07-16 5d6d.com |
庐山游记 我和爱人是2004年11月27日下午坐班车去的庐山,对于初上庐山的人来说,这里的雾气让人感觉透不过气来。我一路上正襟危坐,五腹六脏却似翻滚个不停,眼睛一直盯着车上的表,表却仿佛停滞了过得出奇的慢。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山路,下车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外面风特大,加上雾气,我们几乎辨别不出方向。我俩哆哆嗦嗦地打开庐山地图,熟悉一下旅游路线。这种天气要玩也是需要勇气的。原来搞不清事情时,常说“一头雾水”。现在可真知道了一头雾水是个什么感觉,难怪苏东坡要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大街上能见度不足三、五米,太阳不知跑哪里去了,天色像傍晚一样灰暗。很大的山风裹着潮气任性地刮着,树都摇晃起来,枝叶上满是凝结的水滴,走在下面感觉是在下雨。我俩握着一张地图,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找不到一个景点,而且我怀疑在这样的“风雨”中会真的有什么东西值得看。路边除了几个干活的民工,看不到什么人,当然也看不远。我们躲到电话亭里,再次研究地图上的路线,然后凭着直觉出发了。 朦朦胧胧的能看到街道两边都是和旅游有关的商店、旅馆、饭店、书店。走出好远了,也还是街道。这时过来一个女人,告诉我们走错路了,应该从途中的一条小路下去才能走到“冰桌”。我俩谢了她,往回折,果然有一条小路。下去又走了好远,道边是错落的民宅还有一个小学,我想庐山这里真是有意思,我们不象是在旅游,倒象是误入了一个村镇。其实这真是一个小镇,叫“钴岭镇”,它有人口一万四千人,全部从事和庐山旅游有关的职业,这是我们后来才知道的。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两块绿色大石头,压在上面的一块扁平,确象个桌子,可为什么叫“冰桌”呢?在冰桌的解释牌上写着它是冰川纪的遗物,原来是这样一个“冰桌”呀。因为潮气的作用,石上长满了绿苔。这是我们在庐山看到的第一个景点,所以又是照相,又是摄像,把刚才的寒冷和疲惫都忘了。 再往前走,看到一条铺满红黄枫叶的小径。因为雾特别的大,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入眼的只有这几株枫树和满地的枫叶。我兴奋的拾起几个戴到头上往前走,隐隐约约看到有一个湖,后来知道这是如琴湖,因为它看上去象把小提琴,但现在什么也看不清。湖上有弯弯曲曲的小桥,爱人让我在桥上走,他在后面录像。在岸上看以为是个断桥,走上去才知道可以通到一个小岛。再往后看已经看不到他了,我有些害怕,好在他及时赶了上来。我们在岛上走了一圈,这个岛不大,但林木茂盛,根都裸露出地表,走在上面,象踏着沧桑的历史。岛象是仙岛,桥象是鹊桥,我们好似仙人,脱却了凡间的烦恼。 但我们终究还得走回来,重又迷茫起来。我们自己乱闯已经耽误了很多功夫,索性找了个本地导游领着走还快些。这个导游说的根本上是普通话,说的也很熟练,特别是对伟人的遗迹和留言如数家珍。果然这下我们走的速度快了许多,边走边听她讲,也长了许多见识。她告诉我们庐山一年有192天是雾天,但明天应该是个晴天,我想最好如她所说。接下来我们走的是锦绣谷、白居易草堂、观妙亭、梵清泉、石松、仙人洞等处。在锦绣谷,我问导游这路边有什么,她说是个大峡谷。我不禁害怕,让爱人靠里侧走些。我们眼中对面什么都没有,偶尔风大些,把雾吹开一个口,可以看到远处有山的轮廓显露,但只是一瞬便不见了。在据说是白居易亲笔所提的“花径”石那,我知道了“人间四月芳菲尽,此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说的就是这里的景致。没有走到险峰我们就看到险峰上面有红布帘被风吹得啪啪的响,等上去一看真是感觉威风凛凛,眼界大开。果然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无奈风太大,我们站了片刻就下来了。天渐渐的黑下来,我们走到仙人洞已经看不清楚字了,略看了一下就往回走了。这次走的是大路,绕些远,所以走了近一个小时才看到街。我俩走得身上都热了,我摸了一下脑门都是水,一问爱人也是。庐山的雾真是让我们足足的领略了一回。我们的头发象水洗过了似的,看看路人也都和我们一样。 天已经黑透了,街心花园的装饰灯都亮了,雾里看灯也是一种非常的享受。光在夜雾里恣意的弥漫开来,渲染成一片红、一片黄、一片蓝。还有的设计成湖中波纹的样子,一抖一抖的,象真的从浓雾中流泻下来。我们走着,矮矮的树丛中透出一束束绿色的光,象是那灯在每一个枝叶的缝隙中浏览着我们,我们也在欣赏着它梦幻般的美丽。忽然一阵风吹来,立即落了一身的水,我们急忙跑出树下。又来到一颗结满红果子的树下,谁知道那果子真的是红色的,还是被灯打成了红色,这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鲜嫩欲滴的红色是那样的诱惑着我走进它,想触摸到它,但它高高在上,我可望而不可即。我在树下站了许久,钦羡它的红艳。 第二天,哇,天好晴啊!昨天铺天盖地的浓雾消失得干干净净了,我们可以好好的看一眼庐山了!我们先是把昨天在雾中游的路线又重新走了一遍,因为雾中毕竟虚幻,我们想看一看庐山的真面目。如琴湖和小岛没有了雾中的神秘,锦绣谷却现出了它的锦绣。对面绵延的山脊伟岸地耸立着,山的侧面满是茂密的树木,红叶、黄叶、绿叶交织成一幅巨大的挂毯,锦绣谷名不虚传!仙人洞也露出了它的本色,它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大岩洞,看上去象人的左手,在拇指上写着“仙人洞”,里面供奉着吕洞宾,香火还很旺盛。里面有毛泽东的手书石刻:“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度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从仙人洞出来,我们就要自己按地图摸索着走了。图上标识下一个景点是炮台,我们走了很长的路,一度怀疑起走得对不对,忽然发现了这个“炮台”,真实是个很不打眼的古代遗存,但它增强了我们往前走的信心。后来我们一路上连问带看路标,找到了文殊台、大天池,没想到的是大天池竟是两个小水池,里面扔了一些硬币。传说是文殊菩萨双手插成,里面是温泉,原来能达到沸腾,永不枯竭。现实有时能打破我们美好的想象,就象这里,我看不出它的奇特,也想不出它的神秘。我们开始往下走,忽然想起并没有看到龙首崖,又向人问了路往回走。经过了很长的一段弯弯曲曲的下山石阶,我们终于来到了龙首崖。说峰回路转也好,说柳暗花明也行,都能表达我们当时兴奋的心情。无限江天,近在眼前!高崖绝壁,我们从容对坐,吃喝谈笑,聊享高山名士的轻狂。从龙首崖往回走时,我俩的体力消耗特别大,一路上不说话只呼呼的喘着气,但我们认为不虚此行! 这之后我们走了半个多小时的路,来到黄龙潭。黄龙潭下面有很多大石头,上面有一股清泉从石间泻下来,我跨过几个石头,尽量往里去一些,蹲下身用手捧一捧泉水,清清凉凉的,真想喝一口。脚边泉水缓缓的流过,心都被洗净了。往上走不远就到了三宝树,有两棵是水杉,一棵是柳杉,好几个人都抱不拢,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是庐山风雨沧桑的见证。接下来是芦林大桥。大桥还是很有气势的,对面是芦林湖,毛主席曾经在这里游泳,湖水很美。我们绕湖走了一段路,然后去含鄱口。 含翻口真是美不胜收!含鄱口是两山中间的一个低谷地带,视野很开阔。虽然今天的天气很晴朗,但从这里望过去,对面依然是云雾飘渺,分不清哪里是云,哪里在是山。不是真的到了那里,你不会有那种体会。我们久久的流连在那里,看躺在那里酷似毛主席的领袖峰,看脚下升腾着的云雾,看一场好梦不醒。 回来的路上还是要走四百个弯,不过我们没有仔细数过。司机告诉我们这条路是专门为毛主席上庐山修建的。当年毛主席过一个弯扔一个火柴棍,共扔了四盒,所以是四百个弯道。也有人说毛主席当时抽烟用掉了一根或四根,所以也可能是三百九十九个弯或三百九十六个弯。本来这个司机和毛主席根本就搭不上边,但他骄傲地说着庐山接待毛主席的一件件轶事,加之这两天的游览,让我明白毛泽东对于庐山的意义,毛泽东在庐山人心目中的地位。庐山古称匡庐山,相传周朝有匡氏兄弟上山修道,结庐居住,由此得名。庐山的秀丽吸引了历代名人吟诗作赋,近代又有蒋介石和毛泽东在此举行了一系列政治活动,使之声名远扬。今天我们能来到这里,唱和着名诗佳句,尽享着秀美山川,何其兴也!只是没有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不能不说是种遗憾,留待重游之日吧。 山道弯弯,索绕着我对庐山的留恋。再见了,庐山! |
转自:http://familyzhao.5d6d.com/thread-51-1-1.html2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