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绿野

[游记]绿野

2007-07-16    lvye.info

第二天早饭后直抵花径。花径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州司马时,遍游庐山,在大林寺循径赏桃花,留下《大林寺桃花》一诗,后人在此处立下“花径”石门。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他曾在庐山香炉峰建与遗爱寺间建一草堂??“庐山草堂”,撰有《庐山草堂记》: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景胜绝,又甲庐山。”

历朝风雨,几代战火,草堂踪迹难寻,大林寺屡毁屡修,终于在上世纪初倒塌。如今大林寺的位置是庐山上最大的人工湖??如琴湖,历代香烟的气息全都沉入湖底,只剩下如画的亭台别墅倒映水中、翠柏红枫环绕两岸,如琴湖东岸有山泉汩汩,水声叮咚如抚琴,旁书“可听”。而白司马赏花处,依旧曲径通幽,有后人栽种的数十株桃树、花径亭、景白亭、仿建的白居易草堂,供人们继续凭吊,让我等附庸风雅。

从花径西行,进入山谷──锦绣谷,全长约1.5公里。沿左侧石阶路前行,锦绣谷渐行渐陡,石级修筑在悬崖绝壁上,对面一峰欲穿云破雾而出,壁立万仞。感觉好面熟,原来是电视剧《西游记》片头“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的那座山脊!

右手两断崖相对,距不过3米,称天桥,从这里传说开始与朱元彰联系密切,相传此处为朱元彰与陈友琼战败逃生处,朱元彰一过,石桥乃断。山谷秀丽,断崖天成,盘松竞秀,庐山三绝之一的“绝壁”兀现。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做《锦绣谷》诗云:

还家一笑即芳晨, 好与名山作主人。

邂逅五湖乘兴往, 相邀锦绣谷中春。

一番上升,到绝壁之顶,视野豁然开阔,下临深渊,前方山谷幽密,浓雾不化。毛主席的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险峰” 就是这里。下行,经观妙亭,左手石壁上书“竹林寺”。竹林寺又叫竹林隐寺,传说它就在山中,似有实无,常人难见,朱元彰曾避难于此。过一天生石门,转过弯,凹处一台,系蒋介石与马歇尔将军谈判处,背壁临渊,好一个隐蔽所在!旁有山泉涌出,名“梵音泉”。再往前,到仙人洞。

仙人洞上方岩壁探出,形如人手,掌心向下,又名“佛手岩”。岩下形成天然洞窟,深约10米,内有清泉名“一滴泉”。 传说吕洞宾在此修道成仙,后人为奉祀吕洞宾,将此洞窟更名为仙人洞。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两旁有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洞旁依山临壑建有老君殿。仙人洞对面一松一石,凌渊突出,石上“纵揽云飞”四个大字。穿仙人洞门,上到一山头,见“御碑亭”,由朱皇帝御立。仙人洞侧沿小路至炮台,二次革命时期所建,可以上到二层。

过圆佛殿、天池塔,峰回路转,到大天池。大天池与附属建筑文殊台、文殊洞一起,同属古大天池寺。现寺庙毁于战火,仅余寺前水池。“大天池”是相对于庐山北门附近的“小天池”而言,当然不能与天山、长白天池比拟。池水来源于二泉,不知泉水如何涌出,水面不现,而池水不溢不涸。

由大天池西南侧下行,走了数百米石阶,我的膝盖开始疼起来。终于到龙首崖。从悬崖左边的石亭中观看,龙首崖下临绝壑,岩石突出似龙首。据说龙首崖是观云雾的好地方,可以想见当大雾袭来,云雾升腾,如同傲游于茫茫云海之中;而浓雾散去,晴空艳阳,凭栏俯瞰,远处的峡谷、电站、河流、农庄清晰可辨。古时,崖下谷中常有冥火点点,山中僧人信为菩萨超度,常常舍命跳下,所以这里也叫“舍身崖”。

舍身崖下望,雾气蒸腾,有些眩晕。庐山面江临湖,高山阻挡了亚热带季风,平均每年有190多天是雾天。凭栏远眺,依稀可见远方田野,那是桃源故里。东晋诗人陶渊明故居有三,其一便是园田居,在庐山南麓星子县城西。中年辞职后隐居庐山,躬耕田园,饮酒赋诗,以山南康王谷作为背景模板创作的《桃花源诗并记》,充满理想主义浪漫色彩。如今在山南麓有 “桃花源”,九江县内筑有“陶渊明祠”。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以田园生活为内容开创了田园派诗风。

饮 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记得上学时最喜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总幻想自己将来的生活能象诗中描绘的那样,朋友曾笑我为“不劳而获的小资”。

不知为何从龙首崖下行的路被设了路障,只好原路返回,从大天池出,沿大路到电站大坝。大坝拦河而成,下游是石门涧。苏联人设计的电站大坝,酒杯形栏杆、铁锚式的路灯,保留俄式遗风。水库水位下降厉害,只剩一层黄泥汤。在大坝饭店吃午饭,品尝了庐山特产??石鱼。

离开大坝,从饭店后的石板路前往乌龙潭,饭店的污水就在我眼皮底下排入水库。听人说庐山上没有污水处理厂,所有污水都是自然排放,真不敢想,这些污水难道又补给地下“循环利用”?水库的水脏成这样,下面的石门涧如何,还象电影里那么清澈美丽吗?没亲眼看看,不得而知。没去石门涧,是此行的第一个遗憾。

沿溪水走十几分钟,岔路左拐到乌龙潭,水分五股落入潭中。返回,右拐上行,一路上古木掩映,高大的竹林密集。至黄龙潭,峡谷间夹一弘幽深潭水,一道溪流在石间跳跃,伸手入水,凉意袭人。

由黄龙潭沿林间小路上行,山谷静谧,浓荫蔽日,周围古木参天,尽是碗口粗的毛竹和一人不能合抱的杉树。这里的风景与山北面牯岭镇不同,四面环山,气温、湿度较高,亚热带植物丰富,生长密集,连竹子都长到二三十米,很多竹子不堪重负,倒伏地上。路边一块平坦巨石,上书“镇龙石”,还刻有许多文字,辨认不清,想是古人用来镇“龙眼”(泉水)之用。

再行见前方一处寺庙,黄墙红瓦,寺后有亭,传来香烟梵乐,这是黄龙寺,为明神宗为其母所建。寺前三棵古树??“三宝树”,先一棵是千年柳杉,后两棵并排,一棵为1500年的银杏,另一棵为树龄1600年的柳杉,主干粗壮,几个人都合抱不拢。树下石碑上镌刻 “晋僧昙诜手记”六个字,是国家一级保护的古树。见证千年历史风云,三宝树至今枝繁叶茂,每到夏季银杏树挂满果实。

进大殿,点三柱烟拜三世佛。后殿是明代遗留,内供释枷牟尼,供桌前地下有黄龙寺镇寺之物“龙眼石”,据说是建寺时挖出的,外形为一龙头,天然形成口鼻眼须的模样。一僧端坐门旁,在游客们好奇的目光中,兀自捧一本经书,念念有词。

这是我此行进去的唯一一座寺庙。庐山历史上有寺庙360所,道观200余处,连年战火,所剩无几。如近余下的最有名的当属山西北侧的东林寺与西林寺。东林寺始建于东晋,是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高僧惠远倡导“弥陀净土法门”,为净土宗始祖。传说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在寺院深居简出,从不越过寺门前的虎溪,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老虎就会叫起来。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访,与慧远谈得投机,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后山的老虎就发出吼叫,三人恍然大悟,相视大笑而别。这个“虎溪三笑”的故事,反映了儒、佛、道三家同在庐山的情景。

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权、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相继来过东、西林寺,李白在《别东林寺僧》一诗中就写道:

东林送客处,

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

何烦过虎溪。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成为庐山的写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陆游写过《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明清以后,东林寺逐渐衰败,抗日战争时毁于战火,仅剩破殿一栋,近几年得到修复。西林寺也仅剩一塔。由于时间关系未去东、西林寺,是此行第二个遗憾。

(待续)

转自:http://www.lvye.info/modules/newbb/viewtopic.php?viewmode=thread&topic_id=3374&forum=8&post_id=41451035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