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行游记(三) -------庐山行 小时侯就听母亲说,江西庐山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童年的许多天真向往和有关那方水土的风情趣事,山野风光,越来越模糊于岁月的沧桑了。 久在心里的风景就这样飘飘渺渺,兰红波绿地珍藏心里的一隅: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 虽然传说的风景早已被现代的媒体所取代,耳闻目睹的庐山风情中,一幅“山脉高峙,长湖波澄,气象清雄,雾韵缭绕”的图画,有着咫尺千里,峻峰万丈之势;时而在灵魂的飘流中追赶我想象的匹匹野马,“云雾诗词个个工,神态意远两难同。五行风雅千年隐,八卦黑白百代空”;时而又在意韵的清绝里寻找艺术的朗朗心镜,“六甲地支藏画境,九霄霞晕荡云红。观三览四七星外,一座庐山亿万峰!”慧目匠情,妙趣横生的构思里呀,一人领起的叙说,四方应和的遐想,我的心与我一咏一唱,纵我不住,在心到人未到的瞬间激越里,别着一枚枚幽思幽想的心灵动画,加快我奔赴庐山的脚步。 哦,大概跃上葱茏四百旋的幼时追忆,莫不是从这里开始寻找伟人的自然情怀! 也许对山水的存爱是古今文人们的和媚心肠吧。我自言自语地唠叨着那些诗祖诗仙的灵感从何而来?潜行的脚步不知不觉地转折盘旋地来到“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瀑布中,犹如雪珠散射,气势突兀,劈空而来的灵气飘逸,横生纵行;似乎又像是谪仙苦苦地拉住我的手,一道涌出千年的诗情:东边的日出,我歌山徘徊;西边的云马,我舞影凌乱;轻轻地走到它的眼前之时啊,唯见远树含烟,捧出朵朵雾中的鲜花。 日黯黯兮,风骚骚……“袖海襟山,天地相邀融逸气;标唐举宋,诗骚再续振雄声”。当千年的大风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思想拔弄的琴弦谛听浔阳江与鄱阳湖的滚滚涛声,响逸音清,随风入耳;承袭着万年的文化底蕴,游心太玄,妆扮着世界与我的舞台,心音心韵与山水共鸣;手挥铮铮五弦,自然景韵天成。当历史的印痕与思想的积淀,定格在全球山水文化的品牌舞台上;登名山、瞰江湖的视野里自有天地寄情,心劳神瘁的心物相遇,为雄、奇、险、秀的庐山涂上“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野图画了。游曼余目,识见高远;拓镜的思维顺着古今诗人们的想象,涌现喷雷奔雪的爆泉,目送独影伤春的暮蔼归鸿,便有“暮色苍茫看青松”的舒心惬意,一丝一扣地放牧于心灵的山野田庐:那丽景苍茫的月照松林,那大口瀑布的泉峰交映,那幽深幽远的仙人洞情……恍恍惚惚都和我一颗神情闲旷,形意凝重的心一样,萧散于一石一木却缠绕于树木葱茏以外的历史蕴情,挖掘具有古典诗论涵泳的意象、意境、神韵等美学思想中的民主精华,音韵可闻可咏,目极深沉悠心。 一向寄情于天地之间,游放于山水之中的诗情野性,或域中常恋,或超然高情,在这里获得空间的静静地释放。 漫步于整洁干净的环行牯岭之道,徜徉在云霓庐山的飘渺之镜;置身于那楼阁凌云,若远若近,清辉莹莹,和那意象朦胧的花香,和那袅袅升起阵阵沁人心脾的温馨;引领我们跟踪先人的足迹,读万卷圣书,行万里仙路;据说唐宋八大家就有七家到过庐山,领略登山的脚步苦累悠长;感受那种“花园花开花中花,梦我梦在梦中梦”的和睦意识。盈盈水间,脉脉风语,远近逃离着脚下的小桥流水和目光柔情里的曲径幽道,轻撒淡淡的月光,掬捧浓浓的醉意;也只有在未来记忆的风情嫁接在云中的画里,绵邈情深,闪闪烁烁;涂抹着不了了的娉婷芳影,时时扩散着梦花不知心中雾的远古花径,品位那古栈驿道的原始幽情,和那遥远的琵琶声…… 游目四野,逍遥徘徊,难怪还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妙言丽句散落在民间流传。假如时空逆转,青莲居士的遗风,一定会吹来把酒临风,合吟潜情,诱导诗与人的虚影融化,超然理解“作诗功夫在诗外”的铁杵精神;或智、或情、或意,破读重峦叠嶂,绿树成荫的自然山水;有真性故有真情,有真情故有真诗的醒豁,开阔心目,品位那如琴湖、三叠泉、狮子峰、观云亭、含鄱口…… 我思故我在的心啊,缠着我在休静心闲,景致恬淡的意境中,感受那奇崛的内在潜意,丰韵灵性;外在的秀丽壮观,冠绝一世;载着或你或我的目光在个个景点的个性互动中,拥抱四面水光环绕,多种特色交叉配合又互相补充的气势与韵势,重新升起峭拔千仞,乱石穿空,千姿百态,横空急湍的壮观画面;形象而逼真的映现现实生活的个体广场与陨石奇景,人生百态与雄姿各异的云雾峰峦;真真切切地氛围崇高、旷达、舒展与流动人类本性的理趣审美的愉悦,理顺“时进既殊,物景既出,心与物转”的诗美情趣,洋洋洒洒地映照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化优势,为净化一方水土和那方水土人类的心灵,氤氲天地,碧绿幽芳。 “若有所思梦非梦,梦有所思景非景”。散散淡淡的云雾中,真的想象不出这方的美丽不仅凸现着群峰的连绵和一望无际的五老峰情,而且沿途白沙、流水,古木、青松相映成趣;无限的风光与险峰的奇景在一尺千里中落到可爱之处,吐出景色常新的庐山本意,润湿着轻云蔽月,美目巧笑的仙女仙情翩翩而出;让你有意无意地进入芙蓉出水,亭亭玉立的自然仙界,和游动的白云轻轻交谈;单看那远山巧夺天工的云峰遮隐,近山天造地煅的世态百出的亭台云阁,石涧雾凇;又像是舞动的少女的天然衣裙,风荷摇曳;眉宇间透露着无限的灵秀之气;惹你在方寸之间,仰露出“性达同乐,诗文同趣”的深层理解和红尘的醒悟;甚或甜甜地追思无已复加的人类添上一笔生命与自然融合的和谐是任何生命难以抵达的精神之巅;骏逸超迈,神思幻念,撑着“心在天上,身在庐山”的诗客豪情:携风携雨,屹立在含鄱口之上,目睹于浩瀚的长江,旷达“一山飞峙大江边”的文人与伟人的气魄!仰望媲美于北欧风光的气势波浪,从胸中奋力拨地而起;遐想或禅坐于一种高山出平湖的羞涩秀色妙处,难予君子娓娓道来…… 那一幕《庐山恋》的天池风情,清水涟漪,碧波荡漾,微风吹来,声韵悠扬,仿佛是当年的故事主人公和你谈笑风生,绵绵思远;身在其间,放目驰怀,以其狐媚之形,峥骨之质,经典之章,清逸之气构建的千古风流,赋诗作画;亦山亦水亦林的原形原色原韵,自觉心旷神怡;感叹返朴归真的生命浸透着文化的洗涤和自然的生命之韵,为塑造庐山人的文化灵魂,衬景于文化的品位,形成文化发展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隐逸得天独厚的思想内涵,影射中外游客的纷至沓来。 哦,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 余辉脉脉,江水悠悠,石钟山的钟声从宁静的心灵飘来,仿佛又是“妍日迟迟犹可至,骚客行行不想归”的游客情怀;斑谰着世界诗家们的浪漫和无限的高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与天地同和之时,又返归人道之和;多层次、多方位地有机而又复杂地统一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从景区、景点文化个个层面涌出,妙手灵心,巧于溶裁,为增强民族自信心亮着不可同日而语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走出庐山,走向世界的舞台,活脱传神地入化几千年的时空差异,猜测一种稳定社会,净化心灵的情景出于谜底的想象,是任何一方文化的着笔解释无发抵达的艺术丰碑;观望韵秀清玄的庐山朗月,品阅华夏自然的山水与中华诗词家的论道诗赋,弹琴弋钧的思想底蕴永久为世人目光返影的画面所敬仰;甚或流动于像五老峰中的仙姿绰约,幽艳僚丽,营造抑或流宕于月的美好光影之中,猜想“采菊东篱下”的古老月光,依然芬芳于现代文明的旅游山壮与世外桃圆:神合大道,归返自然,尘念俱无地从山水自身的和美超然于物外,壮怀郁勃,旨趣高远,击玉磬,鸣琴奏…… 鼓乐善人心,相逢语依依的融融心理呀,是促进海峡两岸和华人心灵凝聚与沟通的彩虹,还是浮现诗词本身的意想美、音韵美和格律美的灵光呢?我在一种顾影独尽又即景会心的触感中,喃喃而语: 羞日妍姿五老峰,吐芳顾影拜苍穹。 雾盈憩榭仙人洞,月满拂尘好客松。 纵马旋风灵隐路,叠泉卧浪逸矫龙。 蕴真幽景悬花径,瀑布叱吒云势中。 啊,庐山,摇摆而出的蔚为大观,红日丽天,摇曳生姿;让我静静地走进“有境界自成高格”的理想境界之时,美便成了自然与社会精神反应的形象大使;进进出出,商谈与切磋着审美意识形态的人与物,人与人的精神投影;缠缠绵绵,弦外弦音;亲亲切切地回忆那一句句相会于国际诗友们的红尘清言:“万里同源,千年有缘,相逢都是诗仙客;慧心有根,真情落笔,手掌造境文曲星”。每每回想那古朴典雅的白鹿书院,心如止水,吟曲沉思着“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远古思索;哦!我随缘陶醉,心风柔起云雾的婆裟…… 浮云何洋洋,峰海情飘飘;何谓古代诗圣们的琴书之润,何谓现代大师们的翰墨之香?雨过风来,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从庐山文化的怡情中飘然而出,重新捧读大元帅的万言之书,虚拟《新诗与传统诗词》的萧萧风云,放一异彩,辟一奇镜;真心披上风、雅、颂的古装,唱出比、兴、赋的新曲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