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 |
2007-09-01 phpll.com |
[资料] [消息][引用][推荐][编辑] 庐山游记-------作者:普雄法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一”黄金周过去了, 庐山依然“热”而有序。庐山风景区满山翠绿,鲜花盛开。景区内旅游秩序良好,到处是欢声笑语,随处可见文明和谐的场面。避开了黄金周出行的高峰期,广东潮州开元寺岭东佛学院居士班在教务长昌善法师带领下组织了一次名山祖庭旅游参学活动(时间是5月8至14日),地点是著名风景名胜区庐山和九华山。庐山东林寺是净土宗第一祖庭,而九华山是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我们的参学旅游的第一站即是庐山。今天是5月8日,黄金周已经结束,但庐山游客依然络绎不绝,各地的旅游车不停地穿梭在各个景区,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庐山风景很好,景色很美。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传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处,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云中山城牯岭镇海拔约1167米。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银丝的山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都是庐山的奇景。 唐朝诗人钱起这样写道: 庐山从横里观察,所得到的印象是道道山岭;再从侧面端详,则是座座奇峰。无论是从远处望,近处看,还是高处俯视,低处仰观,所见景象全然不同。正如北宋大文豪苏轼诗中所描述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所看到的万千异态毕竟只是局部景致,而并非庐山的本来面目。原因就在于游人未能超然庐山之外统观全貌,一味山间留连,“见木不见林”,自然难见其本象。 我们参学团一行坐索道览车参观了庐山秀峰。秀峰的景区内山奇水秀,摩岩碑刻如林,自古便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之美誉。这里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黄岩瀑布,有匡庐二绝的漱玉亭以及碧波荡漾的龙潭,仪态万芳的双剑、香炉诸峰,有众多历代名人侠士留下的摩岩石刻。秀峰不仅风景优美,气候更加宜人,宋人洪明有诗赞曰:“山瀑两道泻,木叶四时春。日螟不知去,鱼鸟会留人。” 秀峰位于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江西星子县,由香炉、鹤鸣、双剑、姐妹、文殊、龟背诸峰组成。香炉峰如紫烟缭绕,鹤鸣峰形似鸣鹤飞翔,双剑峰势如芙蓉插天,姐妹峰态同娟娟秀女,文殊峰似尖锥屹立,龟背峰脊如行龟遇云。这些山峰,千姿百态,玲珑秀丽,层峦流翠,风光旖旎,聚尽山南之美。秀峰不但峰秀,而且瀑秀、峡秀、潭秀、林秀、石秀、诸秀汇集,各施其妍。 瀑美。向北仰望,双瀑高挂。一称“开光瀑布”,如匹练悬空,倾泻于鹤鸣、行龟峰之间。李白《望庐山瀑布》之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的就是此瀑,一称“马尾瀑”,悬于双剑、文殊二峰之间,瀑水被二崖紧束喷洒,如骥尾摇风,故名。 潭秀、峡秀。上述双瀑落至秀峰两侧的青玉峡龙潭中,卷起堆堆雪浪,激起万斛珠玑,化作一潭碧水,向峡口潺潺流出。潭水碧青如玉,明沏见底,水中游鱼可数。潭壁之上有一篆书“龙宇”、旁有“神龙跃空”四字。潭的东西两侧,有依山临涧的“漱玉”、“观瀑”二亭。乃游客听泉观瀑的好场所。置于亭中环顾青玉峡,苍崖古树,虬杖横空,绿荫蔽日,三面绝壁,险要异常。峡壁之上,历代摩岩大字题刻瀑布,其中以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第一山”和“青玉峡”六字最为珍贵,仅一“山”字,就可躺一人。不远之处,还有庐山温泉玉帘泉等。说到这里暂告一段落:哈哈真个是:庐山美景数不尽,烦劳诸君自观赏! 作者本人游庐山照
|
转自:http://rhd.phpll.com/read.php?tid=5902&page=e&fpage=12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