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的游记 |
[游记]庐山的游记 |
2007-07-16 douban.com |
庐山的游记 对庐山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庐山会议,觉得这是一座政治之山,包含了太多中国近代历史的风风雨雨,而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自然风光却总让人忽视。去之前,上网查庐山那边的天气情况,同时也查了关于庐山的一些资料,才发现,庐山竟然就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南山,在毛泽东主席的七律《登庐山》中也有提到“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自惭孤陋寡闻之际,庐山在我心中顿时充满了诗意的遐想;更可喜的是,周敦颐当年写下《爱莲说》的爱莲池竟也在庐山脚下。这下,我想去庐山的心已经及不可耐了。 在经过八小时的火车和2小时的汽车路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庐山脚下,开始沿盘山公路上山.毛主席在1959年到庐山的时候,统计了一下盘山公路的转弯数目,那时候一盒火柴有一百根,他总共扔了四盒,其中的三根是他老人家抽烟时用掉的,也因此留下“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这样的诗句。 安排好住宿后,我们开始了下午的游程。 轻波荡漾的如琴湖,顾名思义就是从高空中往下看,湖的形状像一把小提琴,湖水干净透彻,众多高级官员曾经在此畅游过。湖畔“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的白居易草堂,原来是在庐山脚下的,后来为了节约成本和方便游客游览,才将草堂移至山中,但这却成为游人们一带而过的景点了。至于峰回路转的险峰和仙人洞,最先跃入人们脑海的还是毛主席的那句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风景很好,可是时间太紧,刚刚到达,又要离开。换车去了庐山会议旧址,这是解放后几次运动的发源地,但物是人非,只剩一个空荡荡的会议堂。 第二天的游程是最值得憧憬的。因为有含鄱口、无老峰和三叠泉。 我们去的不巧,含鄱口四周有薄雾升起,越来越浓,湖光山色顿失无遗,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同时,远眺五老峰的愿望也一起落空,据导游说,一年中只有三、四天能看到“千里鄱湖一岭函”的美景。 匡庐瀑布,首推三叠,故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但三叠泉却藏荒深壑中,到三叠泉可非易事,几百级台阶,内心无数次都产生后悔,只感极度的劳累把生命和山水熔铸为一体,好象把生命给了整个大山。不知何时,一阵水雾扑面而来,三叠泉已在眼前,上叠如飘雪拖练,中叠如碎玉摧冰,下叠如玉龙走潭。抬头仰望,三叠如抛珠溅玉,上下争飞,九天飞洒。轰隆的声势让人倍感渺小,故而得庐山第一景观的美誉。这时,我们每个人的身心都震撼了。 良久,我们乘车顺山路下,我回头望背后的庐山,就这样作别了,而庐山的记忆会象其它美好的经历一样,历经时间的淘洗,深藏在我心深处。 |
转自:http://www.douban.com/review/1128055/2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