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福尔摩斯提供照片) 朱家花园座落在建水城内建新街中段,离城隍庙几步路远。为清末光绪年富商朱成章兄弟耗费两代人的积蓄和心思建成的私家园林,建筑风格仿北京大观园,规模宏大,有滇南大观园之称。与张家花园相比,朱家则显得气势雄伟,金壁辉煌。 导游小张领着我们从西侧门进入花园,朱家花园座南朝北,因南面地势稍高,使人有层层低下的感觉,于风水不利,故主人将大门改开在西侧。大门为垂花门楼,三叠水式。第一重檐枋透雕一道龙门,第二重檐枋镂“旭日初升”,第三重檐枋刻佛手、桃李、香炉、宝瓶,象征富禄寿喜皆至。 进了门楼,迎面的月宫门坊上有“循规蹈矩”,背面刻“谨言慎行”八个石刻题字。是当年朱氏家族对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要求。 经十景厅、旭芳阁至宗祠。祠前有小水池一方,池前建有水榭,为水上戏台。戏台共有三开间,另有二耳房兼作化妆间与道具室。隐隐约约可见化妆间内几个古装演员正在描眉敷粉。隔池的三楹华丽厅堂为观戏看台。 由宗祠转入内宅,老话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指的就是内宅的这道大门。内宅共有六个大院,其中已经有四个给收拾出来作为客房。 出内宅便是朱家花园的后花园。小张就掏出一个本子双手恭恭敬敬的交给大维道,诸位,我的介绍就此结束,请大家为我填写导游意见。大维一本正经,敬业精神可以,给4分,普通话嘛,还要好好的练习,给3分。。。什么?3分你还不满意?。。。 从朱家花园出来,肚子咕咕的提抗议。走到街口就看到一排排卖水泡梨的,黄黄的果子泡在浑浊的水里,心里的谗虫就痒痒。买了一个,一口下去差点把牙酸倒,满嘴沤水的酸馊气,忙不迭的吐出来,看看当地人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心下道,罢,罢,罢,实在是无福消受这等美味。(小黄梨出产于普雄,也称普雄水泡梨。鲜食酸涩,需用淡盐水泡于瓦罐中三四个月方可食用)。女孩子们眼睛瞄来瞄去,看上了红红胖胖的西红柿,买了就吃。我有前车之鉴,不敢再吃。谁知他们这一吃不要紧,从此犯上了相思症,在以后的艰难旅程中念念不忘建水的西红柿,总在耳边叨叨建水番茄赛蜜桃,于是赵哥就倒了霉,那是后话。 在建水城里绕来绕去,找了一家门脸最大的餐馆,走进去感觉布局、氛围很亲切,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什么都自己亲自动手。挤在黑糊糊的小窗口前,买了5块钱的米线,当地人攥着1块2块买米线,多是清汤米线。收了我们的钱,小妹忙不迭的找鸡肉去了。看小妹麻利地将鸡脯片、火腿片在一口大锅里汆熟,在碗里倒上肉汤,倒入米线,小心的端着海碗到桌上,用竹筷挑米线放到嘴里,满口生香。细细辨来:鸡片嫩滑,火腿片鲜香,豌豆尖爽,竹笋片脆、鸡枞片鲜,还混有当地特产草芽的特殊香气。好汤讲究汤清,味纯,米线汤的颜色却不敢恭维,浑浊还飘着一层厚厚的鸡油。小心翼翼的喝了一口,鲜而醇厚,鲜味在舌尖打转回味不绝。一问小妹,才知道高汤是用壮鸡、肥鸭和猪筒子骨文火熬成的。吃完一大碗米线,寒气跑的干干净净,浑身暖烘烘的。 建水到元阳大部分是山路,汽车盘山而行,常有鸭翅膀弯一侧就是千余米的峭壁。往下看免不得血脉贲张,一手的冷汗。听旁边老汉讲,在路边修了隔离栏前,每次坐车遇到大雾,他都紧张的满身大汗,倒也不失为一贴感冒良方。 越往元阳走雾越大。哀牢山属低纬度地区,日照强,蒸发大。水从田间蒸发成云雾,上升凝雨降下,顺着千百年来哈尼人挖的沟渠曲折而下,将山上的基肥冲下,流过层层梯田。哈尼人根据田的积肥程度决定播种玉米、甘蔗、水稻。。。沿路满眼的是甘蔗林,绿色的梢子淡紫色的杆。慢慢的,两侧什么也看不见了,车行在雾里如一只蹒跚的甲虫,没有眼睛,只能用触须探路。 停停走走,黄昏终于到了元阳城。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