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九江烟水亭10分钟游记 |
[游记]九江烟水亭10分钟游记 |
2008-01-01 unicornbbs.cn |
在九江市区中心,有一个天然大湖,叫甘棠湖,湖水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自有源头活水来”,湖水清澈,碧波涟漪。烟水亭就立在甘棠湖之中,“甘棠湖水碧如烟,湖面孤亭一笠悬”。由此望庐山,全在烟云雨雾之中,更显神情飞越,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者以是。 (816-818),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贬为江州(今九江市)司马时所建,它还与一代名将周瑜紧相连。 ,但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在九江的军事活动是很频繁的。公元206年(建安11年),“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擒龙送吴。”(《三国志·周瑜传》).柴桑即今九江马回岭。赤壁之战前,周瑜亲到柴桑,说服吴主孙权,联合刘备,合力抗曹,从而创造出“火烧赤壁”的军事壮举。传说周瑜在此训练水军、点将,也是有基础的。
浸月亭地处闹市,紧邻庐山,且又与一文一武两位历史名人相连,实为难得,有楹联一副曰:
(1068-1077),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周敦颐来九江讲学,看上这景色宜人的甘棠湖,遂在甘棠湖堤上建楼筑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而名叫“烟水亭”。这烟水亭为景色秀美的甘棠湖新添一景,与浸月亭轩阁相依。 (1573-1620),九江关督黄腾春游览甘棠湖,欣赏这里的风光,便在浸月亭旧址上建起亭子,将甘棠湖堤上的烟水亭名称移植于此,另外建浸月亭于右侧,至此两座历史名亭合二而一,成为人们所喜爱的宴游佳胜。人们到烟水亭赏景,同时可以听到浸月亭的掌故与点将台的传说,有联云: (1853),被毁于战火,现在保存的烟水亭,是晚清古怀和尚募捐修建的,基本上保持了原貌。 1949年后经过几次修葺,1972年又全面修复。烟水亭现已是一组亭榭相依、廊轩相连的建筑群。亭区内整个布局分左中右三个院落。中院前有形似画舫的船厅、纯阳殿,后乃镜波楼,楼上为五贤阁。左右两院有亦亭、翠照轩、听雨轩和浸月亭等。整个建筑为砖木台梁结构,屋顶大部分为歇山顶。亭廊阁殿,古色古香,布置严谨,错落有致,保留明清时代江南的建筑风格。
(今西安)人,别号纯阳。咸通年间中进士。曾在浔阳做过县令。相传他在游庐山时遇到一位仙人,得到长生秘诀,于是弃官修道,后成为“八仙过海”中的仙人之一。关于吕洞宾在这一带的活动,还可见于我国著名小说集《醒世恒言》中的《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江西地面,黄州黄龙山”。现黄州虽属湖北,然与九江对岸,隔江相望,吕仙施法也就是此地了。纯阳殿堂内,现在除背面高悬一块匾额“鸢飞鱼跃”和两旁木柱上的一副楹联外,旧迹无存,但整个建筑保存完好。 (822),任江州剌史。他上任时恰逢江州遭灾,颗粒无收,他体恤民情,上奏朝廷,请免缓税款,获得恩准,这是他为江州人民办的第一件好事。接着,他修筑甘棠湖堤和石拱桥,解决往来行人行路难的问题,同时又便利了农田灌溉。后人为纪念他,将甘棠堤也称为李公堤,石拱桥则为思贤桥。王赓言有诗曰:“长堤一带接平芜,隔岸青青柳万株。却怪多情白司马,南湖不筑筑西湖。”五贤阁三面回廊,正面对庐山双剑峰,双层飞檐,朱户流丹,位于全亭最高处。登阁远眺,能观赏到”更上五贤高处望,云屏九叠插珊湖”之奇景。 (浙江钱塘人)张光裕所题之真迹,笔力潇洒遒劲。悬挂在浸月亭上的由郭考勤题的“一亭直锁湖心月,双剑横磨水面风”楹联,精炼地描绘了烟水亭的景色。 ,相传是吕洞宾任浔阳县令时书写。这个“寿”,一笔九转、一气呵成、书法流畅、气势磅礴。细观全字由“九转丹成”四字合成,体现道家“炼丹”、“修仙”的思想;碑右角上刻有草体“吕道人墨”四字。碑镶嵌在后厅门前右壁上。
那小狗60-100元就可以抱回家了,可是我没有时间养! 转贴请注明:独角兽网 www.unicornbbs.cn
|
转自: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5&id=1725940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