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小孤山、石钟山 |
[游记]游小孤山、石钟山 |
2008-06-27 sina.com.cn |
如果把黄山、三峡比作丰盛的大餐,那么小孤山、石钟山只能是别具风味的小吃了。大餐固然好,小吃也是不可或缺的。让我尽情享用一次这道著名小吃吧。 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距离县城尚有好几十公里,却与江西省彭泽县县城隔江相望,无论从交通方面还是食宿方面看,小孤山更象是彭泽县的,我经安徽省望江县到达小孤山时,已是下午4时,得知山上没有住宿处,山下旅店又过于简陋,幸好有最末一班渡船到彭泽县城,在彭泽住宿,第二天上午再返回登山。 小孤山全貌 小孤山取谐音为“小姑山”,与之相对的长江南岸江边有一巨石名彭浪矶,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将此矶改名为“彭郎矶”。这一字之变,便生出一个老套但是优美动人的传说,“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安徽的小姑嫁给了江西的彭郎。小孤山上建成了小姑庙,人们在庙里塑了彭郎像,彭浪矶上造起了彭郎庙,庙里立着小姑像。小孤山被诗人们所青眯,最初有谢灵运,既而有顾况、卢仝、王安石、王十朋、陆游、王守仁、袁枚……连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焙也来附庸风雅。画家们则纷纷将小孤山入画,唐代李思训的《长江绝岛图》,画的就是小孤山与鄱阳湖上的大孤山。 小姑山对岸的彭郎矶 山并不大,顷刻间,我绕山转了半周(只能转半周,另外半周没入水中),惊叹于平地竟然突兀而起这近百米陡峭石山。书上说,小孤山原与长江北岸连在一起,500年前,数里长的北岸突然崩塌,小孤山便脱离江北独立于大江中,成为长江绝岛。今观之,岛仍旧与陆地相连,并无塌陷痕迹,也许是逢百年不遇大旱水位太低的缘故吧。书上还说,小孤山能够阻挡海潮,因此被誉为“海门第一关”,海潮能够沿江上溯一千多里吗? 半山腰的寺庙 沿着陡峭的石阶盘旋登山,半山腰是一寺庙,寺庙外墙和山脚是垂直的,可以说是悬在半空中,所以愈显雄伟。我焚上一束香,向山上、江中和佛像依次拜几拜,以祈求平安。 继续上行,登上最高处——烽火台。这里在古代是军事重地,如遇敌情,白天燃狼烟,夜间燃松火,起到通讯作用。我向四周了望,但见雾蔼蒙蒙,假使点燃狼烟,远处能看到吗?在这一段,安徽省与江西省以长江为分界线,江北是一望无垠的平川,江南则是连绵起伏的山峦,真是奇怪的地质现象。小孤山正因为从平地突起,尤显挺拔,陆游说:“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孤比”(《游小孤山记》)。 从长江中看小姑山和彭郎矶(长江为安徽与江西的分界线) 最高峰西侧是梳妆台,传说为小姑梳妆之处,这和小姑化为小孤山是矛盾的,她怎么可能在自己所化成的山上梳妆呢?说明传说只是劳动人民的想象。 两个小时后,第三次登上渡船去彭泽县城,船行约一刻钟。在江中从另外角度欣赏小姑山和彭郎矶的身影,两者近在咫尺,却不能片刻相拥,这不正是人间许多有情男女的真实写照吗? 江面上远处密密麻麻船只象不象敌舰? 县城码头位于势成虎口的两山悬崖之间,由此登岸,就到达陶渊明曾经任过县令的地方。彭泽县城的房屋都是建在山谷中,最主要的马路当然就在谷底,我喜欢这样的山城,美丽而宁静。我在书店买了一本《陆游集》和一本《刘禹锡集》,可惜那本《陆游集》中没有收录《入蜀记》(内有小孤山游记)。 这就是彭泽县城 从彭泽县城到湖口县城,坐汽车需要一小时。湖口汽车站大楼上面大牌匾赫然写着“湖口站”,按照惯例,我以为是火车站呢(彭泽和湖口都不通火车)(一般“某某站”指火车站非汽车站,“某某台”指电视台非广播台)。湖口县城和彭泽县城地势如出一辙。湖口处于我国第一大湖鄱阳湖和第一大江长江交汇处,同时又是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古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正因为这里战争不断,再加上交通十分闭塞(古代仅靠水路与外界沟通),所以曾经十分贫困,有湖口只能“糊口”之说。当然现在已经逐步发展繁荣起来。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ccf30010005cm.html7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