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风景这边独到——江阴侧影 |
[游记]风景这边独到——江阴侧影 |
2007-07-16 tuniu.com |
风景这边独到——江阴侧影 一、初识 . 2003年春夏的那段时间在无锡工作。一日江阴的朋友相邀共尝佳肴,和同事出发时天色将晚,到江阴已完全黑了。把车停在市中心不远处,准备穿过广场去酒店。刚进入广场,立刻感觉到这是一处非同寻常的地方。 . 草地,小河,汀步,古树,纪念碑,诗文铭,人物雕像,山石瀑布,卵石甬道,亲水平台,新颖现代的房舍桥梁,飞檐翻翘的古典亭廊……,在璀璨斑斓的灯光照耀下,显现着迷离的情调与诱人的姿态。毕竟晚间,细部看不清楚,又兼路过,还有活动等着,无法久留。找到这地方的正门入口,原来是开放式的中山公园。与同事相约,一定要专门再来玩一次。 . 匆匆之间,惊鸿一瞥,已留下深刻的印象。带着强烈的探求欲和美好的期待,恋恋不舍地离开…… 二、探游 . 两周后的一天中午,我和几位同事专程开车过来,再次游访此地。 . 天气阴沉,阵阵轻风,裹挟着若隐若现的细碎落雨,断断续续地吹拂。凉若甘霖的雾珠洒在脸上身上,有一种清爽、舒畅的湿意,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活动,反尔助长了一份游兴,在温润的氛围里尽情观赏和享受这美妙景致。 . 入口广场,矗立着高大的石刻牌坊,上书:“天开文运”,两侧的楹联为:“文章有神浩气贯长江南北,风雨不动欢颜开广厦万千。”简练而雄伟的青石牌坊在后面保留完好的古建筑——学政衙署仪门的映衬下,一开始就给人以形先夺目,气度不凡的表现。 . 牌坊两侧各有四根立柱,一侧雕着“文章司命”,另一侧为“持总教风”,强调了入口广场的空间归属感和围合性,产生庄严的气派,透示出文化意韵。 . 牌坊的东侧,有一堵墙,名曰放榜墙,墙前是一组十分生动的人物铜雕,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旧时学子们看榜时各种不同的表情与形态。 . 这其中有落榜后垂头丧气,旁边的同伴搀扶安慰他的(左),有欣喜若狂、振臂高呼的,有跌坐在地下的(中);有急匆匆赶来,一脸迷惑焦急、尚不知道结果的(右),还有看榜前合十祈祷的,……而放榜墙边上,则立着一个神情严肃的听差,自顾自地敲着一面铜锣,仿佛对这一切都熟视无睹。 . 这组雕塑相当传神,将中国人一考定终生的神态刻划地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 墙后面的那句“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的标语是孙中山的题字(注1) 。 . 穿过广场牌坊和学政衙署仪门,一座全由钢材和玻璃材料建造,前后通透、造型简约、全现代风格的建筑呈现在眼前。原来,这里是江苏学政衙署大堂所在地,于已毁的原址上重新修建。 建筑置身于多棵驱干婀娜、枝叶茂绿的古树群中,简练平直的外形愈加显得稳重大气。 . 大堂东西两侧的玻璃墙,悬置于浅浅的水池之上,向内一面镌刻着江苏学政衙署历史沿革简介,和明朝万历年间以来,历任的学政衙署官员姓名,以及清代道光年间衙署规模的缩略图等。那些刻在半透明玻璃上的锗色图案与文字,在书法与篆刻艺术方面也具有相当的美感。 . 而向外一面的玻璃墙,上部设置了水幕,沿玻璃缓缓落下,仿佛时间之河从过去流淌至今…… . 奇妙之处还有建筑的玻璃屋顶,尊重树木生长的需求,掀掉局部,使其下保留的树木穿顶而出,自由开敞。自然界的生物与人工造物如此和谐共处,看似随意却又颇具设计的匠心。 . 置身于这簇新的现代建筑中,在流水的背景上读着墙上的文字内容,仍可以嗅到缕缕的历史气息…… . 继续前行,来到公园中心地带。位于道路正中间,树立着一座保留的石碑,碑上的文字依稀记得也是与学政衙署历史有关。干净透明的玻璃防护罩,给这遗迹平添一些新生气息。 . 而石碑下方的基座,扩大设置,环绕以水,通透气流,安排照明设施,一方面使游人不能紧靠接近,可更好地保护遗迹,另一方面,灯光晚间开启,使石碑内容在夜幕中也可以清楚地被游人了解,一举两得。 . 道路两旁的空旷草地上,对称着又排列着一组组人物铜雕。都是历任江苏学政官员,选择的多是知名度较高,任上有成绩的官员。人物前面有从地表呈波浪型翻起的半截汉白玉石牌,上面简要地介绍着该学政的生平事迹。细细读来,再对照雕塑人物形象,历史的风云仿佛又在眼前翻卷…… . 人物形象有的站立,有的骑马,有的下棋,有的读书,或三两群聚,或一人独处……,比起放榜墙前的那组人物,这些人的神态已然是历尽宦海沉浮,老道达练圆熟…… . 沿着中心甬道继续前行,尽头是一座汉白玉方尖碑,呈火箭刺天的造型,刻有红色碑文“孙中山先生纪念塔”。椐了解,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经到江阴考察,之后江阴两所学校的师生为了纪念孙中山此次来访,特地捐款制作了这座碑以资纪念。中山公园也由此得名。 . 走出学政文化区这公园中心地带,我们继续在周边游玩。从公园北侧的玉带河到西边的雪浪湖一带,因势而起的山坡,精心修整的水岸,错落堆砌的湖石,疏密种植的林木,构成了宽窄结合、张弛有度的水岸风景。水面聚处辽旷,分处曲折,湖水渺弥,溪流环回,演绎着别具江南园林韵味的婉约风情。 湖岸的两种铺砌方式。 . 一是芳草萋萋,柔软细密。目光所及,“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而圆润的卵石砌铺的驳岸,延伸进水中,映衬出水的清澈明净、波光鳞磷。 . 两种方式穿插,材料、风格不同,和谐共存,使湖岸的小处景致简明朴素中又富于对比和变化。 . 雪浪湖,水面在此处已相对开阔。环湖的石壁多设瀑布,颇有一些壮观。 . 大块的石材汀步,整齐排列,置于水中。既是两岸的连通之路,又对水域有所划分,使两侧水面产生高差。高处水流从汀步的间隙里穿过,自然跌落,泛起涟漪,水气氤氲,飘浮湖面,弥漫回荡。时值天空又乌云低压,正是“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 瀑布飞流,于乱石丛中寻找着前行的道路。层层跌水最终扑进小河的怀抱,撞击着河底石块,发出淙淙水声,富自然野趣。 . 伸入水中央的休憩平台,清爽简朴,温静通透。木质的地面与扶手,这种植物材料,是回归自然的现代园林元素,运用于此处,使人产生一种暖意而愿意与水接近的感觉,具有亲和力,凸显人性化。 . 宜静宜动,水景对比转换,丰富又生动。 . 高低错落、大小间隔、形状较为齐整的石块堆叠,有别于传统园林里山石的布置讲究“陋、透、瘦、皱”的手法(注2),只取“借群山层嶂叠翠”之意象,形态大气质朴,景象清新淡雅。正所谓“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石上汩汩流出的涌泉,让静态景观因此而变成动态风貌. . 隔段时间开动一次的喷泉,水柱时高时低,时疏时密,时缓时急,伴随着背景音乐,变换多种造型,或整齐划一冲向天空,或旋转起伏横分四散,仿佛水上的一场舞蹈表演。坐在古典亭下的美人靠上,看这种现代技术造就的声与形巧妙结合的景观,有着非同一般的意趣。 . 婉转抑扬的戏曲之声从湖面上传来,放眼看去,是一组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亭榭与水廊。曲折起伏,横跨湖面,凌水若波,构筑别致。虽然这组园林小品建筑对湖面形成了分割,但透过亭、廊,隐约看到水在延续,空间在渗透,眼中的画面有着丰富的景深与层次…… . 典丽风雅、玲珑轻巧的建筑与周围的参天古树、花木、岸石、湖水共同组成园景,使这组古典建筑小品本身既是观赏对象,又是观赏周边风景的落脚点、休闲的好地方。 . 亭、廊下多是当地老人聚集,吹拉弹唱,说笑逗趣。那些优词雅调或市井俗语断续地向周围传散开,浓浓的生活气息让人深深沉醉其间……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造型、用材颇具新意的桥。透明玻璃的桥面,踩在上面仍可清晰地看见下方的钢架支撑和水流潺潺。钢管和钢缆组成的扶手与护拦,坚实牢固又极富张力。呈枣核型的桥面曲线与旁边粉墙黛瓦的古建筑上舒展的屋角曲线互为呼应,婉延柔美。将传统的曲线元素以全新的材料和手法重新诠释,使新桥呈现了时尚简洁的外貌。正是中国古建筑中“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之设计手法的恰当运用。 . 一处尚未完工的小品建筑。利用原先存留的老房子,巧思妙想,翻整扩建,古旧的灰砖墙与崭新的玻璃幕有着鲜明的材质对比,却不失自然的过渡与衔接,从而产生了具有标志性的优雅外轮廓形象,似乎历史从古到今,焕发了二次生命。 . 局部毛玻璃外饰面的运用,将使室内光线柔和而具迷幻幽静效果。经打听,这将是游客服务中心,会设有咖啡茶座和纪念品出售的商铺。 . 紫藤廊,盘龙虬曲的枝干,茂密葱郁的绿叶,好一处阴凉所在。 . 与廊下休息的当地人聊天,得知原来这些紫藤里还有两棵已逾千年历史。每年四月中是盛花期,前后只一周,那时游人如织,盛况一时!可当时已是五月上旬了,我们只能在别人的描述中和自己的想象里来体会紫藤花开的烂漫绰约、紫色纷繁和清淡花香…… . 随意漫步在公园里,许多设施的细微之处,都让人感受到这座公园在建设过程里,设计的良苦用心和建造工艺的精细,别具风格。 . 金属的外框支撑与传统古建材料灰砖的表面装饰,造就了简单新颖并具地方特色的形象。 . 诗文铭,斜埋在公园中心道路的地下,位置明显易于阅读。隐喻着我们传统文化基础坚实、底蕴深厚。上盖与路面齐平的钢化玻璃防护板,保持了道路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在实用功效方面考虑周全。真正体现了“大处着眼,小处落墨”的设计理念。 . 新铺成的湖岸小径,路面的青砖尺寸并不完全统一规格,大小相间,深浅班驳,有种手工制造的工艺感。道旁封边石材也不是通常与青砖整齐的拼接方式,而是隔一段长短不等地伸入青砖里,使路面图案产生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 看似普通的便道,却有着陈年沧桑的情调,抚今追昔的心思可见一斑。在周围的古树烘托下,营造出清静素雅的氛围。 . 牌坊旁的立柱,仅仅单一的石材运用,也分了粗糙与平整的表面质感对比,根部粗糙的表面似天然,使立柱仿佛从大地土壤中生长出来。而石材深浅颜色的不同,突出了主题文字,顶部镂空部位内嵌照明设施,使得立柱在晚间的灯光照耀下褶褶生辉。 . 而石材的另外一种运用方式,取自然之形态,随意堆放在光洁方正的人造石铺成的广场地面,对公园和步行街有种微弱的边界划分,真正体现了“开放”二字的意义。 . 在绿树环绕、古雅清幽公园角落,拔地而起的两根通风管,些许夸张的造型,鲜艳的色彩,既解决了地下空间通风的实际问题,本身也成为一个景观元素,让这静谧的景象生动、跳跃起来,使人联想起巴黎蓬皮杜中心外墙面上那些风格前卫、奇形怪状的管子…… . 自行车棚,极普通和大众化的公共设施,也用了钢材与玻璃搭建,力求形象的独特、选用材料的现代与制作工艺的精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审美水平。 . 哈哈,方便之处。不仅满足游人的实际需要,也把它当作园内的一处景观来设置。 . 掩隐在绿树丛中,遮挡视线却半透光的玻璃砖围墙,既强调了建筑本身的新、奇,又暗示它的用途,同时有意把外面的美景也引入内部。 . 而内部,也种了植物来美化和调节局部小气候。看看这内庭景色,有无一点“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味?半开敞的屋顶,通风顺畅,自然调节了室内空气,决不让人感到一丝不适。 . 公园东侧还正建设中的一处景致。门前精心保留的古树,刻着“澄江福地”的牌坊,与仿古的建筑形式,可以推断这必将成为又一个吸引游人的好去处。(注3) . 走出中山公园,紧挨着就是商业步行街,二者“街园合一”。徜徉期间,可以看出这里也是精心改造的结果。保留的老店,立面修整翻新;市政设施如电杆线、雨水沟等重新设置,均巧妙埋入地下;铺筑路面、增设休憩设施,栽种树木,布置花卉,是一处购物休闲的上选之地。 . 步行街道路宽畅,休憩设施与娱乐小品布置中间,没有摩肩接踵、熙熙嚷嚷的人流,舒适、惬意、宽松的购物环境,极其干净、蹭亮的街道地面,花木茂盛,音乐飘荡,喷泉飞洒,一派其乐融融、繁荣昌盛的景象。比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所谓“步行街”,这种空间的感受与氛围不知要好多少倍! . 步行街上既有华联、国际购物中心、第八商场和人民商场等大型商店,也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小店商铺。店面橱窗设计、摆布时尚高雅,商品种类繁多质量优良。 . 街心广场。位于步行街的最东头。色彩艳丽的钢板雕塑,动感十足,给这小城注入了浓重的现代化气息;阴、阳图案的两种人物形象,表现出这里的人们,生活富足、祥和、快乐。好一幅江南市俗画卷。 . 天色渐渐地暗淡,直到褪去最后的一抹亮色。各种形状的灯饰先后开启,光影陆离,色彩摇曳。城市又似乎披上了一层华丽的晚装。心中暗暗感慨,如我这般浮躁、庸碌之辈,整日被俗务所烦扰,只奔走在城市间,穿行于街巷中,竟也能见到这样的人间美景,只能归结为幸运。 . 这一次的游访真是趁兴而来,尽兴而归! 三、回眸 . 一个月之后,几位同事相约去扬州玩,要从江阴大桥过江。车行至江阴市,开车的那同事自作主张把车停在公园附近。没有人反对,大家不约而同地下车,又来到广场上随意看看,哪怕只是在有的限时间内走马观花。 . 再次徜徉于这人工美景,不禁扪心自问,这处地方,论自然风光,肯定没有九寨、黄龙那奇山异水秀丽的十之一、二;论古迹遗址,远比不上兵马俑的悠久与盛名;论园林精致和气韵,又比苏州的拙政圆、留园等差了不是一星半点,论建筑的理念创新与技术进步,又无法与上海、北京等大都市中那些举世注目的重点工程比较……,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深深地吸引着人们? . 想来,这公园的规划建设,从立意、设计到实施都紧紧围绕“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这一根本的指导思想来做文章。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脉,深入透析古老的文化积淀。遵循传统又不拘于陈规,追求现代又结合地方特征。这里,既有完整保留的古迹遗产,也有全部新建的现代景观。而为数众多的,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演绎传统文化,植新于旧,由旧创新,搭配巧妙、融合完美。新从旧传承、演化而来,旧又给新增添底气、背景,创造出了一个古韵犹存又颇具时尚感的城市休闲园林空间,在相当的水准上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面对这样一处人造城市园林精品景观,我们欣赏设计者们潜心钻研、精妙构思、注重实际的工作原则,赞叹工匠们准确理解、忠实执行、精良施工的高超水平,但更为决策者们对这样的建设项目,于启动之初就制定了高雅的立意,在实现的过程中对艺术具有相当的宽容和鉴赏力而暗暗称到。 . 并且,在这个小城不大的城区范围内,在唯一的一个商业中心地带,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能够提供给市民这样规模的免费休闲地带,不能不佩服执政者的远见与气魄! . 联想到如今全国上下一片“拆建”热潮,文物保护与发展建设的矛盾演变愈加激烈之际,在这样一座既非省会又不是什么“计划单列”的小城市里,我们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历史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的同时强调可持续性,这些,难到不值得借鉴、学习吗? . 流连于这人类文明的物质和精神乐园,眼中看见的是江南盛景,耳旁听到的是吴哝软语,在体会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又可以清醒地呼吸到时代的气息。一切是那么地和谐,古典与现代在此水乳交融。不知不觉,有种温情一缕缕萦绕在我周围,越聚越浓…… . 江阴,一个整洁安静、节奏平缓的小城,人们不紧不慢地享受着生活,有着殷实的家底,人情味很浓。在这里,登山,山,绵延翠微;游水,水,清澈恬静;看天,天,明朗亮丽;望地,地,丰盈富饶;购物,物,品优类全;遇人,人,温恭谦逊;探古,古,幽深久远;论今,今,簇新时尚。怎么着看,怎么着想,小城都那么闲适惬意,风致楚楚,韵味绵长…… 注1: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2年10月,刚卸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受袁世凯之命,担任全国铁路总办的职务,来视察江阴黄山炮台。江阴的政商各界闻讯欢欣鼓舞。那时,江阴没有公路,江阴人即向这位“铁路督办”提出在县里修建一条铁路的想法。 . 孙中山告诉江阴人,铁路最迫切地要在全国交通最紧要的地方修筑,而在江阴,修铁路不划算。他说:“诸君既要想法替江阴的交通起色,不如筑一条大马路,做成了全国的一条模范马路给大家做个榜样。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这句的来历。 注2:中国传统园林造山,用土为堆,用石为叠,二者结合,灵活多样地进行园林空间布置。而叠石时选用的峰石,必具“陋、透、瘦、皱、”,才能藏情宿意。“陋”指形象丑陋,“透”指石上有洞可以看透;“瘦”指石的形态必高耸纤细,“皱”指表面多褶皱文理。江南园林假山中最具这四字特色的,是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冠云峰高6.5米,玲珑剔透,是太湖石中的极品。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系江南园林中最高大的一块湖石。 注3:据了解此地原为江阴市政府所在地。市政府搬离后,于2002年,政府投资近5000万元重建中山公园,更名为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即中山公园),2003年年初正式对外开放。整个景区占地7.25公顷(7.25万平方米),计108亩土地,分成学政文化区、生态休憩区、游乐活动区、商业步行街等多个功能齐全的区域。是一座敞开式的、集市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园林。我去当时还未完全建好,现在应该没问题了。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阅读 24 次, 发表于 16点40分, 推荐给好友 hyqjzl去过的地方 更多 还没有回复我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 |
原始链接: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1979 |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19794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