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黄洋界哨口 |
[游记]黄洋界哨口 |
2007-09-06 xujinglei.org |
黄洋界哨口 导游:五大哨口以黄洋界哨口最为著名,它海拔1484米,山体呈棱形,八面凌空,漫山遍野长满了杜鹃树。在1928年的黄洋界保卫战中,红四军以少胜多打败了国民党军队,毛泽东同志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以志纪念。这首词被刻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上。纪念碑上的“黄洋界”三字为朱德所题。 门票:7元 附: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吃过红米饭后,先到黄洋界哨口和井岗百竹园、红军造币厂,最后前往小井红军医院。 ☆★中巴绕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两旁很快出现高大高大的山峦,不久车停靠在一间土黄色的平房旁,原来已经到了黄洋界哨口的入口处,黄洋界哨口,是五大哨口最为著名的一个,这里居高临下,丛林密布,山路崎岖,是个易守难攻之地,一进门口左手边的悬崖能远眺整个哨口最险要之处,我们来到这里时天色稍微多云,但依然遮盖不住哨口的雄伟气势;右边有间黄色的土房子,红牌子告诉我们这里是“中国红军第四军黄洋界哨口营房旧址”,里面现在摆设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图片和物件供游人参观,很可惜的是,这间营房同样也是曾被烧毁过的,现在我们眼前所见是六十年代初原址重建之物。 ☆★继续向上走,来到毛泽东题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纪念碑和朱德题词“黄洋界”牌碑前参观,这里基本都是石头,我们年轻人感觉不深刻,朱领队还是召集了全体同事,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纪念碑前照了江西之旅最后一张大合照,也最后一次劳烦刘导帮忙拿机子了。 ☆★我和棠记为了拍风景照最后两个人步出这里,刘导站在下面的路口指挥我俩往前走,这里有条山路通往哨口,一块碑文上写着“中国红军第四军黄洋界哨口”,其他同事早已达到此处,朱领队还十分好奇地跨过两重铁锁站在边上的黄土堆上弯腰向下视察环境,据我现场所见,所谓的哨口是个不足5米宽的黄土堆堆成的壕沟罢了,可就是在这里,当年的红军以少数战胜了敌军的多数,创造了军事上一个奇迹。 ☆★再往里走是炮台,现在呈现在原处的是一门复制的炮,原物早已拆下放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这里往下望同样能够看到险峻的山谷,听说这个炮台当年只打出一发炮弹,居然神助般的打掉了敌方的指挥部。我和棠记谢科走到这里时,天色比刚刚更加阴沉,还好没有下雨,只可惜拍出来的照片不太光亮而已,最受欢迎的还是那个炮台,小朋友们还爬在上面玩耍。 ☆★我们沿着一条幽暗的山谷小路走,最终步回大门口处,趁着有点空闲,老傅和老李、朱领队、东哥他们在哨口最险要之处摆拍严肃的大头相,当然张张都是昂首挺胸眼望远方充满革命精神的。黄洋界哨口大门外有一排卖水果土特产之类的小摊贩,魏姐拿起一条绿油油的莲子头叫我帮她拍照,我爽快地答应了。 上井红军造币厂 介绍:20世纪20年代初期,广东龙川籍银匠谢官龙等兄弟数人,因生活所迫,在井冈山上湘州的上东坑村办起了一个“对花厂”(即造币厂),以造“花边”(银元)为业,当地称之为“谢氏花边厂”。 1928年4月下旬,朱毛两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5月初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四军),部队不断壮大,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频繁的军事“会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军民面临着严重的给养困难。1928年5月,在王佐的建议和推荐下,红军军部将军民们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大量的首饰和银器具等,运用“谢氏花边厂”的铸造技术,请谢火龙、谢官龙等谢氏兄弟为师傅,在井冈山上的上井村借用农民邹甲贵的民房,创办了井冈山红军造币厂,并先后在上井的牛路坑、大井的铁坑、茨坪和金狮面的红军洞等地设立了造币厂的粗坯车间和冲压车间。王佐是红军造币厂的主要负责人。红军造币厂沿用“墨西哥”版别铸造了第一批银元,并在每块银元上凿上个标志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自己发行流通的“工”字印记,称为“工”字银元,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最早在革命根据地内发行流通的第一批金属铸币。 井冈山红军造币厂的建立和“工”字银元的发行流通,帮助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也为此后的湘赣革命根据地造币厂和中央苏区造币厂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政权的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929年1月底,湘赣两省敌军调集十八个团的兵力,分五路第三次“会剿”井冈山,敌人提出在井冈山“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烧杀口号,在井冈山上大肆烧杀抢掠。结果,上井红军造币厂厂房被敌全部烧毁,造币设备被敌破坏,人员被冲散。 1998年12月,在原址上按原貌修复这个红军造币厂时,还出土有当年造币时使用过的工具、原料以及银元等大量原物,是研究红军造币厂的珍贵资料。 ☆★本来有点阴沉的天气这时又突然变好了,阳光再次灿烂地洒下来,看来我们团的运气真的很好,接下来我们要前往一处近年来才对外开放的新景点——井岗百竹园、红军造币厂。 ☆★红军造币厂也是间米黄色的土房子,它是近年来才被原址修复的,我在其门口拍照时,刚好遇到一个身穿红军服骑着马手挥红旗的游客在摆拍,我站在一旁也顺便拍下了他所谓的“英姿”。 ☆★我个人特别推荐想去井岗山的朋友一定要来百竹园参观,这里虽然是近年人为之景区,但规划得很有心思,园中就只有一种植物,那就是竹子,但竹子的品种繁多,里面密密麻麻种植了将近100个不同品种形态各异的竹子,有最常见的罗汉竹、粗壮的毛竹和外形特别的龟甲竹等等,十分有趣,大开眼界了!~竹园里的竹子都已经种植了有一定时日,绿油油的茂盛着整个竹园,身在其中很舒服,有置身天然氧吧的感觉。竹园里的石仔路也是精心设计的,是环状型铺设,游人可以任选一个方向入园,不走回头路绕一圈从另一方向走出来,无论你选择哪条路,都同样能够游览园内绝大部分优美的景色。 小井 位置:位于大井的东北面,这里有中国红军的第一所医院——“红光”医院遗址,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 导游:当年的“红光”医院设有门诊室、手术室、病床等,共三十二个房间,可容纳伤病员200多人。1929年1月底,井冈山曾一度失守,国民党反动派放火烧医院,100多名重伤病员来不及转移,全部壮烈牺牲。解放后,政府按原貌重修了医院。 门票:2元 (注:此图为棠记所拍) ☆★终于来到整个江西之旅的尾声了,最后一个要参观的景点是小井红军医院。 ☆★一下中巴,眼前人海一片,里面的游人可真多呀!~刘导找了个有利位置先跟我们讲解,小井红军医院是一座木制的两层黑色楼房,仍旧是曾被烧毁过原址重建的,不过今天置身于房子内,还能凭所展示的图片和实物体会到当年的简陋和贫乏。 ☆★从小井红军医院里出来,则行程表上所有的景点都已经全部游览过了,过后,我们还去了两个指定的旅游购物点,一个是卖茶叶的,可以免费品茶,另一个是卖毛泽东纪念品的,当然作为我们久经考验的零购物团来说这都是给面子导游才下车看热闹的。 ☆★我们再次集体回到那间很有特色的农家餐馆吃晚饭,这时天气又变了,并且下起了小雨,想不到我们要走时才下雨,看来上天很眷顾我们,让我们看齐了所有景点才下雨。我们很早就来到餐馆,店里连饭都没开始煮,两个小伙子刚刚砍了些树枝回来准备生火,故我们还要耐心等上一会儿,这时同事们都完全失去了拍照的兴致了,加上外面下着小雨,心情也随着天气兴奋不起来。 ☆★吃完最后的晚餐,趁着还有点时间我们坐在店前櫈子乘凉,雨开始停了,一只浑身湿透的母狗无精打采地慢慢走入店内,好象为我们送别又依依不舍似的。 ☆★插曲:刘导最后时刻曾在中巴上为我们献唱歌曲一首,可惜的是,我事后把歌名忘了,连歌词也想不起来,一个多月后手机短信息向她询问此事时,她说“已经忘了”。 ☆★中巴为我们驶往最后一个目的地——泰和火车站,因为离火车的发出时间尚有大量的盈余,朱领队建议我们自费在火车站附近的小旅店里集体租两间房休息,顺便可以轮流洗洗澡,刘导特别为我们做了最后一次服务,一切都打点完毕后,她和朱师傅要离开了,我们背着行李向他们道别,谢科叫得最大声,他站在最前面一边挥手一边嚷:“朱师傅!~我们走啦!~再见啦!~” ☆★我们送走了刘导和朱师傅,部分人选择回房洗澡休息,老傅、东哥和我放下行李后选择沿着泰和火车站广场慢慢散步消磨时间,老傅手叼着一根烟,来到一间店铺前,突然间兴致勃勃地提议不如坐下来喝啤酒聊天?于是我们叫了三瓶啤酒,围坐在一张桌子里聊天。 ☆★在泰和火车站广场前,东哥和我最后一次跟老傅畅快地喝酒聊天,老傅十月份就要光荣退休了!~很记得席间他曾对东哥语重心长地说:“东东呀!~老傅咁次好有可能系退休前最后一次同你地一齐出泥玩啦!~”(东东呀!~老傅这一次很有可能是退休前最后一次跟你们出来旅行游玩了!~)如果换成是年轻的女孩,或许听到这金句后会“唰”地一声泪流满面,但东哥没有,毕竟东哥是男子汉一名,东哥当时就坐在我身旁,他只微微低下了头,我感受到在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点点伤感的。 ☆★我们三人行从天亮聊到天黑,一直谈论了很多话题,什么都拿出来说说,可能平时工作或聚餐时都不会聊这么多东西,可能是喝了啤酒的缘故吧,也很久没有这样高兴了,看手表时间已经不早了,老傅抢在我前面结了账,然后我们慢步回到小旅馆里,其他同事们正聚在房间里打牌,看到我们回来离退房的时间也不多了,东哥和老傅匆匆洗了澡,大家都收拾好了行李,退了房后一行十人徒步来到泰和火车站候车室。 ☆★最后的插曲:我们拖着行李进入候车室时还是发现时间太早了,见旁边有食肆于是集体走过去喝杯茶,朱领队从旁边的简易超市买了一些零食回来,老板见我们人多,于是把两张台合起来做生意,原来这样做是违反当地规矩的,我们正吃得香,突然见到一个城管的工作人员走过来执法,还想要没收合并的那两张台和椅子,老板很生气,一直跟城管理论,我们见势不妙,匆匆结帐后集体离去,后玲姐回忆,可能是旁边那家店刚刚抢生意不成暗中打电话“报串”(广州话,意即举报)叫城管过来的,我想也有机会是这样。 ☆★我要离开江西了,乘坐泰和开往广州的空调硬座快速卧,22时51分开出,我们集体摸黑走到站台上等候列车的到来,工作人员大姐拿着喇叭叫我们依次站好,其间在我们眼前有几列火车经过,有一列特特特快的高速列车驶过时,那速度加声音真够劲呀!~我站在它两米开外的地方,无论我怎样留意都完全看不清列车挂的牌子是那里驶向那里的,根本连字影都看不清,你说它的速度快到什么程度了?终于,我们登上了回广州的那趟火车,夜早已深,我们也纷纷睡去。记得棠记最后一个人坐在走廊的椅子上休息,还被一个男的列车员查问,棠记用生硬的普通话回答:“我们是旅行团的!~”这才没事。 ☆★江西之旅就这样简单结束了,全陪也是个江西的女孩子,人不算漂亮但还算很灵,我想这应该是做导游的基本条件吧,至今我都有和她保持联系,我觉得人在社会中打拼,多一个朋友就等同多一个机遇!~或许日后我再有缘到江西游玩之时,她能帮上我的大忙呢,对吧? ☆★2006年7月8日早上,火车缓缓开进了我们熟悉的大城市——广州,随便在洗手间例行洗刷了一下,回来静坐在下层的卧铺上,样子有点累但很值得,回想起这六日五夜的日子,仿佛还意犹未尽。朱领队和玲姐魏姐歌女她们提前在广州火车东站下,而我们剩下来的同事最后坚守到终点站才下,我们都早已收拾好自己的行装,喝过最后一杯水,吃完最后一片面包之后,最后一小包还未吃完的花生留给了老傅带走,车停人下,出了闸门,大家各自挥了挥手,说声道别,完美结束了这趟回味无穷的江西之旅。(全文完) 作者笔名:【心思】
|
转自:http://bbs.xujinglei.org/thread-28775-1-1.html3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