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各地游记红河游记云南介绍,云南景点,云南民族. |
[游记]各地游记红河游记云南介绍,云南景点,云南民族. |
2008-06-25 u7cyn.com |
“雄龙”、“雌龙”、“小龙”,12条蛟龙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或翻飞,或腾跃,或盘卷……在尼苏青年男女的舞弄下,划出一条条优美的弧线,翻卷出一道道壮观的“波浪”,把龙的威武,龙的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也把尼苏人对龙的崇敬,对幸福的企盼,表现得明明白白。19日,在石屏县哨冲镇举行的彝族支系尼苏的传统节日“德培好”(祭龙)节上,这个被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尽情地展示着尼苏的风情和文化魅力。 世居石屏县北部山区的彝族支系尼苏人(他称彝族花腰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风情文化。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发展,哨冲镇政通人和,物阜民丰。哨冲的各族群众渴望一展自己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并以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哨冲,吸引更多的人到哨冲投资。时逢尼苏传统祭龙活动12年一轮的大祭,镇党委、镇政府举起文化旗,敲起欢乐鼓,举办第二届民族民俗文化节。 老毕摩告诉我们,“德培好”俗称“祭大龙”。是为了祭祀祖先,表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康泰,团结和睦,无病无灾的愿望。尼苏每年都要祭龙,而“德培好”是12年一轮中最隆重的祭龙仪式。它集民族宗教、民间文化艺术、民俗风情歌舞为一体,内容丰富,场面壮观,观看、表演者往往多达万余人。 祭坛所在地水瓜冲村,远远望去,依山而建的土掌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庄重厚实,带有几分神秘。村寨旁,青烟缭绕,毕摩们神情庄重地举行着迎龙、祭龙仪式。四周聚集了上万的村民和游人。 环顾四周,似有一丛丛火红的马缨花在绽放,一片片灿烂的云霞在流动。走近一看,却是盛装的尼苏女。由无数个图案花样组成的尼苏女装,色彩斑斓,记载着彝族的历史、神话、传说,折射出他们的图腾崇拜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尼苏女孩们自豪地告诉我们,制作一套尼苏女装至少要一年时间,而做工最精细的“花口锁塔”,需要3至5年,其价值达数千元。据说,哨冲镇的一位女教师和一位刺绣能手,曾穿着尼苏服饰,进北京,到深圳,参加服装表演,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赞美。 在哨冲,不仅男人能舞龙,就连平日里千娇百媚的尼苏女儿们舞来,也格外有韵味。大坡龙村的女子舞龙队曾进京参加“迎澳门回归”百龙大赛,并捧回金奖。在这次祭龙节上,由9个村寨组织的12个舞龙队,暗暗较劲,舞出了各村寨的神气。各队都是两支龙队同时出场,一支由男子汉们组成,一支由身着盛装的姑娘们担纲。雌雄二龙一会儿嬉戏,一会儿比赛,一会儿亲昵。男子汉们身强力壮,雄龙舞得威武奔放;女儿们的龙飘逸娇美,舞动,奔跑,卧地,翻滚,丝毫不让须眉。你看,撒妈扎村的两条“小龙”舞了过来,这是由儿童们组成的舞龙队,他们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10岁。一年前他们开始学舞龙,如今,不论是龙摆头、扭身,还是翻滚,都煞有架势。12条龙卷起了滚滚热浪,舞得乡亲、游人心醉。
|
转自:http://www.u7cyn.com/web/artc/3455.html33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