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公差游记之六 庐山:别墅群-五老峰-牯岭镇 之六     庐山:别墅群----五老峰----牯岭镇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当旅行社的中巴载着我们盘旋在庐山的登山公路上时,毛泽东的这句著名诗句,出现在我的脑际。导游说,这条公路建于1953年,全长三十五公里,当年毛主席登庐山时,汽车在公路上忽左忽右地盘旋,每当转一圈,毛主席就拿出一根火柴,到得山顶,一数火柴,竟有近四百根。于是,毛泽东在他的七律---登庐山的诗句里就有了“跃上葱茏四百旋”的名句。 10月22日上午,随着大巴的“四百旋”,我们登上了庐山牯牛岭。天阴沉着脸,飘洒下细细的牛毛雨。(为什么总是下雨?先是福州、后武夷山、又庐山,难道…) .山上很冷,大家不由自主地裹紧了衣服,但无济于事。到了酒店,大家就把所带的衣服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套在了身上,寒气被挡在了外面,身子渐渐有了暖意。 牯岭是那么的大而平坦,竟然是居住一万多人口的小镇。但小镇在霏霏的细雨中却难识真面目。 我们首先游览的是久闻的外国别墅群中的“美庐” 记得在多年前,我曾看到一篇关于庐山别墅群的文章,其中心的意思是说我们多灾多难的旧中国,在风景绮丽的庐山上,有那么多的外国人建造风格各异的别墅,却单单没有我们自己的作品,悲哉!我曾被这篇文章感动,久久不能释怀。也由此对庐山多了一份眷念,尤其是那些别墅群,我多想亲眼看一看啊!如今,我终于站在了这些别墅的面前。 庐山别墅群,建于19世纪下半叶,最先是由一个英国传教士花了200两白银租借了钴岭长冲河一带800亩的土地建造别墅用于避暑。以后就陆续有20多个国家的富贾名流在此建造度假别墅达640多座。这些具有欧美民间建筑风格的幢幢别墅,依山就势而造,或在幽谷之侧、或在溪涧之畔、或在峭岩之旁… …,掩隐在苍劲秀美的松竹之下、群峰叠嶂的怀抱之中。那或深红、或青绿、或深兰的屋顶,宛如朵朵色彩艳丽的蘑菇,散落在牯牛岭的峡谷中。只可惜,这些建筑艺术和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别墅群,体现的是近代西方建筑文化。据说在当时,不允许中国人在此建造别墅。这是国家的耻辱,就好比旧上海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一样。但,它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庐山之所以成为我国近现代史上的政治文化名山,就是因为在一些重要的别墅里,曾经历了怎样的重大历史事件、曾演绎着怎样的轶闻密事、曾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它们在闪烁着西方建筑艺术的光辉的同时,也蕴藏着我国现代史的重要价值。 绿树掩映下的“美庐”是幢英式别墅,木石结构,主楼两层,附楼一层,造型别致,环境优雅,是别墅群中的精华。1934年,当巴莉女士将它赠送给宋美龄后,这幢别墅从此就蒙上了神密的面纱,长达半个世纪。如今,面纱已揭开,“神秘”已不复存在,但当我伫立在它的面前,行走在它的各个房间时,似乎还能感受到蒋宋那残留的一丝气息,是那样的悲凉和无奈。政治是残酷的。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美庐前临长冲河,背靠大月山,“背山面水”,蒋介石视为风水宝地,十分喜爱;又因宋美龄的名字中有“美”,因起名“美庐”。并镌刻在庭院中天然卧着的石丘上,成为别墅的点睛之笔, 同时,也是蒋介石与宋美龄那段感情的见证。 从美庐出来,我们参观了庐山会议旧址,并观看了纪录片,又接受了一次中国革命史教育。大家纷纷在主席像前留影纪念。 当暮色四合时,小雨停了。气温很低,寒气逼人。衣服带少的人,经不住寒冷,在小超市了买起了衣服。还好,衣服不贵,二三十元就能买一件大大的带帽子的绒衣,;看起来很暖和。夜里更冷,幸亏酒店准备了鸭绒被和电褥子,否则不冻病几个才怪呢。 第二天,我们要看“含鄱口”,登“五老峰”。 早上,山上大雾弥漫,一米开外看不清人或景物。导游说,“含鄱口”是看不到了,“五老峰”也够呛能看到什么景致了,运气不太好。 可是当我们登上“五老峰”的第一峰时,运气来了,云开雾散,太阳露出了笑脸。大家高兴地说:怪不得福州那个导游说我们是“万福”之人呢,武夷山有一“福”了,庐山我们又有了第二“福”。大家的情绪随之高昂起来。 “五老峰”位于庐山东南侧,是庐山著名的高峰,海拔1436米。五个雄奇的峰岭,既相互分割又相互连接,形状如同五个老人并坐,故名“五老峰”。 由于天气的缘故,登山的人不多,除我们16人外,其他游人寥寥无几,显得格外冷清。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兴致。 沿着石阶向上,我们首先到达了第一峰。驻足远眺,便看到了被云雾在腰间环绕并时时变化着的“汉阳峰”。都说庐山的云雾好看,果然如此,我从未看见过这样的美景。前两天,在武夷山我曾在雨中欣赏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那时觉得是那么美。可现在,武夷山的云雾比起庐山的云雾真可谓“小巫见大巫”了。可是导游说,这不算最美,第二、三峰的云雾更好看。 我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奋力向上攀登,渐渐的我已经把大多数同伴拉在了后面,跟着几个少数同伴最先到达第二、三峰。(别看我是女同志中年纪最大,可体力是最好的)喘息未定,便极目远眺。真是太美了,岂止是美?简直是神奇!我无法用这支笨拙的笔来描述它。只见那云或雾,白茫茫的千姿百态,变化无穷:一会轻盈地飞扬着,袅袅婷婷,从谷底升腾起来,弥漫开,形成薄薄的雾,如同白色的纱巾,覆盖着群山峻岭。于是,山岭变得模糊了;一会这纱巾似又被风吹开飘扬起来,群山好像被揭去了盖头,又清晰了;一会云雾变得丝丝缕缕,婀娜多姿地绕着山峰起舞;突然,云雾又快速流动起来,似雪浪排空、似大江滚滚,只瞬间,又像“乱云飞渡”;俄顷,云雾又幻化出千奇百怪的形状:有的似琼花绽放、有的像奇珍异兽,最为壮观的是凌空高悬的瀑布云,你似乎都能听到那“哗哗”的流水声。… …我被这美妙的云雾吸引住,久久不愿离去。 五老峰除了好看的云雾,还有第三峰的奇岩怪石和第四峰的如虬苍松。 刚从五老峰下来,天突然变了,太阳隐到了云层后面,雾气又弥漫开来,所有的美景像海市蜃楼般消失了。大家调侃着说:我们真是“万福之人”那! 在眯蒙的雾气中,导游带我们去看名符其实的“小天池”和无限风光的“仙人洞”。 中午,我们在牯牛镇的一个饭店就餐。 太阳又一次露出了笑脸,透过雾霭,暖暖地照在我们身上,也照在被昨日小雨洗涤过的小镇上。雾气在金色的阳光中飘舞,不肯离去,并从敞开着的饭店大门,涌进了餐厅,缭绕在餐桌四周,似乎要与我们共进午餐。我感到很新奇,因为我从未见过中午时分艳阳高照雾气不但不散反而涌入房内的景象。这也许是庐山“特色”吧! 饭后我们游览小镇,欣赏街景并购物。 雾气终于散净,露出了小镇美丽的面容。小镇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那么的洁净明亮。空气格外清新。我大口的吸着新鲜的空气,惬意的漫步在小街上。由于旅游圣地的缘故,小镇繁华而热闹。商店、饭店、超市、比比皆是;甚至还有邮局、银行、学校。远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群山;近有繁华似锦,绿草殷殷的街心花园;终年有云雾缭绕,真不愧是“云中花园城市”。有趣的是,正街一面是商店、饭店。一面却是峡谷。 我在小街上买了庐山特产-----石鱼和茶饼。下午,我们返回九江,晚饭后坐夜车第二天早上回到北京,当天下午坐1.30分的火车,于第三天也就是25日返家。 历时13天的旅行在一声声的道别中结束。他们都相约着、期待着明年的书市再次相聚。独有我心略感凄惘,因为我明年就退休了。不过,只要我愿意,会有新的伙伴与我同行一起去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