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景德镇精瓷”果城之行:错为哪般?-搜狐新闻中心 |
[游记]“景德镇精瓷”果城之行:错为哪般?-搜狐新闻中心 |
2007-07-16 sohu.com |
“艺术得不到认同,是痛苦的。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他轻轻抚摸着身旁一个釉上彩瓷瓶的瓶口,转而用轻松的语气说,自己不会那么傻,每件瓷器都是制作者的心血,毁之可惜。“好的东西总会有知音”。 挽起衣袖的傅尚泽立在货架前,手执布巾,逐个擦拭那些高标价的瓷器,那些货架上的瓷器的最低标价都在2000元以上。 有顾客询问一只标价2000多元的仿古瓷瓶,傅尚泽说“少于1000元不谈”,顾客转身离去。“再便宜,艺术品也是有底价的。”傅尚泽说。 一只标价为320元的白瓷花瓶刚以200元的价格卖出,销售人员帮顾客将花瓶固定在自行车的后座。围观者之一的蒲女士坦言,若是买来实用,还行,但用来装饰,她还是宁愿去高档一点的地方。 面对这类质疑,傅尚泽始终坚持认为:南充人不懂陶瓷文化。 然而,每天200多元的场地租金,14个人的生活开销,目前仅4000多元的销售额,都催促着傅尚泽一行尽快离去。 “往回走吧。要么湖北,要么重庆。”他叹着气,“四川别的城市,肯定不会再去了。” 3月23日,没有“狂降甩卖”的广告,没有最后的高潮人流。展区内,两桌围起的牌局,无精打采的销售人员,10余名穿梭其间的大爷大妈,撑起了“景德镇精品瓷工艺瓷展销会”的最后一天。 3月24日,是傅尚泽所说的“展销会结束的日期”。但有目击者称,市铁欣路世隆电脑城的广场上,展销会仍在继续。 两次“景德镇精瓷展”,一次以砸光卖不掉的瓷器收尾,一次以7天时间卖出18件瓷器落幕。如此结局,到底是“景德镇”瓷器之错,还是营销方式之错? |
转自:http://news.sohu.com/20050328/n224901182.shtml25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