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观景德镇浮梁古县衙散记 |
[游记]观景德镇浮梁古县衙散记 |
2008-05-22 sina.com.cn |
知道“浮梁”这个地方,还源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千古名篇之一的《琵琶行》中的一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由此,记者不仅记住了浮梁,而且还知道这个地方的茶叶一定不错。如今在浮梁县城中心的一座“中国名茶之乡”的采茶女子雕像,为唐代诗圣的这千古名句做了很好的注解。 浮梁县城中的中国茶乡雕像 近日,借在江西景德镇参加2007瓷博会期间,刚好抽出一点时间,前往距景德镇只有八公里之遥的浮梁县。在此之前,记者曾不止一次地听到浮梁有个“江南第一古衙”之称的浮梁古衙。于是,记者在浮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树安及《景德镇日报》总编助理吴胜初二人的陪同下,抵达浮梁后即前往古衙参观。 浮梁石牌坊 资料记载,建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的浮梁是一座古城,它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是历代浮梁县治之所在。全城布局形似八卦,城墙全长20余里,高1.6丈,宽丈许。 浮梁历史文化长廊景观之一 景德镇历史上一直隶属于浮梁县管辖,如果说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所言充分体现了浮梁古城瓷茶文化源远流长的话,那么,颜真卿、柳宗元、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佛印、范仲淹、杨万里等历代文人墨客的名篇佳句,更是为浮梁的山水与文化赞叹不已的同时而深深折服。 浮梁历史文化长廊景观之二 驱车来到浮梁古城前,首先映入游人眼帘的是一座灰色上书“浮梁”二字的石牌坊。走过牌坊,进入了浮梁古城风景区,这时,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座长达 历史文化长廊青花瓷板上的汤显祖 浮梁的这座历史文化长廊堪称世界一绝,中华第一,用青花瓷板来记载大事记的,除了中国江西景德镇的浮梁而别一无二。这条长廊共有56幅图画,9幅书法,141幅文字;路面是用南京雨花石铺成的。第一幅敞开的城门或书,意思是开放的浮梁欢迎天下八方来客;第二幅图画是八卦图,古代县城是按八卦而建的,看到此图意味着人们来到了浮梁城;第三幅是大元宝,意思是若人们到浮梁投资一定会财源滚滚;后面还有福、禄、寿、禧等图案。 历史文化长廊青花瓷板上的烧瓷做坯 据史料载,浮梁名由,在民间野史中还有一说,某年秋天,县治选梁,在江村选中8人合围的红豆杉树,无法运至县城,走旱路抬不动,走水路昌江干浅,正在犯愁时突然暴雨倾盆,河水猛涨,栋梁随浩浩洪水顺流而下,一路上百鸟护送,莺歌燕舞,直抵县城,故而得其“浮梁”之名。 浮梁千年瓷坛景观 公元1004年,宋真宗皇帝登基,定年号“景德”,想起他做太子时,浮梁人才辈出,个个都拥戴他,尤其是“昌南”瓷器扬名中外,真宗皇帝又特别喜欢浮梁瓷,一时兴起,就将年号赐给浮梁,将昌南镇改为景德镇,纵观历史,这是第一次皇帝赐年号给一个地方做地名,后来虽说绍兴也皇帝所赐,但毕竟已晚了100多年。 浮梁城门楼 从浮梁文化历史长廊走到头就来到浮梁城楼前。城楼前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两面分别为千年瓷坛及哥德堡号景观。走进城楼是一片正在修建中的徽式建筑群。顺着平坦的甬路走不远就来到浮梁古县衙前。 走进浮梁古城 浮梁古衙之所以被称为“江南第一衙”,据说是江南保存的唯一一所清代以前的县衙旧址。因为解放后改为中学,被修修补补利用着,后来看到价值,便将学校迁走。比如那道仪门,曾被两面加墙改为二层的学生和教师宿舍,所以两堵墙一拆,略加修缮原样就恢复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e8eaf0100950q.html7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