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推荐]金缕玉衣的故乡—满城汉墓←线路攻略←辽河阳光论坛

[游记][推荐]金缕玉衣的故乡—满城汉墓←线路攻略←辽河阳光论坛

2008-02-22    yqz8.com

西汉时期,满城县名北平县。公元前201年,汉开国皇帝刘彻封他手下功臣张仓为北平侯,所在地就是满城县。因其治理有方,一度繁荣兴旺。直至唐玄宗时,也就是公元472年,为了纪念张仓的子孙满邑、子孙满城,遂改为满城县,算来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了。可自从1968年5月解放军某部在满城县陵山上施工时,偶然发现了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他夫人窦绾墓之后,满城县又多了个名字——金缕玉衣的故乡。当时两座墓共出土文物10633件,满城汉墓就以出土文物之多、品级之高、做工之精细著称于世的,那么今天我就给各位来宾介绍一下曾经轰动一时、举世瞩目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傅山炉以及迄今有准确年代可考的最早计时仪器——铜漏壶。

玉衣为两汉贵族死后的葬服,按当时等级登记制度的规定,玉衣工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于衣三种。〈〈后汉书?〉〉记载:皇帝死后才能穿金缕玉衣,而诸侯只能穿银缕玉衣。刘胜是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封他为中山国的第一代中山王,在位时间长达42年之久,按规定只能穿银缕玉衣,而他穿的是金缕玉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拒推测有两种原因:一个是当时已由皇帝最有功侯王赐葬服的条例,或许是汉武帝刘彻对他哥哥的特殊优待;另一个呢,或许是当时玉衣使用制度不严格所致。推测只能是推测,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如果各位来宾有兴趣,不妨探讨一番,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刘胜的玉衣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大约1100克,全体分为头,上衣,裤、手套和鞋子五部分组成,玉片大多为长方形或方形,也有少数是三角形是梯形。玉衣制作水平十分精堪,如有的玉片切锋仅为0.3毫米左右,玉片上的小孔仅有1毫米左右,做工极为精细,按当时西汉时期生产力水平来推测,制作一件金缕玉衣,需一名玉工花费十年的时间来才能完成,那么当时西汉贵族死后,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代价来用玉衣作为葬服呢?原因还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古时候人们迷信的认为人有三魂六魄,称之为九窍。人去世之后呢,魂魄出窍而走,尸身就会腐烂,所以人们就用玉把九窍堵上,认为魂魄出不来的情况下,尸身就会完好。战国时期有些地方盛行九窍塞,而且还把玉片穿成鱼鳞状放在尸身上,乃至到了汉代形成了完整的玉衣。那些贵族认为,在全身各部位都有玉包紧的情况下,就会达到尸体长期不腐的目的。但是很遗憾在发掘刘胜和窦绾的两座墓时,却没有看到他们的尊容,流给后人的仅是几枚残齿而已。

如果说金缕玉衣是把古代工匠的血汗结晶和西汉王储的腐朽愚俗的生活都表现出来的话,那么长信宫灯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各位请看,宫灯的造型很是优美,铜质镏金,灯高为48厘米,为一宫女跪坐持灯状,宫女头上梳髻。带有头巾,身穿大衣,长袖宽大,面含幽怨,一双呆滞的双眼无神的注视着灯口,真是一幅凄女的辛酸史,它反映了汉代宫女凄惨悲凉的生活情景。

据〈〈后汉书·皇后纪序〉〉记载,帝王的后宫中,美姬如云,少则千人,多则万人。光汉武帝刘彻的后宫中,美人就有七八千之多,这些姿色端庄的女子被帝王视为私有财产,可恣意地掠夺、抛弃,地位十分低下,其中尤以象长信宫灯造型中那种持灯宫女的地位最为卑贱。

“长信宫灯”之所以闻名,其原因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结构科学、合理。你看宫女左手拖起灯盘,右手则高高吊起,宽大的袖口下垂,自然而然地形成灯罩,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可以开合,这样可以随意调整灯的照明和照射角度。更有趣的是整个宫女为一空心体。当在灯座上点燃油灯之后,油烟就会从袖口即灯罩右臂吸入体内,油烟一旦进入宫女腹腔,就会扩散,所以油泥和油烟就会粘附于宫女的体腔内,起到净化空气、过滤油烟的作用。那么联想到我们现代家用电器的话,不就相当于抽油烟机了吗?我们知道一般抽油烟机使用一段时间是需要清洗的,那么长信女腹腔内的油烟又是如何清洗的呢?朋友,不用着急,您看,宫女就是一个有机的组合体,它的头,臂,灯罩等部位是活动的,可以拆开,故此清洗油泥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一切都反映了宫灯设计的科学、巧妙、合理。宫灯的照明和通风设计,则反映了大约2000年前我国物理光学和热力学的科学水平。

讲到这儿,有的朋友要问了:长信二字,究竟是什么意思,而宫灯又是哪儿来的呢?经考古学家坚定发现,在灯身上有“阳信家”、“长信尚浴”等字样,表示出此灯的第一位主人是阳信家,阳信家就是阳信侯刘揭的简称。刘揭在位14年后,因其子获罪,全家被抄,这件稀世珍宝可能就是这样进入长信宫的,故此它的新主人就在灯身上铭刻“长信”等字样。因此我们才给它命名为长信宫灯。那么,它又是怎么由长信宫到靖王妃窦绾墓里呢?据资料记载,长信宫的主人是窦太后,也就是汉文帝皇后,靖王刘胜的祖母。当时,窦姓为一大望族,相传窦绾和窦太后是本家。窦太后在一次出游时识得窦绾,只因窦绾人生的乖巧伶俐,很招窦太后喜爱,便通过窦绾同意,进得长信宫,成为窦太后的贴身侍女,后刘胜和窦绾相识,在结婚时,窦太后就把这个珍贵无比的宫灯与窦绾做嫁妆,窦绾视为珍宝。因此“她”才会长期陪在窦绾身旁,一陪就是2000多年。

错金傅山炉在汉代被称作熏炉,也叫香炉,是豪门贵族专用品。说起傅山炉,首先要联系仙镜傅山。相传傅山在东海中央,因上面有仙人修炼仙丹的传说,所以在秦汉时期,一度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据说秦始皇就曾派徐福到那里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但最终还是心愿未了,所以当时以傅山形状作用品的器物极多。它表明了当时社会的人们向往仙境的的思想。再将金丝银线嵌入器物,错入流畅、精细的文饰,便称之为“错金傅山炉”了。据〈〈西京杂记〉〉记载,这种香炉是一个叫丁缓的人发明创造的,他是西汉成帝时长安人,而刘胜是汉武帝时人,如此说来刘胜使用香炉的时间还要比丁缓早近百年。“错金傅山炉”高26厘米,托着这座仙山由炉座、炉盘和炉盖三部分组成。炉座圈足错金,作卷云纹,三条腾出波涛光涌海面的蛟龙托着这座仙山;炉盘上的错金花纹潇洒飘逸,宛如随风起舞;自炉盘上部到炉盖,则烧筑“傅山”。您看整个山体陡峭,峰峦交错,在整个山体上清晰可见神兽出没,虎豹奔走,猎人搭弓放箭。仙风洒洒,海涛阵阵。打开炉盖,把香料放进炉内点燃,香烟便随着峰峦间的小孔徐徐上升,弥漫房中,傅山炉之所以闻名中外,就是因为它设计独特,做工精堪。有诗曾赞汉傅山炉“傅山炉中沉香火,香烟一弃凌紫霄”,把炉中香烟缭绕的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错金傅山炉不仅是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自然风景画,而且还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精工细作方面的卓越成就。

2楼

转自:http://www.yqz8.com/dv_rss.asp?s=xhtml&boardid=9&id=6320&page=291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