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狼牙山上震撼人心的一跳岸门口人游记岸门口人游记岸门口人:行. |
[游记]狼牙山上震撼人心的一跳岸门口人游记岸门口人游记岸门口人:行. |
2007-07-21 |
帆哥的妈妈与家父曾在志愿军总部共事,是生死战友。延续下来,第二代人也有了很深的情谊。帆哥近年来投身旅游事业,有所成就。上周末,帆哥派他的旅游部经理张先生专程开车来接我们,登狼牙山。从北京到狼牙山,要三个小时。当晚宿山下“中凯大酒店”,由当地人士卢中凯先生创办经营。他们夫妇都出来见了面,是很朴实的面相,不大像那种张扬的商人。次日坐缆车上山,也相当轻松。据说,缆车是今年才建起的,赶上了“红色旅游”的商机。 到狼牙山来的,多是各单位组织的旅游团组,许多都正好顺应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浪潮。缆车站前,悬挂着一面巨大的党旗,正好作了员入党宣誓处。也有老党员在这里列队,复习入党誓词。当然,也有人白天做完这些功课后,并不耽误他们晚上打麻将和唱卡拉OK。酒店前有片空地,是用来“烤全羊”的。晚上承蒙张经理招待,卢总还专门送了鲜烤的羊腿过来,味道确实鲜美。 旅游的硬件建设得不错,自然风光优美,民风比较淳朴,值得一看。而软件的文章,还大有可作。山脚陈列室里,仍然沿用老套的、“高大全”式解说词,落伍了。山顶有个五棱塔,可沿铁梯攀到塔顶,了望四周的景色。有个角度,可直视山下的悬崖,深不见底。凭栏俯瞰,两脚生风,有飘飘欲坠的冲动。五勇士跳崖处,只有一个简单的箭头指示,旁有一棵卧松,正好作了游客们骑上去照相的所在。这里的气氛相当轻松,常有游客们打闹和嬉戏的声音。 我理科毕业的学生,生来养成了质疑的习惯。对解说词中,五勇士英勇杀敌,毙敌近百,最后奋勇跳山,引得日本军人列队鞠躬,特别是第一块碑铬中称勇士牺牲后,敌酋大佐以下八十余名尽被我地雷炸为灰烬,总感到其中有许多的蹊跷。我一向认为,历史的真实,绝不会损伤我勇士壮举的一丝一毫,倒是过分的夸大,可能帮倒忙。 在八年抗战当中,我八路军和抗联方面,“八女投江”和“狼牙山五壮士”,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浩气长存。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于1941年秋季大扫荡之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刻。1941年的秋季大扫荡,是岗村宁次这个“中国通”执掌华北军政以来发动的第一次大的军事行动,也可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头一把火。这把火正在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之后,是日军确定将华北八路军列为主要战斗目标后第一次军事反攻。而且锁定的目标就是八路军的模范根据地“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锋芒所指,正是中共的精锐115师,是中央红军的老底子。五壮士以绝死的意志向敌人、也向全国人民证明,抗战到底,是我们民族的唯一出路,这在那个乌云锁城的危急时刻,于我们的国家,于我们的民族,是何等的珍贵! 我们这些后来者,如果真正珍惜国家精神文化的珍宝,就应尽最大力气把有关的史实考证落实。比如,我们可以想办法查阅日本陆军档案,或者想办法找到当时在现场的日本军人,以口述实录的形式,将对方的证词留下来。如果有关史实,能够从当时的敌人方面获得确凿无疑的印证,那于后人将是功德无量之举。退一步说,如果实在找不到当时在场的日方当事人,能够将中国方面的见证人做成口述实录,也可弥补一些细节缺失的遗憾。 比如,是谁看见日本人列队行礼了(有说是一位藏在崖缝里的老道)?两位幸存者是从那几棵树上挂住的,能不能通过摸拟实验来予以证实?而他们又是如何自己从树上爬下来,走回棋盘岮的?能不能从现场的地理条件与人的生理条件方面,给予更充分、更科学的说明?另外,五位战士跃身而跳时,他们与敌人的距离有多远,互相之间能不能看见?当时,英烈们的心理活动,可否请专家给予分析与说明? 如果上述种种细节都逐一获得确证,必将把我们民族的这个壮举更生动、更科学地再现于后人,必大大增强这个景点的参观价值。细节是历史的生命。探寻众多细节,尽可能复原历史的碎片,给后人一个清晰的图象。如果真是获得了当时在场的日本军人敬礼,则我们也可以更为立体地了解战争状态下敌我双方的特殊心境,理解战争的残酷无情。则“中日不再战”的理想,亦可以获得更真切而客观的阐释。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有权要求所有参访人员,给予勇士以崇高的尊重与敬仰。或者,我们可以要求,所以参访人员,都要遵从一定的礼仪,肃穆、静声,在烈士跳崖处默哀一分钟。听山林的回声,再反思个人的所为,如此洗心之旅,方才对得起亡者,对得起“杀身成仁”的中华文化。要知道,狼牙山下,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易水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五勇士的惊天之举,与荆轲刺秦,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关系。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对于“狼牙山五壮士”,我们似乎应该做得更多,而不仅仅是将他们作为旅游的招牌。如果我们真正尽心去挖掘,一定可以为国民精神的建设,增添更多的砖瓦。而我们也必会获得英烈在天之灵更多的关照与爱护。帆哥和卢总的生意,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吧? 回程途中,访问易县清西陵,在太宁寺村支书家吃农家饭。坐张经理的车横穿青纱帐的感觉,太好了!后由支书的女公子陪同,攀上了云蒙山上的两座辽塔。风景绝好,而山路极为陡峭,特别是近塔处,根本无路可寻,必须披荆斩棘,方得易步而行,艰险绝伦。其中野趣,实实妙不可言。 云蒙双塔建于两个相对而立的孤峰之上,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双塔分南塔和北塔,北塔高22米,八角十三层,仰莲底座,睡莲垂顶,布局严整。南塔高18米,八角塔基,十三层,宝刹立于睡莲之上,清秀空灵。他们风格迥异,建筑形制特殊,保存得十分完好,远看有临风欲飞的感觉,仿佛悬空一般。真不知当时的辽人是怎么将这些青石砖瓦背上去的?他们的创造与艰韧,实在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据说,“云蒙双塔”是著名的“西陵八景”之一,现在锁在深山之中,不为人知。帆哥已将它列为下一步开发规划,料定必有大的作为。在此,感谢帆哥的热情相邀,谢谢张经理的鞍马劳顿。祝你们生意兴隆,事业蒸蒸日上!也对太宁寺村的老庞家表示衷心感谢!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dunhuan.bokee.com/tb.b?diaryId=14545135 2005.8.318:05作者:岸门口人 |
原始链接:http://dunhuan.bokee.com/viewdiary.14545135.html |
转自:3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