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北靠燕山,南临渤海。 乐亭历史悠久。据《旧志》记载"乐亭古属孤竹国,秦属辽西郡……唐属马城县,元代大定年间置县至今"。元改乐亭为溟洲,后又复称乐亭县。据黄坨村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文物考证,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已有人迹。李世民征伐,康熙帝巡边,文人墨客游历,在民间留下许多美好的故事和传说。潮音寺记述着沧桑巨变,古炮台诉说着战火硝烟,搬倒井留下美妙掌故,传瓦寺传承着雄浑古朴,大钊故居辉映着历史折光…… 乐亭县城始在救阵(旧镇),后迁长河东侧,城围不足千丈。城墙因战乱、洪患于民国年间被毁。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恢复重建窄街陋房。二十世纪末,以新城区为主体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迅速崛起,2002年兴建的青春广场,即为新城的中心。新城大街宽阔气派,纵横交错,大钊路横贯南北,金融街纵横东西,富强街初具规模,宝丰街商铺兴旺。 城内绿树成荫,遮天蔽日,绿草如毯,鲜花似锦。 夜幕降临,星光闪烁,万家灯火,霓红变换,泻金吐银,宛如银河落九天。 东城闻擂鼓,西城听鼓书,南城看秧歌,北城赏歌舞。惬意极了。 乐亭县城的人们说话的嗓门也高了,都是挺着腰杆说话,挥着拳头说话,伸着拇指说话……新城可大气了,有"李大钊纪念馆",有"青春广场",有"冀东果菜批发市场",还有…….人也显得精神了,西装,唐装,连衣裙,旗袍,令人眼花缭乱。 昔日,邑内地荒人稀。明洪武、永乐年间从山西、江南一带迁来大批移民。历代县民披荆斩棘,辟荒野海滩为良田沃壤,终造"燕东天府"之富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步入全国产粮先进县行列,被誉为"中国鲜桃之乡"、"河北蔬菜之乡"。 邑人以商贾而闻名。清末民初,邑人所办商号遍布东北,外出经商者数万,号称"老呔帮"。汀流河刘家"益发合"、"泰发合"诸商号名冠东三省。何新庄武百祥创办"同记"、"大罗新",能经营善管理,在哈尔滨独领风骚。 乐亭文化底蕴深厚,有"文化县"之称。有乐亭皮影戏,俗称"乐亭影", 乐亭大鼓。 乐亭皮影 历史悠久长远。乐亭皮影为中国皮影戏主要剧种之一,多年来倍受国内外专家学者青睐。乐亭影自金发祥,经元至明已形成较完整的戏曲形式,开始向外流传,到清初已遍及永平府各州县,乾隆年间进入北京,落户于北京东城,形成后来的北京东路影戏。随着乐亭人去东北经商日增,乐亭影也就进入东三省,并很快同化了东北皮影。自清至民国年间乐亭影班星罗棋布,本县内就多达近百个班社,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民间艺人,1996年6月乐亭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皮影之乡"。 乐亭皮影出自中原皮影, 据史料载,金人攻破北宋首都开封时,掳来的"弄影者"流落到华北,金.天会五年(1127年)把中原皮影戏传入冀东。中原皮影"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借鉴戏曲的化妆、脸谱和服饰,加以夸张造型,在操纵者(把线的)的灵巧操纵下,与唱者配合默契,影人活灵活现,深受乐亭人喜爱。他们不但观赏,还参与演唱,逐渐把本地的乐亭方言、民歌等溶入影戏之中,后来加进颇具乐亭语调特色的四弦、二胡伴奏,增加了唱腔的音效,从而逐渐形成了乐亭皮影戏。经过数百年的发掘、借鉴、提高,终于成为一枝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奇葩。因源于乐亭而得名。又因金至清朝之前乐亭隶属滦州,故外地又习称"滦州影",建国后又属唐山地区管辖,近年又有"唐山皮影"的叫法,外地人又习于称昌、滦、乐口音为"老呔儿",所以又俗称为"老呔儿影"。 椐清朝《永平府志》记载 :"影戏者,夜间张幕、置灯,雕刻驴皮为之形,隔纸窗演唱成本故事,亦寓劝善刺恶之意。乐亭人喜为之。"《大清乾隆圣谕广训》载:"乐亭生员编撰影戏,用笛随之",以法昆曲,迄乾隆末年后,以四弦、二胡加入,尤为可听。 唱腔韵白独特。乐亭话和普通话相近,吐字发声带有曲调,富有音乐质感,悦耳动听。乐亭皮影艺人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巧妙地把乐亭方言、乐亭民歌、民谣、俚曲、叫卖调、哭丧调等加工、提炼、运用,提高了语言和音乐质量,使乐亭皮影不但乡土韵味极浓,而且更加优美动听。 影卷纷纭繁多。影卷剧作家高述尧一生编剧多部,其连台本就有六部,《定唐》、《二度梅》、《三贤传》、《珠宝钗》、《青云剑》、《出师表》能唱几个月。影卷之多,不胜枚举,昭示着皮影的繁荣与昌盛。 影星芸芸荟萃 。有髯功大师王华,念白清楚,语言铿锵,刻划人物维妙维肖;"箭杆王"张老璧,雕刻及操纵艺人。他雕刻刀工深厚,操纵技艺娴熟;王髯行老生张绳武,其"咳嗽腔"沙哑中带甜美,委婉有跌宕,尾音一"呵",余音缭绕;生行巨匠韩增,吐字清晰圆润,腔调灵活变化,板头扎实巧妙,声情并茂; 影雕大师聂春潮,雕刻突出皮影特点:老生粗犷长须,性格艳烈;小生小旦,高眉细目,凝重雅致,桃嘴尖颏,秀丽英俊;花生花小,笑眉笑目,风趣诙谐; 小(旦)行全才李紫兰,唱腔委婉细腻,人物刻划惟妙惟肖,且编剧、创腔、操纵、鼓板,样样精通。 花调鼻祖苗幼芝,嗓音甜润,韵味委婉。"黑头一绝"曹辅全,"老座子"唱功名震影坛,他声腔浑厚质朴,有先声夺人、一声叫板惊四座之势。 影戏泰斗齐怀,韵味浓郁,板式玲珑,吐字清晰; 小(旦)行高手张茂兰,嗓音好、功底厚,高音区明快嘹亮,低音区低回婉转;髯(老生)行大师李秀,汇诸家之长,首创影戏"簧腔",成一代宗师;花旦名秀苏旭,以刻划情意缠绵,风流潇洒的花旦见长;" 一枝独秀"康雅亭,小(旦)行,嗓音娇、媚、甜、水、脆,韵味清新;念、白、数、唱都润泽脆快;" 扬调"创始人周文友,小(旦)行,对旦角平调唱腔改革创新,优美、潇洒、高亢、明亮; 声情并茂的孙品卿,他对待艺术严谨,唱腔委婉优美,念白耐人寻味,板式巧妙玲珑,人物刻划细致入微。 影人鲜活靓丽。雕刻精巧别致,造形生动活泼,刀纹疏密有致,纹络虚实相间,色彩鲜艳得体,结构严谨致密,对比错落有致,故倍受世人喜爱与收藏。 影词格式多样。乐亭影词不仅有一般戏剧的七字句、十字句、五字句,还有风格独特的三赶七、三字经、硬辙、大金边儿、小金边儿、赞语、十六字句等。 唱腔风格独特,有平唱、花腔、凄凉调、悲调、游阴调、还阳调以及因特殊句式而得名的"三赶七"等各种腔调。其特点是:音域宽阔,旋律流畅。甩腔委婉华丽,清新别致;数唱如泣如诉,沁人肺腑;旋法独具匠心,引人入胜;组合机动灵活,变化多样。 设施与时俱进。今日的乐亭皮影演唱,加上了现代化设施,声、光、电、影人浑然一体,更加星光灿烂,光彩夺目,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乐亭大鼓 ,又名"乐亭调",也叫"铁板大鼓",说唱相兼,讲究唱整本书,前清时瞽目人伺候府门,都是说唱这种书,因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而得名。乐亭大鼓是河北省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曲种之一,流行范围甚广,除冀东各县普遍流行以外,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各省也有一定影响。 历史渊源流长。乐亭大鼓,又称乐亭调,它的雏形是清朝的“子弟书”。清代初年,河北省乐亭县流传一种“清平歌”,民间多喜歌唱。后来,艺人“弦子李”以三弦伴奏,革新韵调,被称为“乐亭腔”。在演唱中,又经过改进提高,增加了书鼓、木板击节,渐渐脱离了民歌的演唱形式,发展为说唱艺术,约在嘉庆五年(1800)前后,初步形成乐亭大鼓这一曲艺形式。1850年前后,艺人温荣改用铁板击节,规范了唱腔板式和伴奏音乐,并经过他的弟子齐祯、陈继昌等人继续丰富唱腔,使乐亭大鼓的演唱艺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中国书词概论》载:“......清初年,乐亭城内,凡自娱好乐之人,最爱唱‘清平歌’,同时乡里也流行着散曲之类的小调。后来,有位弦子李,先以三弦配奏了‘清平歌’,逐而加以改正,使其韵调动听说耳,较之旧曲有不同,于是齐呼之为‘乐亭调’,不过没有鼓板伴奏”。同时,“滦州调”也形成。滦州调、乐亭调仍是民歌,但已是乐亭大鼓的前身。乐亭大鼓根据本地语言、音调、文化传统,借鉴、创造,并经过历代大鼓艺人在演唱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到清代中期已形成完整的唱腔体系。1845年,冯福昌(冯铁板)、温荣(温铁板)废木板,用犁铧尖磨制的铁板击节伴唱,逐渐被当地势绅欣赏,始名声鹊起。光绪年间乐亭崔右文给肃亲王拜年,带温荣进京献艺,肃亲王听了很感兴趣,问是什么玩艺儿,温荣回“是乐亭大鼓”。从冯福昌、温荣用铁板得名,形成了乐亭大鼓,此名一直延续至今。光绪四年(1878)在沈阳老碑上留名有任占奎、赵敬一、杨来凤、李恩科等。1949年后,胡少兰、陈文焕、郑庆贤、靳文然,戚文峰、杨来凤、佟文彬、张河远等聚集唐山群芳斗艳。 板式富于变化。板式有大板、二二性板、三性板、散板4类。大板平缓、舒展,常用曲调有〔四大口〕(作开头腔用)、〔四平调〕、〔凄凉调〕;二性板紧凑、明快,常用曲调有〔八大句〕(紧接〔四大口〕,作联揍腔用)、〔慢起程〕、〔小怯口〕、〔学舌〕、〔十字紧〕、〔中流水〕、〔二六〕等;三性板热烈、急促,常用曲调有〔上字流水〕、〔凡字流水〕、〔蚂蚱登腿〕、〔撤单程〕等;散板激昂、壮阔,常用曲调为〔昆曲尾子〕,多作为转板换曲时的叫散处理,或在三性板中因情绪的需要而使用。伴奏主导乐器为大三弦,辅以皮鼓、铁板、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等。从光绪末年的陈活埋、齐真、商小安,到解放后的靳文然、韩香圃等,不断发展、创新,使曲板逐渐增至30多个。 曲牌曲调情趣盎然。常见的曲牌有:四大口、南城腔、四平调、流水板等10多个,即"九腔十八调"。这些曲牌,或委婉清秀、或优美动听,或庄重严肃、或高亢激昂,或刚柔相济,或雅俗共赏。常用曲调有〔上字流水〕、〔凡字流水〕、〔蚂蚱登腿〕、〔撤单程〕等;散板激昂、壮阔,曲调为〔昆曲尾子〕,多作为转板换曲时的叫散处理,或在三性板中因情绪的需要而用。 形式说唱并重。刻划正人君子则端庄贤淑,俨然可敬;贬斥势利小人则淋漓尽致,嗤之以鼻;颂扬英雄人物则使之光明磊落,威武凛然,令肃然起敬;揭露贪官污吏则活灵活现,口锋犀利,令人人皆憎;写意抒情则让人春风扑面,瑞气祥云,如身临其境。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中、长篇书目有《杨家将演义》、《呼家将》、《包公案》等数十部;短篇唱段有《双锁山》、《樊金定骂城》、《王二姐思夫》、《大闹天宫》、《拷红》等100余段。主要传统连台剧目有《响马传》、《青云剑》、《隋唐演义》、《三贤传》、《五锋会》、《二度梅》、《杨家将》、《珠宝钗》、《飞龙传》、《西游记》、《六月雪》、《薄命图》、《镇冤塔》、《回龙阁》、《破洪州》、《五虎平西》、《封神榜》、《白狐裘》、《飞虎梦》等。单出戏有《王二姐思夫》、《凤仪亭》、《邵玉兰救夫》、《刺乔》、《乾坤带》、《汴凉图》、《武家坡》、《偷看家书》、《渔家乐》、《绿珠坠楼》、《金玉缘》、《洞庭湖》、《全家福》、《兰亭造律》、《双锁山》、《张彦观画》、《芦花记》,《大登殿》、《彩楼配》、等等。 书目不断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乐亭大鼓整理了一批优秀的传统曲目,并创作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改编演出了新的长篇书目《烈火金钢》、《桐柏英雄》、《平原枪声》、《节振国》《法论功真害人》等。 演员高手辈出。乐亭大鼓书自清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曲艺界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北方广大农村有深远影响。自清代以来,其名家有温荣、赵永焕、吕占山、陈俊山、郑云来、王佩臣等。乐亭大鼓形成了两支主要的艺术流派,即东路的韩香圃派、西路的靳文然派。 故事内容繁多。乐亭大鼓书在内容上主要有征战御敌、历史演义、侠义公案、神话传说、寓言杂事五大类。 发展后继有人。乐亭县大鼓曲艺队是河北最大的乐亭大鼓组织,目前有演员50多人,主要的保留书目有《西厢记》、《杨家将》、《呼家将》、《小八义》、《凤仪亭》、《平原枪声》、《桐柏英雄》、《韩英见娘》等。 乐亭大秧歌久扭不衰。兴盛于清代,流行于近代。每到农历正月农闲,或重大节日,在乐亭都有扭大秧歌的习俗,从清朝至今,从未间断过。 乐亭大秧歌,伴奏有喇叭、牛皮鼓、铜锣、家伙、嚓;扭秧歌的有大人、孩子、男人、女人,真是锣鼓一响,浑身痒痒;喇叭一吹,浑身不累,反映了参加大秧歌表演者受吸引的心态。 一个大秧歌队一般有两名潇洒英俊的秧歌头。秧歌头穿着古代漂亮的服饰,手拿一把纸扇;扭秧歌的穿着各式各样的古戏装,悦耳的锣鼓唢呐响起后,开始翩翩起舞。秧歌头既是领头者,又是表演者,带领全体表演者沿逆时针方向起舞。 扭秧歌的有的男扮女妆,有的女扮男妆,有的扮成猪八戒,有的扮成美猴王,有的踩高跷,还有的跑旱船...... 秧歌的节奏有慢拍,有快拍。到慢拍,假扮的夫妻或情郎,有的暗送秋波,有的打情骂俏,有的做求爱状,有的做羞答答状,真可谓惟妙惟肖;到快拍,整个队伍动作节奏随之加快,秧歌头率领队伍跑套路,扇子举过头顶,转起“马蜂窝”,让人目不暇接。队形之严整,场面之壮观,气势之宏伟,引起场外观众阵阵喝彩声。 秧歌的扭法多姿多彩。女的,扭腰小步稳,娇滴滴,“犹抱琵琶半遮面”;男的,踩点大步快,如出水蛟龙鲤鱼挺。女的,柔情似水,男的,逗哏幽默;公子风流倜傥,小姐脉脉含情;老蒯俏皮活泼,丑妞滑稽洒脱;媒婆牵线搭桥,老蒯棒打鸳鸯,好一幅滑稽幽默的嬉戏图。 乐亭大秧歌是自娱自乐的场所。农闲了,请来几个吹鼓手,大人小孩化化妆,在宽敞的地方撂个场,闻乐齐舞,跑上个把钟头,赶走了烦恼,忘记了忧愁,那真是其乐无穷也。。 乐亭大秧歌是张扬个性的天地。上场的人自己喜欢扮什么角色,就扮什么角色,服饰自备。只要你想上场,谁都有机会。扮“妞”的,有老有少;扮“丑”的有女有男。在场子上没有亲疏,也不分男女,更不分辈份,只要想扭,即可上场。扮个“傻柱子”冒冒傻气,扮个猪八戒背背小媳妇;小孩子可邯郸学步,老爷爷可拄拐棍,只要踩着点,想怎么扭就怎么扭,那情景可真壮观也。 乐亭大秧歌是展示才能的天地。在场子上没有人拘束,没有人扭捏,扇子、身段、眼神、都能淋漓尽致地演义、夸张。老艺人可大显神通,年轻人可尽显风流,灵感可尽情展示,技巧可随即发挥。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名角:郑来男扮女妆,演妞绘形绘色,身段柔软委婉,眼神楚楚动人;陈锦章双扇表演,达到炉火纯青,堪称一绝;魏名启单扇表演,可谓别有洞天,技高一筹;常富君扮演公子,潇洒倜傥,蹲着身子逗哏,功力超群;常维学表演丑角,吐着舌头逗乐,技压群芳;李国堂“七品知县”,幽默风趣;康汝国扮妞,诙谐绝伦;丰彩臣演妞,形神惧佳,好一幅群星荟萃嬉戏图。 大秧歌也有角色。角色分公子、妞、丑。公子要会调、会逗。所谓“调”,就是用眉飞色舞调戏“妞”,所谓“逗”,就通过肢体语言吸引“妞”,让“妞”心动,让“妞”暗送秋波,让“妞”含情脉脉,让“妞”心花怒放,进而珠联壁合,演义才子配佳人的情境。“妞”要会撒娇,会“勾引”,会“扭捏”,含而不露。当公子“山穷水尽疑无路”,“妞”来个“柳暗花明又一村”。“丑”丑的可爱,是因肢体语言诙谐、幽默、夸张,既让人捧腹大笑,又要人忍俊不拘。 大秧歌也有主题。大秧歌的主题就是爱情。《傻柱子接媳妇》,家喻户晓;《白蛇传》言情人人皆知;《猪八戒背媳妇》百看不厌;《和尚斗翠柳》常扭常新。一个个爱情故事,令人回味,一场场大秧歌,让人神往。难怪老年人百扭不厌,难怪年轻人百看不烦;难怪有的男女假戏真做,扭成了真夫妻,难怪扭秧歌的都那么大的乐趣。甜蜜的爱情是大秧歌永久的魅力。 乐亭人自古有"雅重读书"之风,并以明礼诚信、人才辈出声名远播。昔时,百姓衣食稍足,必令子弟读书受教,私塾、村学星罗棋布;如今,科教兴县深入人心,尊师重教家喻户晓,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质量居国家、省先进行列。 乐亭县人杰地灵。李大钊,字守常,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初六(1889年10月29日)乐亭县大黑坨村。他两岁丧父,三岁丧母,由祖父李如珍教养成人,七岁进乡塾读书,十一岁因无人照管家务,祖父为他娶赵纫兰为妻。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钊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经济学教授,"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北京创建了共产党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三、四界中央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北方区委书记。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作林杀害,时年38岁,其精神光耀神州。 另外,至2004年乐亭县就有9位科学院院士,他们是孟昭英、吴德馨、李季伦、孙燕、石志仁、刘瑞玉、马兴垣、葛墨林、葛宝丰。 乐亭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地处渤海湾的乐亭海边岸陡水深,适宜建港。孙中山先生早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在此建北方大港,宣告"顾吾人之理想,将欲于有限时期中发达此港,使之与纽约等大"。今已建成国家一类口岸--京唐港。 乐亭有大小岛屿数十个。菩提岛(石臼坨)坐落于乐亭西南渤海之中,面积约2.34平方公里,为华北第一大岛。有清代缀酌的诗为证:"岛蔼祥云佳气露,坨呈半月水当中。滦江春涨东风解,海阁朝晖旭日冲。莲塘瑞藕鲜现色,甘泉古店旧时通。洋拖绿水浑如带,波映长桥跨海红。" 岛上气候宜人,属暖温带滨海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温凉,七月平均气温24.2度。受海陆风影响,往往高温刚至又变成海风,使气温转凉,适宜避暑度假。菩提岛动物达400多种,植物168种。 春夏秋季,鸟语花香,草深树密,遮天避日。其特点为:(1)、人烟荒芜。北部多草滩、灌木, 因人迹罕至,登岛有荒芜、孤野之感。(2)、四面环海。该岛是经潮流作用形成的蚀余性岛屿,登此岛,游人可体验吃海、住海、航海、观海之趣。(3)、沙丘密布。全岛为沙性, 地势平坦,可进行沙浴、沙雕、日光浴。(4)、面积庞大。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1公里。(5)、绿树成荫。全岛草木丛生,有多种乔、灌木及花草植物,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6)、百鸟啼鸣。400余种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岛"。(7)、日月同辉。岛东南有状似弦月的月岛 。在特定的日子,可观赏到"三日同晖"、"三月同 晖"的奇景。即在天空、海中和沙滩上同时有几个太阳(月亮)争辉。(8)、佛家圣地。岛上有建于明朝的"朝阳庵"遗址,现存残碑一块及瓦砾;有建于清朝的"潮音寺",现有后殿五间,内有佛像及雕刻的500罗汉,雕工精细,前廊石柱有精致的石雕及楹联数副,可窥当时佛事之鼎盛。 月坨岛 坐落乐亭西南的渤海湾中,形似弯月。岛上灌木丛生,绿草繁茂,鲜花盛开、野果飘香。这里是鸟的乐园,海鸥、野鸭、白肩雕等上百种鸟类在此栖息,其中黑鹳、白鹳等是国家一级保护珍惜鸟类。月坨岛边,沙洁水净,海鸥戏水,情趣万千。酷暑之夏,登上此岛,仰躺沙滩,遥望蓝天,心旷神怡。岛幽静谧,犹入仙境。岛上观鸟,其乐无穷;岛上赏月,其乐融融;岛上看海,心境宽宏;岛上尝鲜,野趣横生。岛上的汽垫皮划艇、帆板、橡皮艇、摩托艇,垂钓木船、以及露天花园、酒店、篝火晚会,烧烤等,卡拉OK及酒吧,更是让你留恋往返。 金沙岛 原名打网岗,位于乐亭县西南渤海中,由11个断续相接的沙坝组成的弧形沙岛。全长13.5公里,最宽处250米,面积3.25平方公里,像一艘巨轮抛锚在波涛之中,又似一头巨鲸俯在水面之上。金沙岛海中有岛,岛中有湖,湖中有岛,构成罕见的海上奇观。随着潮涨潮落,岛的宽度不断变化,形貌仪态万千。岛上到处是细细黄沙,阳光下金光灿灿,犹如一条金带漂乎蔚蓝大海之上。狭长的海岛把近海分成内海与外海。外海金沙灿灿,海水碧蓝;内海水肥浪柔,鱼虾富集。蟹贝遍布浅滩,是捕鱼、捞虾、捡海拾贝的理想场所。每到5月、11月,丹顶鹤、灰鹤都要来此嬉戏玩耍,海鸥自由翱翔;灰咀鸥翔集。 岛的西端,渔民出海捕鱼的航道。清晨,渔民们驾着渔船成群结队飘然出海,夜晚又满载着收获、高唱渔歌、在海鸥的护行中返航。他们潮起而作,潮落而息,自在逍遥,令人神往。 新戴河 位于乐亭县南部沿海打网岗岛,距县城25公里,由香港沿海物业集团投资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主体工程包括游艇观光码头、海滨浴场、海滨别墅、运动竞技场、植物观光园等游览区,是具有国际标准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项目自2002年4月开工建设,已累计投资1.7亿元,完成2栋综合楼主体工程、浴场酒楼、游船码头、1300平方米淋浴设施、上公路、防波堤等基础设施。目前,旅游区浴场各项设施已全部到位,不日将对游客开放。 李大钊纪念馆 座落于乐亭县新城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其布局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是牌楼式南大门,上镶嵌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馆名:李大钊纪念馆;八根功绩柱,象征大钊同志的八大功绩;四根导向柱,示意分散人流和起装饰作用;八块浮雕,展示大钊同志主要革命实践活动足迹;三十八级台阶,寓意大钊同志走过的三十八年历程;序厅两侧墙镶工农革命运动浮雕;瞻仰厅正面设大钊同志汉白玉坐式雕像,雕像后衬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两侧是现任和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东西展厅,全面系统地展示大钊同志的生平业绩;其它建有书画厅、电教厅、研究室、资料室、珍藏室、图书室、阅览室、文艺活动室、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警卫室、馆寓、人工湖、凉亭、纪念广场、停车场等。建筑风格融民族特色与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并与园林绿化相结合,朴素、简明、大方,体现了大钊同志的精神风范。李大钊纪念馆既是李大钊同志生平业绩的陈展,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是研究李大钊的中心,又是独特的旅游景观。 乐亭县面积1308平方公里,地处环渤海湾地区中心地带和京津唐秦四市环抱之中,东南两面濒临渤海,海岸线长98.2公里,为河北省第一沿海大县。气候温和湿润,属暖温带滨海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29条大小河流,地下水资源丰富,全年无霜期180天。现辖9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680个行政村,49.3万人口。耕地面积95万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沿海对外开放县,被河北省确定为秦唐沧环渤海开放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乐亭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0.21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0.28亿元、19.10亿元和20.83亿元,分别增长6.7、15.3和15.5。 第一产业方兴未艾。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蔬菜生产面积38.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蔬菜面积6.5万亩,大中小棚等设施蔬菜12.8万亩,总产206万吨,被列为"河北省蔬菜特产之乡"、"全省七大蔬菜中心产区之一"、"环京津蔬菜生产基地县"和"北京市肉菜放心工程基地县"。全县蔬菜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四季生产不断档,常年批发有货源。在全省率先注册了"青健"牌商标,韭菜、西红柿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绿标"认证。果品生产以桃、葡萄、苹果、梨为主,栽培面积26.5万亩,其中鲜桃栽培面积13.7万亩,设施果品面积1.5万亩,果品总产量56.3万吨,注册有"乐丰"果品商标,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鲜桃之乡"和"全国经济林示范县"。9种果品被评为名优产品,3种果品被评为省级名牌。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009万头(只),其中以貂、貉、狐为主的珍皮动物饲养量达到131万只,居全省首位。全县畜禽优种率达80,珍皮动物品种改良率达64.5。水产品总产量12万吨,海水养殖以对虾、贝类为主,对虾养殖面积达到8万亩,贝类精养面积11万亩,扇贝精养面积4.5万亩,名优海产品 工厂化养殖面积突破7万平方米。农产品产销衔接较好,流通顺畅,被誉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县"和"全省25个县域经济示范县之一"。投资1亿元,占地300亩的冀东果菜批发市场是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4元,比上年增长5。 第二产业突飞猛进。全县有工业企业479家,固定资产总量15亿元,从业人数2.5万人。初步形成了纺织、建材、造纸及纸制品、化工、机加工、医药、原盐、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骨干行业,180多种产品,1000多种规格。产品主要有钢铁、水泥、原盐、机制纸、农用机械、出口农具、化工产品、服装、棉纱等150多种。2002年,全县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4.32亿元,工业增加值15.57亿元,工业利税2.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17.3和20.4。企业体制创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县域工业民营化步伐。到目前,县乡工业企业改制面达到93.9,退出国有集体资产1.9亿元,盘活存量资产4.1亿元,1500名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工业基建技改项目投入不断加大。2002年,全县共完成工业投入3.6亿元,实施基建技改项目92个。 对外开放和项目建设日新月异。2002年以来,全县共签约外资目项13项,总投资4.02亿美元;利用内资项目17项,总投资88.25亿元人民币。到2003年底,全县接转和新开工投资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计150项。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6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4.8,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出口创汇6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 城镇建设欣欣向荣。城区面积9.5平方公里,建成了茂源小区、富强大街、冀东果菜批发市场、电力大厦、县医院门诊楼、病房大厦、乐泰宾馆、青春广场、文化中心等一大批重点形象工程。县城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8平方米,城区供水、供热普及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100、40和32。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点",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城"。 旅游产业渐入佳境。以跻身环渤海黄金旅游带、着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为目标,把沿海旅游资源开发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招商引资,广泛吸引海内外客商投资乐亭旅游业。2002年,共投入建设资金1.4亿元,以"三岛(菩提岛、月坨岛、金沙岛)、一湾(浅水湾)、三场(金银滩浴场、碧海浴场、翔云岛林场)"为主的沿海旅游资源开发全面启动,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1200万元,社会效益近亿元。 财税、流通、金融业势头强劲。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下大力培植财源,强化财政管理,减轻农民负担。2002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县内有设施完备的大型综合集贸市场17家,2002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1070户,从业人员17553人,注册资金19944万元;私营企业317家,从业人员3354人,注册资金21362万元。县内共有金融保险机构7家,各级信用社、银行储蓄点遍布城乡。2002年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24.0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3.13亿元。 交通、电力、通讯飞速发展。形成了集港口、铁路、公路为一体的交通运输格局。县城南部京唐港与国内外120多个港口实现了通航,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已跻身全国港口20强。北接京山线、南通京唐港的坨港铁路贯通全县南北31公里。唐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并与京沈、唐津等高速公路动脉相连。秦唐沧沿海公路实现了乐亭与沧州、山东和东北地区的直接通连。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全县的公路干支线四通八达。2001年乐亭作为华北电网第一批农改县完成了1363公里的农网建设与改造,目前,境内共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9座,年供电量2.86亿千瓦时,供电能力达到9.58亿千瓦时。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全县拥有固定电话10万户,移动电话3.1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836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