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双版纳景洪旅游发展的营销思路策划 |
[游记]西双版纳景洪旅游发展的营销思路策划 |
2008-05-22 sina.com.cn |
西双版纳景洪城市名片的营销策划思路及启发 文/刘彦峰 2007年9月11日至12月19日景洪市面向社会征集和评选能够浓缩、概括、经典地反映景洪精神与价值取向的一句话,作为景洪的城市名片。 细致分析一下景洪市的旅游业和城市经济,发现景洪旅游业发展现状代表着目前一大部分旅游城市的现状,这类城市旅游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随着全国旅游业的进一步的发展,面临新的竞争局势如何定位自己旅游产业,如何持续保持自身持续的发展势头,是这类城市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希望今天对景洪城市名片的策划思路能够给有同样困惑的城市带来启发。 景洪,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一个地名,但一谈到西双版纳,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也许还会联想起那里的热带雨林、郁郁葱葱的树木、衣着艳丽美丽的傣族少女、泼水节、美丽的澜沧江、大象等等。其实景洪是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其他两个县是勐海县、勐腊县。并且景洪从古至今一直是西双版纳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言以蔽之,景洪我们可以看作是缩小版的西双版纳,景洪就如西双版纳般充满了热带风情。 美丽的傣族姑娘 那到底什么是景洪的城市名片?怎么来策划景洪的城市名片? 站在营销城市的高度营销景洪的旅游业 要策划景洪的城市名片,必须站在营销景洪城市的高度营销景洪的旅游业,对景洪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科技、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挖掘能够浓缩、概括、经典地反映景洪精神与价值取向的元素来,而这些元素必须是独有的,具有代表性和可传播性。 民俗村寨 景洪市城市元素盘点。 景洪历史:景洪,傣语意为“黎明之城”,古称“勐泐”、“景陇”,旧称“彻里”、“车里”。历代土司以此为中心,统治景洪700余年。 景洪资源:境内有国家自然保护区360万亩,其中仍然有70万亩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着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约5000种,占全国的1/6。栖息着539种陆栖脊椎动物,占全国的75。鸟类429种,占全国的36。这里的亚洲象、兀鹰、白腹黑啄木鸟、印之虎属世界性保护动物。所以西双版纳在国内外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的美誉。1986年就成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个生态自然平衡的生态洲。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得景洪拥有大量的热带雨林奇观、丰富的植物种类和水果。 气候条件: 景洪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终年无霜雪。年雾日达108—146天。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于旅游观光。 民族风情:景傣、哈伲、基诺、布朗、拉祜、瑶、汉等众多民族共聚一方。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生活习俗和历史传统各具特色。构成了景洪多姿多彩的民族风韵。 橡胶基地:景洪的橡胶种植始于1948年,1953年初,国家组织专家来景洪进行橡胶可行性考察,同年9月正式成立特种林木试验场和橄榄坝分场。景洪是全国第二大胶区、橡胶单产居全国之首。 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已驰名中外,普洱茶的故乡在版纳,在景洪。《滇海虞衡志》中写道:“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攸乐即今景洪基诺山乡。只因当时普洱是茶叶的一个集散地而得名普洱茶。 能够浓缩、概括、经典地反映一个城市精神与价值取向的元素无非是城市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发达的现代科技、领先的经济、先进的教育、独特的建筑、独特的旅游资源等相关元素,而城市名片其功能也是用来推广城市形象、提升和展现成实品牌、吸引投资旅游,其核心是为城市发展服务。 把握了以上原则,在盘点景洪城市可以代言景洪城市名片元素的基础上,就会分析出景洪的城市名片。 盘点景洪城市元素,发现在景洪并没有西安等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没有大连、青岛那样的风情海岸,没有内蒙古广袤的草原,没有西部苍茫无垠的戈壁,没有上海、深圳繁华现代的城市建筑和经济,没有哈尔滨冬季的皑皑白雪。其最为独特的资源和元素还是基于其特殊地理位置而形成的美丽的热带雨林风光、纷繁奇特的动植物及独特的民族风情,人们在景洪可能沉醉于美丽的热带风景,惊叹于无数未曾见过的动植物,傣族少女的民族舞蹈会让游人流连忘返,充满刺激的泼水节可能使游人因变成落汤鸡而开怀大笑。 可见景洪的旅游名片上应当有“热带雨林”、“民族风情”等元素。 然而正如开篇提到的,景洪市作为一个县级市是一个有着一定旅游业发展基础的城市,目前面临的问题不单单是一张城市名片的问题,而是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做好自己的定位,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这显然不是简单的一张城市名片所能解决的问题。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ec5acc801000dex53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