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岛上,静心观看鸟的飞翔,似乎是在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芭蕾舞。那白色的鹳鸟,细细的脖颈向前伸得长长的,头高高昂起,两条修长的腿紧紧并拢,翅膀有节奏地上下扇动……不知什么原因,我更多地关注了那群从头顶飞过、名不见经传的雀鸟儿,它们在空中打个旋儿,便扑棱棱地飞上树梢,不停地在上面跳跃。我兴奋地奔过去,一声高呼,成百上千只鸟从绿树、草丛中飞起,布满天空,啾啾鸣叫,上下翻飞。这使久居闹市的我仿佛走入了一个纯粹自然、完全净化的境界,一切烦恼、忧虑、功名利禄都变得空明澄澈,我不禁伸展开双臂,似乎自己也要飞翔起来…… J、听海 站在观日亭上,极目远眺,大海一望无际,那浩淼的碧波与天浑然成一体,颜色由碧绿逐渐过渡成湛蓝色,显得很含蓄,是一首诗,是一幅画。诗是无言的;画是自然的。 我一直喜欢大海,喜欢把床头上的那只海螺紧紧贴在耳边,谛听大海潮音,用心领悟着海之大、海之宽容、海之深沉…… 但是,当我第一眼看到菩提岛周围的大海时,我一点也没有激动,因为看到的海根本就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没有惊涛拍岸的雄浑,也没有大浪滔天的壮观,有的只是安静,是那种浩大的静,失望便袭上我的心头,所有关于大海的想象顿时在瞬间烟消云散了。但是,海的博大着实也震撼了我。迎着潮湿的海风,我站在海边静静地谛听大海的潮起潮落…… 都说海南三亚的海很美,但我没到过海南,也没见过三亚的海,只能把那里的海想象成一幅美丽的油画:一片温暖的海滩,高高的棕榈树婆娑起舞,一望无际的海水碧蓝,海风轻抚,涛声阵阵,游人躺在静谧的沙滩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就在这些想象中,我总是想起自己看到过的海——上海的海是浑浊的,一片黄黄的,烟波浩淼,没有尽头;青岛的海是朦胧的,因为雾气笼罩,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大连的海是美丽的,因为山的依傍,显得深遂了许多;家乡的海呢?我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形容,在我的印象和记忆里,家乡的海很多时候是平静的,但有一点,我相信:不管是哪里的海,每时每处都不是如我所感受的这样,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过客,记录下的只是对海的一次性感受,不可能是海的全部。所以,我一直喜欢大海,喜欢在潮起潮落间谛听大海潮音,马上就能够融入海的怀抱,获得一种生活的勇气。 黄昏的时候,站在菩提岛的岸边,我看见夕阳映红了半边天,丝丝红韵洒满海面,整个小岛也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衣裙,象亭亭玉立的少女,碧青的海水仿佛是在看一块硕大的流动着的玉石。岸边,一排排卷起的海浪不停地冲涮着小岛,卷起一层层的白浪花,犹如那在绿叶丛中盛开的六月雪。迎着海浪,踏进大海,清凉的海水抚过脚面,顿时,便觉得自己成了海的孩子,与海融为了一体。如果赶上落潮的话,赶海的人穿着厚厚的裤靴,拖着尼龙绳编织的鱼包篓,在退了潮的海滩上忙碌着,他们的身影在我的视线里沉淀成海的风景。 那天,夜宿在菩提岛的别墅里,在潮声的吸引下我来到菩提岛的东岸,由北向南漫漫地走着,涛声阵阵,凝视海面上无边的黑暗,但依稀可分辨出对岸渔家阑珊的灯火,仿佛有超然出世、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潮水从黑暗中漫过来,凉凉的感觉从脚底一下渗透到全身,似乎自己的整个生命和灵魂都在这海里了。 海是博大的,海是宽厚的,海是包容的。谁的心里都会装着一片海,只要学会宽容和理解。我想我是海,可以辽阔,可以包容百川,可以净化尘世间的一切喧嚣和浮华…… K、后记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辉笼罩着整个小岛,透着一种独有的空明。在眷恋和思索中,我无言地注视着菩提林里的潮音寺,无言地移动脚步离开跟我一样保持无言的菩提岛……蓦然回首,那蓝色的海水环绕着小岛,那白色的鸥鸟在蓝天上翱翔……蓝天、绿树、黄沙、碧波、白鸥自然和谐地构成了一幅优美而清新的画面。 古朴的景致,天然的画卷,构成了极富韵味的菩提岛。前清学者黄佾面对美景,情溢于笔,欣然歌咏:“……秋涛汹汹,春水溶溶,夜月沉碧,朝曦浴红。贾舶渔舟,出没乎其外;琳宫梵宇,罗列其中。泉,既甘而觉爽;村,亦古而堪风。……论石臼坨之胜概,糜笔舌而能穷。” 坦白地说,一提起旅游,一种莫名的情思困绕着我,因为在每次旅游中,常常是一日之内匆匆忙忙地奔赴山水,又匆匆忙忙地远离山水,那种感觉,仿佛不是在游山玩水,而是仅仅为了完成一种旅游的仪式。每当踏上归路,在回首渐行渐远的山水,心里一片茫然,失望遍悄悄袭上心头…… 然而,从菩提岛归来,在眷恋和思索中,我总觉得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全没了以往旅游时奔赴山水的匆忙,有的是小岛上一草一木、一滩一水、一鸟一物带给我的温馨、快乐和启迪,深深触发的是我心中无言的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