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长时间没有上网了,本想就前段《生活帮》栏目的大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探讨后的感想写一下,结果还是因为时间的问题给耽搁了,今天偶然上网发现了学生们写的帖子,语言精悍、文字干练,寥寥数语把我们所谈的议题和愿望展现出来了。只好省事转发了,有几处不恰当的,我直接改了。《关注济南王府池子,珍惜文化遗产》 以前听说过济南王府池子,却从来没有去过,今天总算开了眼了。没有老济南带路,想要找到这个地方可真不容易,胡同一个接着一个,真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了。 这次作为生活频道《生活帮》栏目第二批大学生帮办团的一员,第一次跑社区我们就来到了芙蓉街,可惜赶上清明节放假,居委会没人值班。附近的居民看到我们手中的宣传海报,居然有人一眼认出了海报上我们的“帮主”阿速,于是我们便攀谈起来。这一交谈才知道,原来生活频道还是有这么一大批忠实的观众的,讲起生活频道比我们了解的还多,让我们省了不少心。一位保安大哥讲,《生活帮》这个节目好啊,我几乎天天看,不错,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经他们指引,我们沿着狭窄的胡同摸索到了向往已久的王府池,眼前瞬间一亮:原来济南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啊! 远远的,我们看见有人在池子里游泳,不禁诧异,现在游泳不冷吗?后来才知道,王府池的水有个特点就是冬暖夏凉,现在的温度大约在17度左右,游泳是不会太冷的。我看见池子的对面挂着一条横幅:发掘济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张家大院五百年人文历史。一旁的金大爷告诉我们,这条横幅是今天刚挂上的,目的是引起社会上对张家大院和王府池的关注,免于被拆除的命运。他还建议我们去张家大院采访一下,于是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扣响了张家大院的大门。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可算长了见识了…… 原来张家大院是济南第一家,明朝时期张家大院的祖先跟随明德王来到济南定居,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代人在此繁衍生息了。王府池子本名叫"濯缨泉"意思取自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我们前后看了一下,王府池的水源是地下水,最终流向大明湖,是大明湖的主要水源之一。泉水清澈见底,岸旁还有人用木棒浣洗衣服,池水四周垂柳依依,一派和谐景象。据大院的族长讲,院中有自然户十二户,他们现在已经是五世同堂,大家生活在一起这么长时间,至今在法律上还没有分家但已经形成即成实事的自然分家,其居住生活可谓其乐融融。我们顺便参观了这些古老的建筑,基本上都是青砖瓦房,仅目前还保留着清末民初建筑的只有中院北屋和东屋两处。北屋内陈设古老家具,同时是一个院套院式结构,后院有一棵约100多年的石榴树,据说每年能结400-500个石榴,甚为壮观。 目前,张家大院面临着动迁的困境,这无疑是济南的一大文化损失。张家人表示,他们希望能继续留在这个地方守着祖宗留下来的家产,愿意积极配合政府的规划,并希望政府资助来改建房屋,保留那些珍贵的历史古迹。在此,我也希望大家对此引起关注,呼吁政府为我们保留一些祖宗留下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