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原创)第一城散记 |
[游记](原创)第一城散记 |
2008-05-22 sina.com.cn |
只转了三个大厅,就觉得双脚发软,身子发飘,肚子又一个劲地叫唤,看看时间,已是中午时分,想找个什么地方解决一下民生问题,却只见满大街的“香河肉饼”“香河第一肉饼”“香河第一正宗肉饼”,感到一点食欲也没有,穿过一个小巷,看见一家“湘和饭店”,便婉若在沙漠中遇见了一汪甘泉一般亲切,也不在左右盼顾,冲着那个黑色的‘湘’字而去。 推开大门,便听见浓重的桃源口音的“欢迎光临”,两个桃源妹子,身穿兰色印花服装,绽出的笑容便如一派沅水余波,亲切而温馨。坐定以后,老板娘亲自端上两杯绿茶,竟然是获过农博会金奖的“五岭春”,顿时觉得老板是个不俗的人。只是不明白,老板为何要在这个地方开湘菜馆,这地道的湖南风味,在这个不注重口味和风情的燕赵小城,恐怕生意未必能好到那里去。 我们要了一个农家炒肉,这是地道的湖南招牌菜,一个豆汁炒蒜叶,一个桃源罐鸡,外加一份土豆丝。不多时,菜端了上来,味道不错,关键是材料地道,是地道的湖南原产,虽然价格稍有些贵,但的确物有所值。 那道农家小炒肉,要求取材于吃粮食长大的肉猪的五花肉,切成薄片,爆炒后加上未成熟的嫩尖椒,再加上其他调料,据我所知,全北京的湘菜馆,这道菜最为地道的是位于广安门外的白云边店,但是,今天这个小县城的“湘和”手艺丝毫不逊。色泽纯正,香味浓郁,口味纯正,咬一口炒肉,肉香满醉,肥而不腻!那道豆汁蒜叶,和北四环的武警总政招待所的豆汁不相上下;最后上来的桃源罐鸡,黄色的汤中漂浮着一些白色的鸡块,夹起来往嘴里送去,能清楚地看出肉丝的纹理,这也是地道的湘西北农家放养的土肉鸡。这个饭店的老板是个什么人,他怎么有这样大的能耐,从数千里外的湖南,采购来这些原汁原味的土产,在这个以面点为主的肉饼小城,宣传不播种湘风湘情,而且不为当地的风俗所同化,这需要多么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智慧和忠诚! 当我们快吃完的时候,老板出来了。那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男人,穿一袭黑色的唐装,沉静的笑容,优雅的举止,显示出他不同凡响的出身和经历。 经过谈话,知道他姓唐,老家桃源晏家坪,他的父亲是贺龙元帅下面的一个师长,建国后转行进入了外事行列,曾跟随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出访过不少国家,直到七十年代初为止。唐先生也子承父志,一直在外事部门工作,曾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文化参赞,中国驻德国大使,他的太太是香河人,所以,唐先生从外事部门退休后,就携妻子来到这个小县城,开了这家“湘和饭店”。唐先生告诉我,他的厨师全是桃源人,而且,每隔一周,就有一批产自桃源的材料从几千里外运来。唐先生说,他并不指望这个饭店能赚多少钱,他的退休金足以让他颐养天年。只所以开这个饭店,只要是给老家的人一个就业的机会,同时也为湖南的乡情,在习惯慷慨悲歌的燕赵大地,开一扇文化的窗口。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00a4601008cng.html2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