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鸡鸣驿顶着国内现存最大、功能最齐全,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的威名,却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年轻气盛的强悍不见了,只剩下脆弱的呼吸。 南城墙外,一条大道上车马稀少。这条冷落的大道秦时称之为“直道”,汉时称之为“古北平西北干道”,明清称之为“官道”,这里曾经车辚辚、马萧萧,是日夜忙碌不休的古驿路。 人喊马嘶之声隐约,驿路上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来来往往的百姓,快马背上的驿兵,北上库伦、俄罗斯的商贾,就连圣祖康熙帝北征噶尔丹的时候,也曾亲率大军路过此地。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 下得城楼,在城中漫步。 当初鸡鸣驿城里的商贸也很发达,仅当铺就有6家,商号就有9家,还有油铺、茶肆、餐馆,这座驿城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根据史料所说,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九的鸡鸣山庙会和腊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三个集日,城内满街摊贩,大唱庙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除了这些生活场所,城内还有公信院、总兵府、校场、草料场、驿仓、驿学以及马神庙等场所。古时的驿站不只负责邮递信件,还有驻兵、屯粮的任务,驿是站,站也是驿。 志书上注释得明白,鸡鸣驿正站也。清朝的时候,鸡鸣驿驻有清兵把总一员,马、守兵三十一名,除了亲丁马兵,实有马兵五名,守兵二十二名。鸡鸣驿还是清代义仓的所在,在慈禧太后西逃的时候,洋兵们路过鸡鸣驿时还抢了这里的一百七十石仓古。 城中的人都安安静静的,有的守在门口,有的靠在墙边晒太阳,仿佛百无聊赖。小猫小狗也静静地或立在墙头,或趴在墙角,对来往的各色人等淡然视之,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 夕阳西下,余晖下的鸡鸣驿仿佛换了时空,当年的驿城署突然回来了,灯笼似乎也要高挂,驿卒的更鼓声也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