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老文新发:风雨鸡鸣驿

[游记]老文新发:风雨鸡鸣驿

2008-05-22    sina.com.cn

为了采撷历史中闪动的隐隐光华,追寻岁月里尘封的丝缕牵挂,更为了感触那曾经锋利的宝剑与战马。周末,我踏上了前往鸡鸣驿的路。

驱车走八达岭高速径直向北,一路上崇山逼人、峻岭连绵,好一片拱卫京城的天然屏障,顿悟数百年来一直定都于北京的奥妙所在。汽车穿出群山已接近北京与河北的省界,眼前天地一片开阔,让人不由得陡生豪情。再往前便是“鸡鸣驿”的出口了。

下了高速不到四公里的路程,饱经沧桑的鸡鸣驿悄然出现在了左侧路旁。被称作“宣东第一驿”的鸡鸣驿又叫“鸡鸣山驿”,是至今保留最为完整的一座大型驿城,直到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在北洋政府一纸撤销令下才彻底转为民用。鸡鸣驿坐落在鸡鸣山下东南角,驿因山而得名,山因驿而得势。按车程来算,鸡鸣驿距怀来县城20公里,距北京约130公里。作为驿站,在古代可以称之为国家的生命线,发挥着通邮和屯兵屯粮的双重作用,显赫的地理位置和通畅的交通环境是其最初选址的主要依据,这也使它大大有别于那些“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名胜古迹,为我等后世人省了好些寻觅的艰辛。

根据史料记载来看,鸡鸣驿的雏形源自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西征时搭建的一座简陋驿站,又称“站赤”。在驿站前冠以“简陋”二字是因为这座站赤最多不过是些供军卒、马匹修整的帐篷。蒙古,这个直到公元12世纪还仅仅是散居于长城以北、贝加尔湖以南、大兴安岭以东、阿尔泰山以西的荒蛮之地的游牧部落群。谁又能想到,短短百年以后,他们“像巨怪一样,在荒凉穷恶的瀚海沙漠上崛起”(柏杨语),他们驰骋于十三世纪广漠的草原和沙漠上,发动了无数次的四下征伐(仅仅大规模西征便多达六次),凭借人数并不占优的精锐骑兵横扫亚欧,征服了契丹贵族建立的西辽帝国、拥兵四十万的花刺子模、沃土千里的西夏帝国、不可一世的金帝国、偏安一隅的大理王国、惊惶无措的东欧诸国、彪悍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及士大夫的最后乐园宋帝国等,几乎改写了半个地球的历史,也第一次使得汉民族彻底沦入异族的统治之下。

那么蒙古兵团的致胜秘诀是什么呢?除了高度机动性的骑兵部队、适合远距离攻击的强弓硬弩以及彪悍刚猛的民族气质以外,恐怕我们不得不惊叹蒙古帝国那淹没于黄沙中的漫长后勤补给线。正是这一条条由数不清的简陋驿站连缀而成的补给线给予了军事行动最大的支持,是军事胜利的坚强物质保证。按历史大略来看,鸡鸣驿的雏形正是形成于蒙古大军攻陷金国中都燕京(公元1215年)后,西征远在数千公里外的中亚花刺子模王国(公元1218年)之际。当然,从今天的鸡鸣驿我们已经很难找寻到这段历史的蛛丝马迹,至多不过幻想一番那些时空深处的金戈铁马。历史也往往是残酷和不堪回首的,马背上得天下的元代,驿站数量极为庞大,而建设和维持这些驿站所需费用更是巨大。元帝国统治者为了将这些负担转嫁给百姓,便从形形色色的民户种类中分出一类“站户”,让大量无辜的老百姓登记加入站户户籍,扎根驿站,为驿站服务,并且是一经登记,世代相承,不能改变。何其悲惨!
鸡鸣驿的真正形成是明朝建立后的事情。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明帝国将中央集权推向了极致。《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修筑长城、广建驿站、积极军屯、设置卫所,明朝帝王们积极采纳这些措施来巩固自家的江山。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极为重视驿站,据说在他登基的第二十二天便下令整顿和恢复全国的驿站。洪武二年又颁诏把元朝的“站”改称为“驿”(“驿”字原指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往来所使用的马匹,后来才引申为今日“驿站”的含义,如陆游诗曰:“驿处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今天从史料中可以看到,永乐年间的鸡鸣驿已经发展成为了驻兵三百余人的大型驿站,其中仅正式驿兵便接近一百五十名,其规模可见一斑。永乐八年,明成祖朱棣御驾亲征出塞五次,先后打败了本雅失里、阿鲁台、马哈木等的军队,初步稳定了强敌环俟的北疆,北方逐渐安定下来。而这些胜利的背后,鸡鸣驿的功劳显然是不可抹杀的。

明成化九年(公元1472年),鸡鸣驿筑起了周长2330米的土垣。

将近一个世纪以后的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春,防守指挥王懋赏督役砖修城垣,于是乎,全城周长1800米、占地22万平方米、整体上近似一个正方形的鸡鸣驿城出现了。当时城中建有驿丞署、驿馆院、马号、驿仓、校场、店铺、驿学、庙宇以及纵横数条街道的市镇。鸡鸣驿城墙高10米,底宽7米,上宽3米。城池倚靠鸡鸣山,北高南低,今天我站在保存完好的城墙下时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相当的恢弘气派。而且按照传统的风水学来说,山是雄伟、坚强的权利象征,背靠鸡鸣山的鸡鸣驿面南背北,选址上和整体规划上也接近完美。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44c7d010008sh.html24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