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承德旅游日记

[游记]承德旅游日记

2007-09-05    bokee.com

8月30日
《承德避暑山庄三日游》旅游总结(一) 双塔山
第一个景点---游双塔山
2007年8月24-26日 暑热难忍,我们街道亲如一家的前后楼邻居一起来到:京北的避暑胜地承德,到这里三日游,感受颇丰。 
这里的天气:晴天时阳光非常强烈,虽然绿化程度好,但是,大部分景点都有暴晒的地方。当地人皮肤都晒得黑里透红。晒不到的地方倒不太热,我们此行的最高气温为32度。
承德地处山区气候,晴雨不定。
第一天行车8个小时,早晨5点出发,下午1点到。
这里也是艳阳高照,午饭后,旅游的第一个景点---双塔山。
导游高娜是一个知识多口才好漂亮的年轻女孩子。她一路上细细讲解。
双塔山为承德名山之一,山峦奇秀,怪石峥嵘,附近风光秀丽。 滦河水从后山婉蜒东流,山间花树葱茏,山下原有石马、石凳、石洞等胜景。位于市区西南30里处,有两颗巨大岩柱南北排开,比肩而立,状似宝塔,峰顶各有砖塔一座,故名双塔山。双峰壁立,顶上奇景,此山属丹霞地貌。两峰高低大体相同;北峰粗大,高40余米,周长74米。南峰上粗下细,周长34米。双塔山陡直而立,高不可攀,近代无人上去过,峰顶砖塔何人、何时、何故所建,不得而知,一直是个谜。

远看双塔山象土制的,但近看才发觉是极其坚固的砂石,有点象混凝土的样子。今人用望 远镜观测,北峰顶的砖塔高约2米,圆锥形,无门。南峰顶砖塔座北朝南,高5米余,方形,边长2米多,门高约1.5米,宽1.3米,四角置木据,有铁棍挑出,上挂铜铃。东、西、南三面墙是青砖压缝,北墙齐缝直茬。1976年前北墙裂缝较大,宽处大约有20多公分,唐山大地震以后,砖塔不但没倒,裂隙反而拼合。
《承德府志》记载:“东塔(南峰)之巅有古庙,不详何人所建,已就倾圮,旁有一小碑镌“王仙生”三字”。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说:山庄之西“有双塔峰,亭亭对立,远望如两浮图,拔地涌出,无路可上,或夜闻上有钟磬经呗声,昼时有云片往来。乾隆庚戌(五十五年,1790年),命守吏构木为梯,遣人登视,一峰周围一百六步,上有小屋,屋中一几一香炉,中供片石,镌王仙生三字。一峰周围六十二步,上种韭二畦,塍畛方正如园圃之所筑,是决非人力之所到。”该书还说:“香炉下有草鞋—双,供桌上有旧书一本”。
“距双峰里许,有关帝庙住持僧悟真云:乾隆壬寅(四十七年,1782年),一夜大雷雨,双塔峰坠下一石佛,今尚供庙中,然仅粗石一片,其一面略似佛形而已。”《阅微草堂笔记》是小说,所载之事可信亦不可信,然而避暑山庄博物馆确留存一石片,推测是纪晓岚说的那块石片。就佛像花纹、手势、背光图案鉴定,像是辽代以前遗物。故双塔山顶上“小庙”(砖塔)的建设年代应在辽代以前。
相传,古时候承德一带是一片大海,岸边住着一家王姓兄弟俩,打鱼为生。老大娶了媳妇,老二也有了情人,日子过得很红火。一天老二进山打柴跌伤了腿,从此不能干重活。嫂子渐渐对老二厌气起来,不但不给成亲,还动辄打骂,进而要撵他出门。老二不忍羞辱;就在一个狂风骤起的夜里,坐了条船砍断缆绳,任其漂流死活。 第二天黎明,风平浪静,老二漂流到两个石礁中间,缆好船,上了岸,发现两礁各有一个小庙。他来到北礁,见一个姑娘正在拜佛,旁边放着渔网、镐头,还有一包菜籽。近前一看,姑娘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情人,两人相见若悲若喜,痛哭一场。
姑娘说,昨夜见一个大旋风把你家房子卷起,无影无踪,自己也就只身跳海,到阴间同你成亲。不料黎明自己漂到这个礁岛上,刚才正是为你祈祷,求佛保佑九死一生。于是两人就在此成家,……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就住在北礁的庙里,打鱼种菜度日,南礁的小庙当仓库。过了许多许多年,地壳变迁,这一带海水退去,成了陆地,两个石礁就是现在的双塔山。
纪晓岚在书上说见到的东西,怕就是这对夫妇的遗物。
还传说乾隆皇帝有一年命人搭构云梯,想亲自上去看个究竟。上去之后,他看到小庙里有神龛、石几、香炉、石几上摆一部旧书,乾隆翻了翻,一个字也不认识。石几下放一双破草鞋,庙前有两畦韭菜。他很失望,什么也没拿就下来了。回到避暑山庄当晚做了一个梦:一个白 子老头问他,陛下登双塔山看到了什么,乾隆照实作了回答。老头说,旧书是天书,草鞋是登云靴,韭菜是灵芝草,香炉是生云坛。皇上什么也没看中,实属有眼无珠。第二天清早乾隆命人重搭云梯,可怎么也搭不成。 有趣故事的传说还有很多。

《承德避暑山庄三日游》旅游总结(二) 普宁寺
第2天上午:游览承德普宁寺
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22、28米。是世界上最大木雕佛像,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避暑山庄周围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苑囿和皇家寺庙群。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在园林与寺庙、单体与组群建筑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现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加之建筑装饰及佛教造像等中国古代最高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

生活在我国西北边疆的额鲁特蒙古,明代称为“瓦剌”,又被称为“卫拉特”,在明末清初的时候,称为“额鲁特”蒙古。“额鲁特”由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准噶尔等四部组成,所以又称为“四卫拉特”。后来因为准噶尔势力强大,土尔扈特不甘忍受欺凌而西迁到伏尔加流域,其游牧地区被杜尔伯特其中的一支——辉特部占据。乾隆即位十年(1745年)的时候,准噶尔因为首领噶尔丹策凌去世后,族内掀起内讧,争夺汗位的斗争开始。噶尔丹策凌有三子一女,长子是喇嘛达尔扎;次子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尔,幼子策旺达什。长子喇嘛达尔扎因为是庶出,不能立为汗王。登上汗王宝座的是次子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尔,由于年幼无知,遂将辅佐他朝政的姐姐鄂蓝巴雅尔拘禁起来。乾隆十五年(1750年),喇嘛达尔扎在鄂蓝巴雅尔的丈夫萨奇伯勒克的帮助下,攻杀了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尔,夺取汗位。但由于喇嘛达尔扎是庶出,难孚众望。一直拥护策旺达什的策零敦多布家族达什达瓦便联合本部骁将大策零敦多布的孙子达瓦齐、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辉特部台吉班珠尔,共谋拥立策旺达什为汗。但计划被发现,策旺达什和达什达瓦被杀。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逃跑后,又趁喇嘛达尔扎不戒备,率兵潜回伊犁杀死喇嘛达尔扎,达瓦齐夺取汗位。阿睦尔撒纳没有实现自己当汗的野心,便不断扩充势力,袭击杀死了他岳父杜尔伯特台吉达什,又征服了和硕特首领班珠尔,率三部人马6000名士兵进攻达瓦齐,早有防备的达瓦齐调集大批军队打得阿睦尔撒纳大败,洗劫了所有财产。在西北没有立足之地得阿睦尔撒纳只得率残部两万人于1754年投靠清政府,并极力进言乾隆皇帝出兵西北。乾隆早有平定准噶尔割据势力之心,遂于1755年,任命班弟为定北将军,阿睦尔撒纳为左副将军,永宁为定西将军,进军西北。在额鲁特蒙古各部的支持下,清军两路进剿,经过著名的格登山大战,达瓦齐全军覆没,自己被维吾尔族台吉霍吉斯生擒。平定西北胜利以后,乾隆皇帝十分高兴,在北京午门授献俘之礼,并在承德避暑山庄大宴额鲁特四部的上层贵族,并封以汗王、贝勒、贝子等爵位。
为了纪念这次西北用兵的胜利,乾隆效仿康熙解决喀尔喀蒙古后,在多伦诺尔修建“汇宗寺”、“以一众志”的作法,尊重蒙古民族信奉藏传佛教,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仿西藏三摩耶庙即西藏的桑耶寺(是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在西藏讲经说法之地,据传说,桑耶寺是金成公主儿子藏王—赞普赤松德赞建造德,又是藏传佛教建立最早的一座寺庙)在承德修建普宁寺。历时四年竣工,建成后普宁寺僧侣众多,香火极旺。
承德普宁寺,是避暑山庄周围皇家寺庙群中最重要的一座寺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公布的4A级景区,现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世界上最大木雕佛像,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普宁寺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它位于山庄外的十二座皇家寺庙的中间位置,其余十一座寺庙排列在它的西南、东南两侧,从承德市区沿山庄宫墙东侧,武列河西畔的山庄东路北行至市郊的北部山坡,在一片碧海松涛中簇拥着的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便是普宁寺。
普宁寺属藏传佛教中黄教的寺庙,座北朝南,建筑在山坡之上,占地面积三万三千平方米,是一座汉藏建筑艺术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庙宇,该寺的平面布局是一条明显明显的中轴线贯穿南北,主题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呈纵深式对称格局,以大雄宝殿为界,前半部是典型汉式伽蓝七堂式建筑,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二楼、天王殿、东、西配殿和大雄宝殿,后半部式按照西藏桑耶寺建的反映佛教世界宇宙观的藏式曼陀罗,反映佛教世界中心的建筑大乘之阁建在后半部建筑的中心位置。
山门是普宁寺的前门,是一座宽为五间的门殿,门内供有守护佛法的“二天神”,俗称“哼哈二将”,手持金刚杵,护持佛法。左为“密执金刚”,右为“那逻延金刚”。像高4。34米,质地为木骨泥塑。在山门前原有四柱九楼木牌坊三座。牌坊前是广场,每年正月十三日,喇嘛在此举行打鬼的宗教仪式。山门两侧有东、西掖门,以里左右各有宝幢一根,院正中座落碑亭。亭内置御制石碑三通。碑文分别为《普宁寺碑文》、《平定准葛尔勒铭伊梨之碑》、《平定准葛尔后勒铭伊梨之碑》。这三通碑文分别记述了兴建普宁寺的渊源、清政府平定达瓦齐、阿睦尔撒纳叛乱的始末,均用满、蒙、汉、藏四种文字镌刻,充分展示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国家。  碑亭北为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绿剪边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殿内主供有布袋和尚、四大天王、以及护法神韦陀像。天王殿前左右相对为钟、鼓二楼。天王殿东西砌腰墙,辟门,组成普宁寺的第一进院落。
天王殿正北是大雄宝殿和左右对称的东、西配殿又组成普宁寺的第二进院落。
大雄宝殿是普宁寺前半部建筑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建在1。4米高石砌须弥座台基上,殿前有月台,周围青石栏杆环绕。南面出三阶,东西各出一阶,中央有雕刻精美的云龙石陛。四角有四个水怪。
大雄宝殿现在为喇嘛上殿念经和举行法会的场所。殿内主供有佛教教主、佛教的释迦牟尼,过去佛迦叶,以及未来佛教的教主弥勒佛、又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大雄宝殿的两侧塑有十八罗汉,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殿内的墙壁上绘有大幅壁画,东西山墙上绘有罗汉故事像;北墙上绘有八大菩萨。这些绘画,保存完整,色彩鲜艳,壁画篇幅高大庄严,在加上殿内悬挂的彩色丝绸幢幡、金银花缎幡条,使大雄宝殿肃穆庄严,宗教气氛十分浓郁。
大雄宝殿主供的释迦牟尼,名叫悉达多,族性乔达摩,是佛教创始人,因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于公元前485年入灭,世寿80岁。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国王的长子,父亲名净饭王,母亲名摩耶,摩耶夫人在生产前根据当时风俗,须回娘家去分娩,路过蓝毗尼花园,在树下休息时,生下悉达多王子。摩耶夫人产后七日不幸去世,悉达多则由他的姨母养育成人,自小从婆罗门学者们学习文学、哲学、历算等等,知识渊博,又从武士们学过武术,是一个骑射击剑的能手。他父亲净饭王因他天资聪慧,相貌奇伟,对他期望很大,希望他继承王位后建功立业,成为统一天下的君主。但是,悉达多王子在幼年的时候,就有沉思的习惯,世间许多现象,给他看到,都容易引起他的感触和沉思;人的生、老、病、死等促使他思索着一个问题——如何解脱世间苦痛。他读过的所有婆罗门的经典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他学到的知识和他未来的王位、权利也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于是很早他就萌有出家的念头。净饭王发觉他儿子的心思后,曾经想过各种办法阻止他。悉达多王子十六岁时,净饭王便为他娶了邻国的王女耶输陀罗为妃,生下一个儿子叫罗怙罗,但这一切都未能阻止他出家修道的意志。终于在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偷偷出了国城,进入一个森林中,换去王子的衣服,剔除须发,成为一个修道者。他父亲尽力苦劝他回去无效,只好在亲族中选派五个人随从他在一起,这五个人是:桥陈如、跋堤、跋波、摩诃男、阿说示。悉达多王子和他的侍者们,先后寻访当时三个有名的学者,从他们学道,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于是知道当时哲学思想中没有真正解脱之法,便离开他们,走道尼连禅河岸的树林之中,和那里的苦行人(极端刻苦修行的人)在一起。为了寻找解脱,他尝够了艰苦辛酸,坚持不懈,经历了六年之久,但是结果徒劳无功。他于是走到尼连禅河里去洗浴,洗去了六年的垢秽,随后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牛奶,恢复了气力,顿觉精神清爽,这才悟到苦行于道无益。当时随行他的五个人见到他的情景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城去继续他们的苦行。王子于是一个人走到一棵毕钵罗树下,铺上了吉祥草,向着东方结跏而坐,发誓说:“我今如证不到无上大觉,宁可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他便这样在树下思维解脱之道,终于一个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获得了彻底觉悟证到了无上正等正觉。

8月31日
《承德避暑山庄三日游》旅游总结(三)避暑山庄
我国园林专家们说,整个避暑山庄就是祖国锦绣河山的缩影。
避暑山庄建在中国北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狭长谷地上,占地面积584公顷。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年),雍正(公元1723—1736年在位)时代一度暂停营建,清乾隆六年至五十七年(公元1741—1792年)又继续修建,增加了乾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整个避暑山庄的营建历时近90年。
这期间清王朝国力兴盛,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康熙帝还亲自在山庄午门上题写了“避暑山庄”门额。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
避暑山庄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作为山庄缔造者的康熙、乾隆,都曾六下江南,遍历天下景物之美。
在修建避暑山庄时,博采众家之长,融合中国南北园林风格为一体,使避暑山庄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结
与升华。
我们下午先游览了位于山庄南部的宫殿区。
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缩影。其布局运用了“前宫后苑”的传统手法。
宫殿位于山庄南端,包括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正宫在宫殿区西侧,是清代皇帝处
理政务和居住之所,按“前朝后寝”的形制,由九进院落组成;布局严整,建筑外形简朴,装修淡雅。主殿全
由四川、云南的名贵楠木建成,素身烫蜡,雕刻精美。庭院大小、回廊高低、山石配置、树木种植,都使人感
到平易亲切,与京城巍峨豪华的宫殿大不相同。松鹤斋在正宫之东,由七进院落组成,庭中古松耸峙,环境清
幽。万壑松风在松鹤斋之北,是乾隆幼时读书之处,六幢大小不同的建筑错落布置,以回廊相连,富于南方园
林建筑之特色。东宫在松鹤斋之东,已毁于火灾。

苑景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我们买了园内汽车票40元。乘汽车游览。
湖泊区我们乘船游览,票价10元。这也是山庄风景的重点。
被小州屿分隔成形式各异、意趣不同的湖面,用长堤、小桥、曲径纵横相连。湖岸曲逶,楼阁相间,层次丰富,一派江南水乡风光。建筑采用分散布局之手法,园中有园,每组建筑都形成独立的小天地。山庄72景就有31景在湖区。
烟雨楼仿嘉兴南湖中的烟雨楼而建。主楼是上下各宽5间的两层楼,周围回廊相抱,四面为对山斋,斋前假山上又建一六角亭,布局玲珑精巧,环境幽雅宜人,是避暑山庄最著名的胜景之一。山阜平台上建有三间殿和帝王阁,俗称“金山亭”,六角形,共3层,内供玉皇大帝。这是湖区最高点,与烟雨楼同为山庄的代表性风景点。
平原区的万树园北依山麓,南临湖区,占地80公顷,遍植名木佳树,西边地面空旷,绿草如茵,为清帝巡幸山庄时放牧之地。园内无任何建筑,只是按蒙古习俗设置了蒙古区与活动房屋,清帝常在此举行马技、杂枝、摔跤、放焰火等活动。并接见各民族的上层人物与外国使节。御幄专供皇上使用,直径7丈2尺,幄内张挂毯,地上铺白毡,顶上挂各种精美的宫灯。
万树园旁有一座舍利塔,形制仿杭州六和塔,是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改造,高65米,八角九层。文津阁是皇家七大藏书楼之一,为藏《四库全书》依照宁波天一阁而建。
山岳区最著名的风景点是梨树峪,因这里有万树梨花,花香袭人,花色似雪而得名。西北隅高峰上,有一座四面云山亭,亭居于峰巅,歇山顶,四面开门窗,可登此俯览群山,远近景色尽收眼底。棒锤山峰顶有一巨大的石棒锤,下面有石台。棒锤高3829米,顶部直径1504米,根部直径107米,生成三百万年来,一直挺立不倒,为承德一大奇观。
这里开汽车的师傅技术精湛。山麓弯弯,上上下下,十分陡峭。我们在汽车里都十分害怕。可是,没有问题安全得很啊。 《承德避暑山庄三日游》旅游总结(四)普陀宗乘之庙 (小布达拉宫)
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
第三天一直下雨,我们冒雨游览,兴致更浓。
普陀宗乘之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dahaimamadejia.bokee.com/tb.b?diaryId=19085682

2007.9.214:20作者:dahaimamadejia

转自:http://dahaimamadejia.bokee.com/viewdiary.19085682.html29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