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双版纳游记二--终结篇 |
[游记]西双版纳游记二--终结篇 |
2007-07-16 |
如果还问我对西双版纳有什么印象的话,那就是我又认识了这里的几个少数民族。以前在昆明,大理,丽江也知道不少,什么苗、彝、谣等等。但这里却又知道了“傣、哈尼、基诺”族。这里最大的少数民族是傣族,又细分为水傣、花腰傣,还有什么傣我已经不记得了。不知道花腰傣与陈静初的电影《花腰新娘》里的那个新娘是不是一个民族。我对傣族的认识很浮浅,只知道他们最著名的就是泼水节和舞蹈,另外的一个感觉就是这个民族也泰国人很相似,尤其在舞蹈方面,也许这与地域有着很大关系。傣族人对小伙子叫“猫哆灵”,称小姑娘叫“嗦哆灵”,叫老头子为“老布(伯)头”,而老太婆则为“老妹头”。在导游未介绍前,我不知道这些称呼,差点闹出了笑话。因为我和两位老师去曼听公园玩时,里面有很多当地人,他们招揽生意时,对老师称为“老布头”,由于我刚接触他们,对称呼不熟悉,只听得他们的发音有一个老字,还有一个头字,由此我认为他们实在太不礼貌了,怎么能对老人家直呼老头呢?心底一直耿耿于怀,直到第二天导游向我们介绍说对老大爷称“老布头”为尊称时,方恍然大悟,心中窃喜没有在公园与那些生意人理论。当地人称男士为“猫哆灵”,我开始以为他们说的是“Modeling”,以为他们把我们称为“模特”,这个错误也是在导游介绍后才纠正的。 导游在介绍民族时,给我们出了个谜语,这个谜语我认为值得一写。她说,“猫哆灵”上厕所解小手的整个过程包含了8个少数民族。然后我们就开始猜,很多都被猜中,最后谜底是这样的,按顺序来为:“藏(站)、拉库(拉裤)、傣(逮)、苗(瞄)、谣(摇)、满(满足)”,还有一个我记不清了,具体如何解释我想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不再罗嗦。 其它关于旅游过程中我认为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如果不是还有看演出的最后一晚,我一定认为这次旅游无趣之极。下面我就讲一下我在西双版纳最后一夜的“艳遇”。最后一晚我们安排的是看当地著名的大型灯光风情舞蹈“孟巴接娜西”,这场舞蹈是当地首推的风情舞,就好像在新疆大巴扎看的那种歌舞,好像现在的旅游风景区越来越多的把当地的民俗编成舞蹈组织游客去看,看大河报上记载就连少林寺都搞这种东东,以此赚取游客的腰包,而且这些东东的价格订的都相当的贵,甲等票要160/位。本来不想去看的,但大家都说来一次不容易,最好领略一下,如果我执意不去的话就显得太不合群了,于是我也随之买了票。演出8:30才开始,我们车到剧院门前时才7:30,这时看到剧院门前很热闹,原来演出分内外场,内场凭票进,外场则主要为了拉人气而是群众自愿参加的一些民族舞蹈,节目等。即来之,则安之,于其在外面傻等,不如一起玩玩。我随着大家跳了一会儿民舞,其中有一种就是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用几根竹子夹脚的那种,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觉得很简单,但实际如果节奏掌握不好的时候被夹住脚也是常事,尤其是当节奏越来越快,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时。民族舞蹈后,进入外场的高潮节目,就是让群众自愿参与的少数民族抢亲。当然,抢亲必须竞争,只有一个能赢得新娘,而令人意外的是,我居然成为了那最终的“新郎”。 当主持人扇动观众踊跃参加时,我被同行的代表忽悠上了场,一看积极的还真不少,忽忽拉拉上来十几位,由于我去的较早,因此被留在台上,而有几位被请下台,最后只留了11位观众。这11位,年纪最大的我看有50,年轻的也就18、9岁吧,个个摩拳擦掌,个个都志在必得。第一关,接“香包”,即对面的阿布(女孩)抛出4个香包,抢到者可留在台下。我在11人中处于最边缘地带,原也没想到自已能争得过其它人,对面站了一排阿布,每个人手中都有香包,都做出要扔的姿态,谁知道谁扔啊,当她们抛出时,我伸手去够,就感到好像抓了一个“带”似的东西,顺势一拉,就拿过来了。仔细一瞧,欣喜之致,居然真是个香包,一块石头落了地,起码留在了场上。当然,只有4个抢到了香包,其它人都被请下场。我打量了一下在场的四位,中间有两位很年轻,最后一位年纪到是大于我一些。 主持人宣布的第二项是才艺表演。当我听到这项表演时就满脑子搜索我会唱的歌曲,但也许是因为卡拉OK唱得太多了,大多歌曲我都只会看屏幕唱歌,让我现想词,头脑中已空白一片,好在主持人随后介绍,才艺是模仿。主持人指着我说我来模仿唱歌,中间两位模仿跳舞,最后一人模仿说少数民族话,谁模仿的像,得到的观众掌声最热烈,谁就越有可能留在台上,四个人最终要留两个人。当听到让我模仿歌曲时,心中一阵狂喜,因为我对自已的歌唱一向很有信心,但我肢体表达却差得远,要让我学跳舞可是不中啊。当旁边一个演员唱起歌时,我一听就傻了眼,是少数民族语言,调我是勉强记住了,但语言却什么也不懂,只记住了前几个大体的语音,心一横,我张口就唱,前半句没有问题,后半句就只好瞎编了,反正大家都不懂。也许是模仿得很像,搏得了众多掌声欢呼声。接下来两位学跳舞,他们学得可能是孔雀舞的一个动作。说实话,让两个男生跳这样的舞,的确有些为难。总之,模仿得相差甚远,不过两个搏得的掌声也不少,我想一定是他们的亲友团在助兴。主持人为我打了200分,为后两位分别打了170与190分,也就是说,无论最后一个表现如何,我都能进入下一关。最后一位学的就是“Modeling和Sodoling”,非常简单,结果很显然,我也最后一个进入下一关。 场上只剩两人了,将进行最后的考验。此时,由两个阿布推了头盖红布的两位新娘出来站在我们的对面。最后的角逐规则很简单,“石头、剪子、布”来决定优先选择权,谁赢谁就可以优先选择两个新娘中的任一位。当玩石头剪子布时,我居然和那个观众连出五把都一样,以致于笑场,无法继续。当然,情绪来自后再玩,终于以石头胜出。于是我面临着选择的权利。我不知道站在对面的两位一模一样打扮的女子哪个为真,但我想即为竞争,不如就选他对面的那位。于是主持人先为“对手”举行了婚礼。当盖头被掀起时,全场哄笑,原来盖头之下为一男子。擦红抹绿,行为很是暧昧。看来,幸运女神再次站到我这一边。 结果当然令人兴奋,已婚的我在西双版纳又“走了次婚”,三拜天地后在观众的要求来背着“新娘”绕场一走,喝得是盆满钵满,每个人都拿的是真酒,几杯下来,已晕晕乎乎了。 当晚,我成了名人,以致于在进剧院看演出时,很多游客还在拿我开涮,说:“新郎官,你的新娘子呢?”呵呵,有意思。 背“新娘”(下图) 喝酒(下图) 评论 (2) | |
原始链接:http://skycloudy.blog.sohu.com/25275736.html |
转自:25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