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州政府立足全州实际,提出“旅游兴州、生物强州、口岸活州、文化立州、依法治州”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了旅游业由事业接待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实现了旅游要素资源的市场配置,使旅游业成为了全州新的支柱产业。 西双版纳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一片热带雨林。由这片雨林孕育出来的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人文景观和旖旎风光,早已名扬海内外,成为中国旅游线路中最为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里也由各种会议的接待聚集地逐步向开放的市场旅游业转变。州委、州政府面对现实,着眼改革开放、发展壮大的大局,紧紧抓住省政府现场办公会和’99中国昆明世界博览会的机遇,提出了“旅游兴州”的新举措。 游客曾有言,来云南不游西双版纳是遗憾,游了版纳路难、通讯难也遗憾。为改变旧貌,改善基础设施,“九五”期间全州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28亿元,年均增长8.7。完成了勐养至景洪二级公路、西双版纳大桥、机场新公路、景洪南过境公路、关累公路、景洪港码头、机场候机室扩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了以景洪城市为主的市政建设,使景洪市跨入了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加快了全州城镇化步伐;开通国际互联网服务,建成了西双版纳信息港网络平台和政府信息平台,促进了邮电事业的蓬勃发展;新建了傣族园、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野象谷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景区、景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又被国家评为了4A级旅游景点。今年上半年,全州就已接待海外游客17591人次,完成年计划的37;旅游外汇收入724.45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125.5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8.37亿元。 西双版纳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兴旺,带动了全州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1999年全州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去年三大产业的比重为40:16:44。2000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742元,比1995年的1166元增加了576元,年均增长4.5;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33元,比1995年增加1461元,年均增长6.1。 新世纪第一个春节旅游黄金周和“五一”、“十一”等节假日,都让西双版纳一次又一次地显示出她无限的魅力。仅从1月23日到27日的五天时间里,平均每天进出景洪机场的航班达23架次,游客2600人次,从公路进入版纳的旅游车辆800多辆,游客超过7000人,州内109家宾馆饭店全都爆满。最多一天,勐仑植物园接待游客5300人,野象谷游客达到2100人,原始森林公园进园人数达到5500人,而到中缅打洛出境游的游客已超过了8500人次,全部创历史最高纪绿。 如今,西双版纳正在充分发挥地缘和口岸优势,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拓展周边各国的海外客源市场。同时开始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塑造旅游新形象,并针对旅游客运市场私自接团、无证照经营“黑团”及珠宝购物、伪劣沙金市场的“回潮”问题加大力度进行整治,以保障全州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