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石头村爨底下村游记 |
[游记]石头村爨底下村游记 |
2008-06-10 sohu.com |
搜狐博客 > 春草 > 日志 > 黄煌长文章 2008-05-08 | 北京有个石头村爨底下村 标签:爨底下 石头村 游记 快乐制造 圈友“小米奶奶”留言:“这是我们系一位老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系里不少老师、同学花了工夫。爨底下村原是古代路上的一个驿站,如果他能就此繁荣起来,那些老师和同学就没白费力气。” 北京有个石头村——爨底下村 撰文和摄影\黄煌长 北京有不少村庄的名字叫“某某底下”,如怀柔的“杨树底下”,延庆的“菜树底下”等。今天上午,中国科学院退休处组织我们退休人员去门头沟斋堂镇西北深山峡谷中的“爨底下村”参观游览。 从健翔桥驱车两个多小时,就来到了距京城90公里的爨底下村。这个村庄真是个石头村,所有房屋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 该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在明、清时代,该村所在地为京西贯穿斋堂地区西部东西大动脉最重要的古驿道,是京城连接边关的军事要道。 如今,该村是北京珍贵的历史文化村落,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瑰宝。现在已发展成为国家级景区、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爨底下村名的来历,有几种说法,其中之一是:村西北有个爨宝玉沟,相传是太上老君炼丹聚宝的地方,因为村庄在其下,故名为爨底下。 “爨”字解释为灶的意思,为便于记忆,村民编了个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边架火烧。“爨”1958年简化为“川”,为恢复文化历史,现又改回“爨”。改得好啊!“爨”字值千金哪。 漫步在石头路上,石墙山路、门楼院落、影壁花墙、古庙亭台,仍能看出当年的精工细作;砖雕、石雕、木雕,蕴育着古老的民族文化;灰瓦飞檐、石垒院墙,凝重厚实中透着威严,恬淡平和中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这里的村民朴实诚恳,待客热情。经询问得知,这里的村民都姓韩,他们都是明代沿河城守口百户韩世宁的后裔。 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衷心祝福爨底下村繁荣昌盛,村民幸福! 红衣导游 农家菜价
|
转自:http://chuncao40.blog.sohu.com/86816439.html29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