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石家庄市没什么可牛的 |
[游记]石家庄市没什么可牛的 |
2008-05-22 sina.com.cn |
10、赵南星(1550-1627),明代散曲作家。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高邑(今河北高邑县)人。明朝东林党领袖,清廉刚正一代名臣。明朝政治家、文学家。万历进士,任河南汝南县推官,后任文选员外郎。因直言上疏,陈述时政四大害,触犯时忌,不得已乞归乡里。后再起考郎中,主京察,旋即遭诬陷,被贬斥为民。在乡里与邹元标、顾宪成,同被称为“三君”,为东林党重要人物。光宗即位,任左都御史。天启三年,任吏部尚书。时宦官魏忠贤专政,政治腐败,他与之对抗,革除旧弊,选用贤能。为魏忠贤所嫉,魏忠贤假托君命,发布诏旨,革去官职,谪戍山西代县,不久病死。后被追谥忠毅。所作散曲淋漓酣畅,小曲也有成就。笑话集《笑赞》中多有讽世之作。有《赵忠毅集》、《味檗斋文集》、《芳如园乐府》、《史韵》、《学庸正说》等。 附2——十大革命名人 附3——石家庄10大当代名人 其他名人: 李峤(645~714)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20岁举进士,在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四朝为官,官至中书令。玄宗即位后,被贬为庐州别驾。李峤的诗多咏物之作。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三人并称“文章四友”。有集十五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李峤集》。 李颀(690-751),唐朝诗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后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唐朝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乾元时为缙云令,官至将作监。为李白从叔。肃宗宝应元年(762年)作当涂令,李白自那时起依附于他至死。李白死后,他为之编诗集并写序。擅长篆书,得法于《峄山刻石》(秦李斯所书),然而书法变化开合,独创一格。人称“笔虎”,自谓“斯翁之后,直至小生”。后人多效法其篆书笔法。碑刻有《怡亭铭》、《般若台题名》及《颜家庙碑额》等。 李吉甫(758~814) ,字弘宪,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宪宗时宰相、方志地理学家。德宗时任太常博士、州刺史等职。宪宗即位后由考功郎中升为中书舍人。曾参与策划讨平剑南节度副史刘辟叛乱。元和二年(807年)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策划讨平镇海节度史李琦叛乱,并在一年多时间内改换了36个藩镇,削弱了藩镇势力。同年,任淮南节度使,在高邮县(今江苏高邮一带)筑富人、因本二塘,灌溉农田近万亩。六年(811年)再任宰相时,裁减冗官800员,吏1400员。曾建议宪宗讨伐淮西吴元济的叛乱,并使魏博节度使田兴听命于朝廷。史书称他为举足轻重的“经纬之臣”。他学识渊博,编撰的《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部舆地总志。全书四十卷,记述了唐宪宗八年(813年)以前的唐全国十道所属的府、州、县的沿革、户籍、四至、八到、山川、贡赋以至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内容,并且画了地图,列于各卷卷首。该书图已散失,文大部尚存。 曹彬(931—999),北宋初年大将。字国华。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败契丹、北汉功,任枢密承旨,灭后蜀任都监。雍熙三年(986)率军攻辽,因诸将不服指挥,败于涿州,降为右骁卫上将军。后复任枢密使。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字正甫,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故自号萧闲老人。金朝学者、文学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天德进士。历任翰林修撰、同知制诰、改户部员外郎、兼太常丞。官至吏部郎中。能诗善文,现存诗多描绘旅途中风物,或抒写其闲适的心情。也能文。元好问引肖贡说云:金初文士如宇文虚中、蔡松年、吴激等皆由宋入金。真正可作为金文学家的自蔡始,党怀英次之,赵秉文又次之。诗见《中州集》。著作有《补正水经》、《晋阳志》等。宋宣和末从父守燕山,宋军败绩时随父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卒谥文简。完颜宗弼(兀术)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蔡松年曾为宗弼"兼总军中六部事"。金主完颜亮为了南渡灭宋,曾对两代仕宋的蔡松年擢以显位,以图影响南人。 王若虚(1174-1243)金末文学家、文学批评家。字从之,号慵夫、滹南遗老,河北藁城县人。承安二年(1197)﹐登经义进士,历任州录事、县令、国史编修官、翰林直学士。金亡,还镇阳(河北正定)。东游泰山,后病死。论文主张辞达理顺,论诗提倡晓畅自然的风格,主张写“哀乐之真”,反对模拟雕琢,推崇白居易、苏轼。所著《五经辨惑》等十余种,对汉和宋儒家学者解经中之谬误,及史书、古文的字句疵病。多有批评。有《滹南遗老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0d23c301008cjk.html3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