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双版纳--那里有我的家 5。昆明--丽江 到昆明火车站,取了已定好的火车票,立刻赶到广场的汽车站,一打听刚好有一班10点去丽江的加班车,赶紧买票上车,车上已快上满了人,这次只推迟了五分钟便发车了。 如果没去过大理,则可以先去大理(建议先去大理再去丽江,而不能反过来,因为我觉得丽江比大理更好玩),去大理的车很多,几乎一个小时一班,行程308公里,全程高速只要4个多小时,夜间行驶要5个小时以上) 在车上我摊开地图,开始盘算如何进行我的行程,我是9号晚上的火车票,今天已是六号,也就是说我连头带尾只有4天时间,实际上我在丽江的时间只有2天多的时间,那么多景点: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泸沽湖,我都想去,可时间不够用,记得在去西双版纳的路上,我曾咨询过“丑丑”,“丑丑”说:“虎跳峡可以不去,但泸沽湖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可算了一下,去泸沽湖就得2天时间,时间还是很紧张,真是伤脑筋。咳,管它呢,去了再说。 这时旁边一个看上去有30多岁的男人看我在看地图,便问我:“去丽江玩?”,“是啊”,“我也是,你从哪里来”,“广州,你呢?”, “香港,垒识唔识港白话啊?”听说我来自广州,他于是用广东话问我。 “港唔好”惭愧,惭愧,在广东呆了那么多年,广东话还是不会讲。 和左右隔壁的人一聊,原来都是去丽江旅游的,都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上海的、成都的和重庆的,这时那个香港人建议:“既然大家都是去丽江旅游的,不如大家结个伴一起行动吧”,“好啊,好啊”大家齐声赞同。 昆明到大理的路很好,全程高速,我们这辆车却只走了一截高速,但速度也挺快,5个小时到了大理(走高速只要4个小时)。 大理我曾经在上次来云南时去玩了一下。大理最初在我的记忆中是因为电影《五朵金花》, 片中苍山洱海的迷人风光和美丽的爱情故事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曾看过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很想去看一下小说中描述的大理古国和天龙寺。 大理分为2部分:下关(大理市)和大理古城,大理古城比较值得一去,古色古香,高大的城 门和城墙和一些古建筑都保存完好,可以想象当年大理古国的繁荣景象。一般书上用风花雪月 来描述大理的景色--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上苍山可以在大理古城外坐缆车,当时是30元(终点中和寺),不过去索道站要走一段相当 长的上坡路,可以坐马车或残疾车,价格都不贵;也可以骑马上山,价钱一样,还可以随时拍 照。上山后有一条盘旋在半山腰的玉带云路,很长,走到头可以看一个什么小破洞,没多大意 思。可大致走一走,不要走到头。走到一个深深的峡谷那里就可以返回了。游苍山半天足够了 。苍山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坐缆车上山的途中,坐着缆车徐徐而上,仰望苍山白雪皑皑,俯视洱 海水天一色,耳朵听着缆车塔上的喇叭中播放着电影《五朵金花》的插曲,“大理三月好风光 ,蝴蝶泉边好梳妆,。。。”脑海里想象着电影中情景,想象着自己变成了阿牛哥,正在苍山 脚下到处找金花呢,那种感觉真是美极了。 三塔寺(也就是金庸小说中描述的天龙寺)在北城楼外,可以到其门口去看看,在门口或到 倒影公园去留个影即可,买票进公园的是傻瓜(好象要20元门票),我当时是逃票进去的,就 是利用大客车进出的机会遛进去的(没想到我也会干这种事吧);里面就三个塔还都上不去, 其他全是卖大理石玉器工艺品的,这里砍价要厉害,我买了一个大象石雕,从80元砍到8元。 蝴蝶泉没什么看头,泉已干了,只有几颗茶花树。喜洲的白族民居还有点特色。 有洱海一日游,我觉得没多大意义,其实半天足够,可以在下关坐船到古城,或从索道下来 在苍山脚下搭车直奔洱海。坐船在洱海上畅游一番。可去白族人聚居的岛上看看(好象叫金花 或银花岛之类的)那里有地道的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 所以大理基本上一天就足够,不过最好在大理古城住一晚上,晚上的古城也比较有特色,特 别是洋人街,全是各种特色的酒吧,很多鬼姥和各地游客在那里休闲聊天。上次去时正值过年 ,很多鬼姥和各地游客在洋人街路口放烟花,五彩缤纷的烟花此起彼伏,非常热闹,大家都仿 佛回到了儿时年代。 在大理,上来两个鬼姥,高高大大的,带了2个大包,一看就是旅游的,刚好坐在我边上,这可是练口语的好机会,可平时背了那么多英语句子,这时一句也想不起来。想了半天, 想起了在网上曾看到一篇文章,说和老外打招呼只要会三句话就可以了“hello!welcome to china(你好,欢迎来到中国 )”,“where are you from?(你从那里来)”,“oh,It’ s a beautiful country! (哦,那是个美丽的国家)”,然后就可以拜拜了。可是还是不敢开 口,万一鬼姥听不懂或我听不懂怎么办,这时李阳的一句话鼓励着我“Don’t be shy, just try(不要害羞,尽管开口)”,于是就大着胆子对鬼姥说: “hello!” “hello!”--看样子很乐于交谈。 “where are you from?” “I from ???” --我没听懂。 “Canada? (加拿大) --我瞎猜一下。 “No,???” --我还是没听懂。 “oh,It’s a beautiful country!” --不懂装懂一下。 “Thank you!” 看来鬼姥还是能听懂我的破烂英语,于是绞尽脑汁又想了几个句子: “Where have you been? (你们去过那些地方?)” “We’ve been to ???。。。” --说了很多地名,都没听懂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你们想去哪里?)” “We’ll like to go 昆明 and 北京,Are you ???…” 前半句听懂了,可后半句好象他问 我什么,可我没听懂。我只好说: “Sorry,Can you speak Chinese?(对不起,你会说中文吗?)” “Oh,no”由于沟通很困难,于是就此罢休,真后悔没学好英语,下定决心回去再好好学吧。 过了大理一路都是山路,但路还可以,经过鹤庆,在傍晚时分终于到了丽江。 给“雪风铃”发信息,说我已到了丽江,问他们住哪里,回信说:他们已在泸沽湖了,并给 了我几个电话号码,说可以住在那里。看来在丽江是见不到他们了,不过好在我现在已有了几个伴了。 走近丽江 我们在车上已说好,打算去古城中找一个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地方去住,于是下车时不顾拉客 人的热情,背上行李直接出了车站。丽江这时已是华灯齐放,车水马龙,不是我想象中的丽江 。 经热情路人的指点,拐进古城小巷,终于有了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宁静。 我们一行共五人,除香港男人外,还有三个分别来自成都、重庆、上海的女孩,我注意到那 个上海女孩与众不同,个头不大,却背了个似乎比她身体还大的背包,仔细一看,包外还绑着 个羊镐,我问她,你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她说打算去翻越雪山,带了帐篷和雪镐等很多东西, 哇,我禁不住惊呀到,你好厉害,你一个人不害怕吗?她说:那有什么可怕的,不过也打算在 丽江看看能不能找到人结伴同行。聊天中知道她叫刘颖,在上海当老师,利用假期出来旅游。 我发现现在的女孩真是不得了,记得以前曾在电视上看过,说是某组织举行一项探险活动,结 果报名的大部分是女孩子,当时还有点不信,现在信了。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巷,边走边问,10分钟左右就来到古城中心--四方街,这是一个铺满石板 的小广场,四面八方都是古老的街道,“四方街”就是这么得名的吧。大概是春节黄金周的缘 故,这里到处人流熙攘。我们顾不上观赏美景,赶紧去找住宿的地方,不料一问四方街周围大 石桥一带所有的小桥流水人家全都客满,于是只好随意往那小巷深处走去,拐进一条幽静的小 巷没走多远,就见斜刺里一串红灯笼高高挑在那里,上书“百岁坊客栈”,“哎,百岁坊,我 知道”,上海女孩禁不住大叫起来,她说在网上看丽江介绍有提到“百岁坊”的,据说这里住 了很多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所以叫“百岁坊”。进入“百岁坊客栈”,可是也已客满了,出 门一看,对面也是一个客栈,一打听,运气还不错,还有1个单间2个双人间,刚好够我们住, 不料香港男人坚持要一个人住,说他晚上打呼噜很厉害,怕吵了我,说实话,我也挺怕打呼噜 的,可是这样一来,怎么住呢,难道让其中一个女孩和我一起住,我倒无所谓,可人家女孩愿 意吗? 正为难呢,就听到那个叫刘颖的上海女孩说:嗨,我们3个女的住一间吧,我这么瘦小, 随便和谁挤一下床就可以了。这时大家也不想再找了,就只好将就了。 这是个民居客栈,那种典型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房子都是木质结构,家具也是旧时的式 样,地板、床单都很干净,价格也很便宜,才25元/天*人。院子里铺满青石板,栽着几棵不知 名的小树,房檐下挂着几盏小小的灯笼,一边的回廊里放着一台电视,一个大概是房主的孩子 在看电视,旁边一个火炉上烧的水丝丝的响着,一只小黑狗趴在孩子的脚边呼呼地睡着,一切 都显得那么悠闲、自然。这里离四方街很近,但非常安静。 放下行李,我们几个人立刻去逛街和吃晚饭,四方街这时已热闹非凡,在四方街附近的一 开阔地,已燃起了一堆篝火,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当地人和来自各地的游客手拉着手,伴随着 欢快的音乐,围着篝火又唱又跳着。我们找了个临水的餐馆坐了下来,听着脚边哗哗的流水声 ,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的游人,感觉真是不错。 早就听说丽江最有名的小吃“丽江粑粑”,于是点菜时我说:“来五块丽江粑粑吧,一个 人一块”,不料老板娘说“太多了,吃不完的,建议你们还是先来一块尝尝吧”(多实在啊) ,上来一看,果然很大一块,切了很多小块,从外形上看有点像我们家乡的油酥饼,尝尝觉得 味道还不错,甜甜的(也有咸的),不过吃多了有点腻,辛亏刚才没有要那么多,不然就只有 “吃不了兜着走了”。边吃边聊,重庆女孩、成都女孩是同行,都是做化装品销售的,而上海 女孩居然也类似经历(好象做过什么“安妮”化妆品的)这下有共同语言了,三个女孩就一边 吃一边聊开了,而我只有和那个香港人只能一边欣赏着街景,一边聊聊广东。 吃完饭,一结帐,才48元,每个人不到10块钱,不像想象得那么贵。付帐时,大家不约而 同地很自然地拿出了10元钱,看来大家都有共识:AA制是交朋友和保持友谊的最佳方式。 这时已经快10点了,我们开始逛街,四方街依旧灯火通明、熙熙攘攘,满街的古宅,满街 的店铺,满街是各种各样的工艺品。 有一条临水的街叫酒吧街,街上的古宅全部都是风格各异的酒吧,屋里有着洋味十足的吧 台和咖啡座,屋外柳树下一张张铺着漂亮桌布的小桌整齐地排放在溪边,桌上亮着一盏盏烛灯 ,这里坐满了来自各地的人们,每个人都兴奋地谈着笑着,无不为这里的美景和氛围所陶醉。 在四方街口,卖可口可乐的机器旁有一种叫“凉宵”的小吃非常好吃,是用米粉和不 知名的什么东西做的(当时问了,没记住)凉凉的,滑滑的,有点像果冻,里面悬浮着像虾一 样的东西,表面撒着几粒芝麻,有人称之为“凉虾”,真的很有诗意。 正逛着,突然传来一阵美妙的音乐,旋律我很熟悉,那是《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用葫芦 丝演奏的,非常优美动听,我禁不住大叫刘颖,说那边有葫芦丝;循着乐声,果然是一家葫芦 丝专卖店,门面不大,店里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丝,店主坐在一角,正在专心吹着葫芦丝。 听着美妙的乐曲,我们的刘颖禁不住跃跃欲试,这时店主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起葫芦丝,并随手 拿起一件葫芦丝让我们吹,可我们都不会,店主说:没关系,很容易学的。并对刘颖说:我帮 你拿着,你尽管吹。刘颖猛吸一口气,使劲吹了起来,随着店主手指的跳动,葫芦丝居然传出 和刚才一样美妙的乐声,刘颖禁不住动心了,一问价格,从10元到几百元都有,刘颖看中了店 主刚才吹的那件,可店主死活不买,说那是他师傅送他的,后来又说至少500元,可架不住刘 颖的软磨硬缠,终于100元买给她了,还说好第二天来跟他学。 虽然游人如织,满街店铺目不暇接,有点太过喧闹与商业气息,但是你还是处处感觉古城的 悠闲,在大石桥,四方街处处可以看到悠闲的纳西人或闲坐聊天,或弹琴唱歌,古城人并未因 四方游客的到来露出丝毫急躁,改变其缓慢悠闲的生活节奏。有人曾感慨,纳西人是世界上最 悠闲的人了。曾看到有资料说:勤劳干练的纳西妇女造就了纳西男人的悠闲。谈到这一点时, 刘颖说了一个笑话:说是当年有一个外国游客来到丽江,走进纳西人居住的村庄,见前面的路 上有一个纳西妇女身背竹篓在前行,他看到竹篓内在冒着一缕缕的青烟,老外出于好心,生怕 竹篓着火烧着人,就急忙提起一桶水泼了进去,谁知,纳西妇女不高兴了。原来,在纳西妇女 背着的竹篓内背着的是自己的丈夫,竹篓内的丈夫正在悠闲自得地抽着烟。这个笑话风趣地说 明了纳西族女人当家、男人赋闲的民族特色。 回到客栈已经快12点了,四周一片寂静。虽然很累了,但大家都还很兴奋,于是讨论起第 二天的行程,不料却各有不同打算,刘颖说她要先住两天,学学葫芦丝,逛逛古城,然后去爬 雪山,成都、重庆2个女孩说他们时间很紧,打算只逛逛丽江,第三天就要回去了,香港男人 时间充足,也打算在丽江住几天,而我是第三天晚上11点多昆明到广州的火车票,打电话到丽 江机场售票处,运气很好,居然订到一张第三天晚上8:00去昆明的机票(刚好有一张退票) ,算算在丽江只能呆三天,于是决定明天先去泸沽湖,回来有时间再玩丽江。由于各人行程不 一,明天我只有独自去泸沽湖了,于是提前和他们告别,互相留下电话和地址。 清晨的丽江 这一夜睡得很香,清晨7点多被闹钟闹醒,极不情愿地起床,天才刚蒙蒙亮。默默地告别 了认识才一天的同伴,背起背囊,踏入了清晨的丽江。 没有喧闹,没有人流,只有平和与宁静,清晨的丽江才是我心中喜欢的丽江。我几乎忘记 是要去赶车,一个人漫步在静静的街道上,细细品味着清晨的丽江,顺着“茶马古道”的标示 牌,走在光滑但又凸凹不平的石板路上,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和发出潺潺水声的溪流。在 大石桥上坐一下,看着急急流淌着、激荡着水花的河水,不经意地想起了苏州;丽江被誉为“ 高原姑苏”,可在我眼里,却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丽江的建筑民居如白墙黑瓦、青砖飞檐有着 浓郁的江南民居建筑风格,和苏州很相似,都是小桥流水人家,但完全有不同的韵味,区别就 在这“流水”上,苏州的水是静静的那种江南水乡的水,而丽江则是真正的“流水”,来自玉 龙雪山的雪水,一分三、三分九地分成无数股,随意地沿街走巷穿城而过,水流哗哗流淌着, 发出潺潺水声让人觉得仿佛置身山野森林,流水清澈见底,一切污浊、尘埃甚至烦恼都可以在 这里洗涤一清,一切都显得那么清爽、宁静、悠闲,这就是丽江的与众不同,这就是丽江的的 灵气所在吧。 一边胡乱地走着,一边胡乱地想着心事,两部攀天轮似的大水车带着水声映入了眼帘,这 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有着八百年历史、饱经沧桑的水车至今仍在咿呀如故地唱着古老的歌谣。 这里古城的入口处,再出去就是丽江新城区了。突然,我呆呆地站住看着前方,一座美丽的雪 山突兀地出现在我面前,心里一阵激动,啊,梦中的玉龙雪山,我终于见到你了。可能是由于 比较远,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巍峨雄伟,但映着天边的几缕朝霞,白雪皑皑的山顶折射着金光。 显得格外美丽。不着急,等我从泸沽湖回来,一定去拜访你。 这时已不早了,我急急忙忙赶到红太阳广场,在一个院子里找到车站,刚好还有去泸沽湖 的车,车票37.5元。等了一会,车终于来了,却只上了我一个人,然后开到了另一个叫“客运 中心”的车站,原来其他人都在这里上车,主要是一帮上海年轻人,一上来唧唧喳喳讲着上海 话,有一个自称北京人的南京妇人,还有一男一女2个不说话的孩子一样的本地人。 丽江--泸沽湖 据介绍,丽江到泸沽湖要8、9个小时车程,可问了司机,却说只要5、6个小时,原来由于最 近一段时间天气比较好,可以走新路,新路走直线,但山高路险,碰到雨雪天气便会封山,只 有走永胜县那边绕,那就远多了。一路上全是大山大川,一会儿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一会儿是 深不见底的峡谷,车子沿着盘山公路在一座座大山里绕上绕下,绕进绕出。一路的风景常常让 你惊叹不已,在这条路上可以真正体会到“最好的风景在路上”这句话的含义。 当车子爬上一个有很多积雪的山口时,看到一个至少千米深的大峡谷,谷底是一条弯弯曲曲 的绿色的带子蜿蜒到远处的崇山峻岭中,对面同样是千米高的大山,隐约可见有些白色的带子 盘绕其中。司机介绍说,那就是长江上游金沙江了。这时车上一个女孩问:“我们要开到对面 的山上吗”,“是啊,翻过对面的山离宁蒗就不远了。”“哇”女孩不禁伸了伸舌头,车子不 知盘旋了多长时间,终于来到江边一个叫树底桥的地方,本想应该有树,却没有看到树,桥是 一座比较老的吊桥,桥头有一武警,所有人员下车,步行过桥,所有车子空车过桥,且禁行2 吨以上车。走在桥上,桥略微有点晃晃悠悠,桥下绿色的江水打着卷儿奔流而过,那种绿色感 觉有点不正常,是一种蓝绿色,不知为什么?是水土流失?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不过看两边的 山上都是光秃秃的,只有一些零落的小树和随处可见的什么“天保工程”的标示碑,但从一些 残留的大树根可以想象这里以前应该是大森林的。真是破坏容易,可要想再恢复可就没那么容 易了。 南京妇人看样子是个有钱人,很健谈,但却和那帮上海人却谈不拢,于是跟我聊了起来。她 说她从大年初一就从家出来,先是去了西双版纳,然后飞到丽江,2天前又玩了大理,听人说 泸沽湖很神奇,没去是一大遗憾,于是又折回丽江。听说我也是从西双版纳过来,于是跟我大 谈西双版纳以及一路上的见闻,说什么她在缅甸看人妖表演,和那个最漂亮的人妖聊了半天, 发现他原来是中国人;在一寺庙烧香,那和尚不知对她说了些什么,她就稀里糊涂地捐了500 块等等,还说担心泸沽湖偏僻遥远,所以特意请了一个她所住酒店的服务员作向导,原来车上 那两个本地女孩和男孩和她一起来的,不过挺腼腆的,问一句才答一句 。虽然我不太喜欢这 个南京妇人那种有点优越感的说话方式和一些观念,但是由于路途遥遥,一边看看窗外的风景 ,一边聊聊天,倒也可以解除一点旅途的疲乏。 经过4个小时车程,终于来到宁蒗,宁蒗是座很小的县城,一条过境公路便是主要街道了。所 有从丽江去泸沽湖的班车都要在宁蒗客运站换车,我们一车人在这里被分到两辆小面包车上, 稍事休息便开车了。 让人惊讶的是宁蒗到泸沽湖的路很好,虽然都是山路,但感觉车速挺快,司机是个40岁的纳 西汉子,对泸沽湖和摩梭族风情非常熟悉,也很健谈,一路向我们介绍着泸沽湖,并重点介绍 了摩梭族人的走婚习俗。 摩梭人,被称为"最后的母系群落",家庭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大家庭,这些家庭成员均系 一个或几个外祖母的后裔组成,在母系家庭中,男不娶,女不嫁,实行走婚,这里经常有篝火 晚会,男女青年若是有意,便相互抠手心表达爱意,然后便互相成为“阿夏”。“阿夏”可以 一生不换, 但也可以随时更换。夜间,女的在家中接待她的“阿夏”,而男则外出与另一家庭 的“阿夏”相会,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算,财产按母系继承,女性在摩梭备受尊 敬。我一直以为这种风俗只是历史上才有,现在应该没有了;可司机再三郑重强调,摩梭人现 在依然保持着这种古老的婚俗。听司机介绍,文革期间,曾有红卫兵前去破“四旧”,强迫摩 梭人登记结婚;可是遭到摩梭人的强烈反对,维持不到一年便自动又回复到过去。我想,根据 萨特的“存在主义”----存在便是合理的,这种完全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走婚,自有它的合理 性才使它存在了下来。摩梭人男女,他们相爱便在一起,不爱了,也是和和气气分手,没有子 女和财产的争执。和我们现在的一夫一妻制相比,不是更合理些?我甚至在想,如果全国都实 行这种婚俗,那该有多好。 听着司机的介绍,车上的气氛很热烈,每个人都沉浸在遐想中,连南京妇人都说,要在泸沽 湖找一个摩梭汉子“走婚”一下。不知不觉,车子拐过了一个山口,车上人都禁不住“哇”一 声叫起来,只见群山之中镶嵌着巨大的如蓝玻璃镜面般的平静湖面,朵朵白云、翠青的小岛点 缀其中,好一幅美丽的图画。所有的人都趴到窗口,如痴如醉地欣赏着窗外的美景。 写到这里,我实在不想再写下去了,因为泸沽湖实在太美了,怎么描述都觉得苍白,只有身 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到她的美丽、宁静、安详。。。. 车子盘旋而下,在半山腰停下,说这里有一个观景台,下车后却不见观景台,这时看见一个 身上脏兮兮,脸黑黑,手里拎着一袋苹果的7、8岁小孩,于是问他:“观景台怎么走?”小孩 很热情,说:“我带你们去,从这边走”,走了几步,小孩举其手中的苹果对着南京妇人说: “阿姨,买一袋苹果吧,我要挣点交学费的钱”,“多少钱一袋?”“5元钱”,可南京妇人 翻遍了口袋,却没找到零钱,看到小孩的一脸稚气,我掏出5块钱递给他对他说,“我买下你 的苹果,但我全部送给你,你自己吃吧”,这时不知从哪又钻出几个小孩,拥着我说:“叔叔 ,买我一袋苹果吧”,尽管孩子们都是一脸稚气,显得很可爱的样子,但我还是不习惯这种方 式,赶紧往前走去。穿过树林,就到了观景台。这里的视野很开阔,整个泸沽湖劲收眼底,景 色更加美丽。用我那非常傻的傻瓜机随意拍了几张照片,后来拿给同事看,同事们都认为可以 作明信片。 再上车,我们就开始讨论晚上住那里,车的终点是泸沽湖畔落水村,几个上海人已订好了什 么“山庄”,其实我想到这里来住在宾馆没有什么意思,应该住在当地的摩梭人家里,体验一 下真正的摩梭人生活;早在网上就听说落水村的商业化已非常严重,要想体验真正自然古朴的 摩梭风情,应该住在里格村或更远的村子,网上还有很多人推荐什么里格的扎西家,于是决定 去里格岛的扎西家。司机说他跟扎西很熟,可以免费送我们去扎西家,并拿出电话给扎西打电 话,让他来接我们,因为车只能开到离扎西家一百米的地方。 抽空给“雪风铃”发了一个短信,说我快到泸沽湖了, “雪风铃”回信说:他们刚离开泸沽 湖踏上回程。这次又失之交臂了。经过几天来的短信交流,感觉已是好朋友了,虽然未曾谋面 ,连对方是男是女都不知道,不过保留一份神秘感也不错。 路过落水村的时候,车停了一会。落水村确实开发的像一个旅游度假村,全村都以接待游客 为主,大大小小的摩梭家庭客栈、酒吧和旅游用品店遍布全村。往里格的路很差,全是石子和 土路,绕湖蜿蜒而行,风景却是绝美的。最后车几乎是开在湖水里,最后终于没路了。只好下 车,这时看到一个头戴貂皮帽的小男孩在瞅着我们,司机便问他:扎西在不在家?那个小男孩 说:爸爸打鱼去了,让他来接我们。 里格岛夏天涨水时是一个岛,要乘船上去,而现在是一个半岛。第一家便是扎西家,一进院 子,一个面带羞涩的摩梭女人迎上来热情地给我们端茶倒水,并指着院子中间生着一堆火,火 旁一个方桌上摆满了瓜子、米花糖和苹果,几个游客坐在桌边喝茶聊天,一问吓了我一跳,一 个带白话口音的广东人说已来了两年了,一个红衣女孩说她一来到这里就喜欢上这里了,住到 现在也快三个月了。哇,可见泸沽湖是多么具有魅力。真遗憾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来享受这绝 美风景和悠闲生活。 (待续) 唉,就此打住,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对泸沽湖、丽江的感受,直到回广州后很长时间都 处在兴奋之中,泸沽湖篝火之夜、烤全羊大餐、湖上对歌、丽江古城、纳西古乐、玉龙雪时 常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有时间,我一定会再去的。 亲自去体验一下吧,泸沽湖、丽江绝对值得你一游。 lz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