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7月15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启程奔赴西双版纳,一个我多年一直梦想的地方。乘坐出租车在通往机场的高速路上,我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不仅因为一个人独自出行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更因为之前看到了很多关于版纳旅游的负面报道---当然在我真正身处版纳的时候,我才深深感到那些负面报道的可笑和可怜,那些去过版纳而没有领略到版纳自然之美的人真的是运气太糟了。 下午抵达昆明,距晚上去版纳的飞机起飞大概还有5、6个小时的样子,我决定去一趟上次来云南没有去成的滇池。其实这一次云南之行,也是缘起于4年前的滇西北之行,那一次是惯常的昆-大-丽一线,外加泸沽湖和香格里拉县。当时我其实特别想去的是更靠北的梅里雪山和西南边的西双版纳的曼飞龙白塔,但是因为时间的不凑巧,当然也要算上我那些可爱的旅伴当年对我的威逼利诱,,两个地方都没有去成,在昆明,也没有去著名的滇池。当时一起去的旅伴跟我说滇池的水特别臭特别脏。四年后,我又到了昆明,很快决定打一辆车去了滇池。一路上都是新建的高尔夫球场别墅,听司机说,一栋要一两百万,是昆明最高档的住宅区域了。到了滇池,无比的失望,因为污染而生长了大量富氧藻类的水体呈现一种非常肮脏的绿色,湖边还可以看到很多垃圾和水葫芦,一个开快艇的人过来拉生意,说200块让我包一艘快艇,我看着远处玩快艇的人被溅了一身的脏水,马上转头又上了车,在昆明百盛商场吃了一顿广式的粥点,其中的龟苓膏似乎对我的嗓子特别好,吃了以后也咳嗽得没有那么厉害了。 在机场等了N个小时,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望地被告知飞机晚点之后,我乘坐的倒霉的川航飞机终于在黑漆漆的夜里起飞了。。。旁边坐了两个非常可爱善良慈祥和蔼的河南老太太,跟我畅谈一路,40分钟之后抵达版纳机场。 我的愉快旅程自此开始,两位来自版纳的朋友接我直接去了景洪(西双版纳州州府所在地)著名的金沙滩烧烤。景洪最著名的两个烧烤区域是位于澜沧江南岸的金沙滩,以及位于某一个我搞不清方向的城乡结合部地带的曼景兰——关于曼景兰的情况,以后会提到。金沙滩其实是一大片露天的烧烤大棚,有很多家不同的烧烤店。版纳和云南的其他地方一样,传统饮食行业还是遵循着看菜点菜的规矩。每家烧烤店门口都有一大溜小篮,里面放着各种肉的各种部位,新鲜的蔬菜(大多是我认不出来的当地蔬菜),以及用棕榈叶包好的一些腌制好的动物零件如脑髓,脚筋,猪脸等等。傣族烧烤和我吃过的其他烧烤非常不同,比较独特的地方在于热带香料的大量使用,最常用的是香茅草,芥蓝(音译),以及薄荷!!薄荷薄荷!我最爱的薄荷!! 写道这里,我的嘴巴仿佛回忆起了当天吃的薄荷鸡蛋汤的味道,真是沁人心脾阿~~清咽利喉,润肺去火,困扰了我超过一周的严重的咳嗽在喝了半大盆薄荷鸡蛋汤之后神奇地大大缓解了,到了第二天就几乎全好了! 当晚的菜谱我已经难以一一复述,印象比较深的是薄荷鸡蛋汤,臭菜汤(真的狠臭,不过好吃的紧!),烤猪脸,烤青笋,烤脑髓,烤罗非鱼。。以及味道清淡的澜沧江啤酒。当晚还有一帮来自思茅的美女们跟我们一桌,让我初步领略了语调柔和的思茅滇话。 大概吃到12:30左右,虽然大棚里人们还是兴头正浓,热闹非凡,考虑到第二天一早的活动,我还是及时刹车赶回旅店睡觉。 7月16日, 野象谷在距离景洪大概50分钟车程的勐养。在版纳,我的感觉是县那么大的地方都叫勐什么,村那么大的地方都叫曼什么。 野象谷的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的热带原始森林,所以我激动非常,对着一摊新鲜的大象粪便(据亚洲象专家说,应该是前一夜留下的)狂拍了几张照片,狂热劲丝毫不逊于在朝鲜保护领袖50年前的如厕处的那帮人的热情。野象谷据说是西双版纳最为商业化的景点之一,之后的游览也的确证实了这点,但是怎么说呢,它的那种商业化并不过分,也不让人觉得过于厌烦,总之还是不错。进门口不远,有几个可以抱着搂着牵着照相的动物,分别是巨蜥,小黑熊,蟒蛇,小猴。小猴非常小,也非常可爱,没穿衣服,一身浅色的短毛柔软至极。在以后的几天行程中,每当我想到这只小猴,我都控制不住地想买它回家陪我们家的猫玩! 之后参观了一个巨大的网子里面的蝴蝶养殖场,里面有很多漂漂的蝴蝶,还有一间小黑屋里有蝴蝶幼虫的活体展览~~哈哈,说实话,挺恶心的。不过看到那么丑陋的肉虫子能够最终变成那么美丽的大凤蝶,会感叹造化的神奇,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感人的动画片《毛虫凯蒂。 野象谷里好玩的东西还多,如果有钱有闲,可以在大象经常夜间出没的小溪边定一件树上旅馆,标准间似乎是480元/每晚。树上旅馆大概有几十间,都建在大树的腰上,房屋之间有很结实的铁桥连接,这些铁桥同时也是旅客经过的要道。这些铁桥基本上沿着溪流和公路而建,走在上面,热带雨林的藤蔓植物和丰茂的阔叶林木都唾手可及。有几个淘气的小孩子爬到路边的树上摘野果子,我也分了几颗,样子和吃法还有味道都挺象山竹,不过更酸一些。 野象谷最令人神往的是长达35分钟的空中索道。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缆车里,看脚下幽静碧绿的山谷,时不时耳边传来猴子,知了,还有鸟的叫声,感觉自己置身世外桃源,翩然忘忧。那种美好的感觉和风景,是怎么也不能用相机或是摄像机记录下来的。很多层次的非常干净的绿色,从四面八方把我给包围了,就是这种感觉。 在野象谷里,天气非常的。。桑拿,大家都出了好多汗,所以到了驯象场,纷纷买了冰冻的鲜扎果汁喝,我给一个长的极像我表妹的小姑娘买了一杯柠檬汁,好喝极了。驯象表演狠残忍,寻象师用一个铁钩子勾大象的背和耳朵,表演完了,可怜的大象纷纷跑到场边要香蕉吃,我喂了他们两包,真的太可怜了!! 傍晚时分,到了傣家寨子,这个寨子叫勐什么而不是曼什么,挺特殊的。版纳的主要经济作物是香蕉,橡胶和茶叶,这个寨子野不例外,下午寨子里基本上没人,大家都去干活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晚饭是傣家菜,有香茅草烤鱼和拌白肉,极其香,更有一个傣族帅哥泡前跑后给大家端茶送水盛菜送饭,端的不错! 晚上起了雾,星星看上去很大不过狠模糊,好像散光看到的星星。不过在树冠间出没着闪烁着幽绿光芒的萤火虫。。。 旅途中总有很多的遗憾,7月17日早晨开始下起了绵绵细雨。现在正是云南的雨季,而且按照当地人的经验,细雨往往比暴雨能够持续更长的时间,所以早晨的爬山计划和下午的采茶计划都被取消,我和夏令营的小朋友们枯坐在散发着北京动物园犀牛大象河马馆混合气味的傣族竹楼下面,望着外面纷纷零零的落雨。中午饭吃的是糯米饭,感觉相当的筋道,不过我担心消化不良,并没吃太多。下午雨既然还不止,营长决定改道去猴山。 猴山离景洪只有3公里,里面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猴子,似乎还是个灵长类的科研基地。乘坐跨越澜沧江的索道进入猴山,发现猴山上还有一些古迹,勐泐傣王宫的遗址就在澜沧江畔的山上。不过所谓遗址,几乎所剩无几,只有山顶上的原来的王宫佛教建筑留下了一眼圣泉,和一座布满裂痕与青苔的灰色石质灰塔,在傍晚的细雨中显得孤独而沧桑。我所住的宾馆通向圣泉和佛塔的盘山路叫做“菠萝蜜大道”,因为路边种的都是高大的菠萝蜜树,结着沉甸甸的菠萝蜜果子,被雷雨打落地上的菠萝蜜也非常多,可以看出鸟啄的痕迹。和一个傣族小伙子聊天,了解到了一些傣族的小常识。一般来说,傣族的男人姓岩(发音是艾),女人姓玉;而贵族姓刀,王族姓召,我立刻就想到了孔雀公主里面的召树屯王子。 原来我所住的宾馆正是位于旧王宫的遗址之上,跟宾馆联为一体的建筑是一个傣族民族历史博物馆,里面介绍了西双版纳傣族的发展史和民族特色。西双版纳的傣族原来在汉族统治之下,是属于大理南诏国的一部分,后来才单独分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民族政权,头头叫召什么领,也就是傣王,基本上是父传子,或者传兄弟,其间经历内讧战争和与缅越的战争若干,终于迎来了新中国。末代傣王依然在世,在昆明安静地研究东南亚文学,也算适得其所吧。 这一天,在索道上,我的相机突然坏掉了,之后在回到景洪之前,就没能够再照像片,但是安静混浊的澜沧江的美景,以及雨中菠萝蜜大道的幽静,都深深地萦在我的脑海中,难以忘怀。 入夜,频频被奇怪的动物叫声惊醒,声音忽高忽低,又有音乐性很强的连续上升的准旋律,我只当是当地的布谷鸟,就又沉沉睡去。 7月18日一早起来,吃过饭,雨越来越大,去参观各种猴子,北京动物园也有,暂且略过不表。在一个铁笼子前面停下,牌子上说叫“白颊长臂猿”,这是一种极其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它们发出地叫声---这是我才发现,那正是我前夜听到的-是为了向别的同类通告它们伴侣的身份,警告别人不要插足。前一天买的猴饼干被小朋友吃了大半,不过雨大,也没有猴子可喂。 后来看到一头小象,名叫“腊腊”,今年不过一岁多,还长着长长的背毛,它的妈妈在05年初在勐腊惨遭老挝偷猎者杀害,它也是迄今为止存活的不多的几头人工饲养的野生小象中的一头。饲养员说它很挺话,有时会带它出来在山上遛遛玩。 雨越下越大,回了景洪,我在新华书店旁边修好了照相机,趁机在新华书店里看了基本关于云南的书。 晚上去吃缅甸菜,油鸡饭,椰汁鸡饭,柠檬鸡,以及用薄荷叶凉拌的松花蛋都非常美味,柠檬汁也是好喝到死,5个人吃饭只花了不到60块!C  (傣族寨子)  (湖)  (曼春满佛寺)  (植物园的槟榔树) 7月19日一早起来,天气还半阴半晴,乘车从景洪去橄榄坝的路上,外面的阳光逐渐灿烂起来,幸好是包车,我可以随时让司机停车,拍下阳光灿烂的澜沧江的美景,费用方面,包车是50块,坐中巴只要8块。大概50分钟就到达了橄榄坝。橄榄坝官方名称其实是勐罕,是个傣族聚居的地方,大概有一两万人口。在去橄榄坝之前,我的脑子里全是关于这个地方的美妙幻想,想象绿树荫荫,繁花似锦,穿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傣族青年男女在竹楼间载歌载舞。。。。总之,估计我是受《孔雀公主〉毒害太深了,再加上,谁让它们起了“橄榄坝”这样一个美妙的名字呢。事实上,绿树荫荫,繁华似锦确实不假,路上也随处可见穿着深橙色(间或紫红色)袈裟的小和尚们骑着摩托在公路上飞驰。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的推进,连寨子里面的傣族姑娘们都穿上了牛仔Tshirt,这多少让我有点失望。 我有幸住在一位前佛爷家里。前佛爷今年二十有二,生的那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材,自12岁到20岁,在寨子里面的佛寺修行,最后当上了佛爷(相当于汉寺的主持)再后来,佛爷也动了凡心,于是还了俗,娶了邻村一位如花似玉的傣族姑娘,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前佛爷听说我要去参观他曾经主持过的佛寺,多少有点惊奇。对于傣族人来说,佛教也好,佛寺也好,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但也是再平常不过的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佛寺基本上是一个寨子一个,本寨的小男孩多半要出家几年,然后再还俗成家。而且小乘佛教和禅宗的修行很不同,和尚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吃肉喝酒飙摩托,连谈恋爱也不耽误,云南十八怪中的一怪就是“小和尚也能谈恋爱”。 下午,朋友建议去橄榄坝旅游区里一个比较大的佛寺(曼春满)求佛线。佛线实叫金刚线,是从佛寺佛爷那里求来的一种色彩斑斓的绳圈,带在手腕上挺好看的,而且有祈福保佑之效。前佛爷说不急,可以先去吃烤鱼,再去求佛线,佛爷6:00才下班呢~于是,我们分乘两驾铁骑,穿越了橡胶林,走过了充满热带田园风光的香蕉地,路过大大小小的水塘与山谷,终于在我的头发达到“首如飞蓬"之时,到达了位于幽静山谷的大榕树下的鱼塘之畔。几位傣族兄弟姐妹齐动手,三下五除二就把5斤罗菲鱼收拾干净了。一半烤来一半煮,基本不加作料,只在鱼汤里加了一些香茅草用来提味。然后,烤鱼蘸一种干辣椒粉、花椒盐、以及某种云南特有的香料调成的作料;水煮的部分就是著名的蘸水罗非鱼啦,它的作料是用差不多的干料加一些香草再倒上鱼汤调出来的。又整了一箱澜沧江喝着。 到了鱼塘边就开始下雨,后来雨越来越大,大家是都走不了了,就坐在小棚屋里面看雨吃鱼,我还放生了一条只有大拇指那么大的小罗非鱼。佛法讲缘分,让这条小鱼找有缘分的人吃它去吧,哈哈。雨时大时小,但总是小不到我们能走的地步。过了大概1个小时,雨才住了,看看时间不早了,决定去曼春满碰碰运气,果然。。。大佛爷已然下班了。。。 不过,曼春满是我见到的第一个比较大规模的傣族寺庙,虽然当时还在维修中,但是夕阳下的尖尖的佛塔还有些雕塑还是很漂亮的。光脚进入佛堂,前佛爷提醒我中间高出的带柱子的地面部分是女生不能踏入的,具体原因不清楚,但是必须遵守!感觉是傣族人的佛教比汉人的佛教要色彩艳丽许多,大概是因为版纳本来就是色彩斑斓的世界的缘故吧。 刚回去,前佛爷漂亮的媳妇和妈妈就招呼大家吃饭,看得出是精心准备的傣族特色菜,我得说,傣族菜太适合我的口味了,香、酸、辣、鲜!晚餐是糯米鸡还有炸牛皮,糯米鸡看上去好像年糕。还有酸酸辣辣的蘑菇汤。还有一样东西,吃起来软软的,油水很足,肉很嫩,我连吃几块,也不知是鸡肉还是牛肉,佛妈告诉我是“鸡屁股”!哇,也不知要多少只鸡才能凑成这一盘。。。 吃完晚饭,去到傣族园附近的一家小酒吧。各种鲜果汁都是三块,满满一盘青木瓜凉拌菜也是3块,最好吃的是,这里的薯条,不蘸番茄酱,蘸的是百香果酱,我暗自研究半天,打算回景洪买他个5瓶带回北京。 晚上睡觉,狗叫鸭子叫鸟叫青蛙叫吵成一片,早上又被一群公鸡吵醒了,急急忙忙去曼春满求了佛线(捐了10块),给姥姥买了一串开光的佛珠(25),在小超市买了一件雨衣(10块),就直奔汽车站,下一站,勐腊——“盛产茶叶的地方”! 由于勐罕是景洪到勐腊的必经之路,有无数的至勐腊的车都可以搭乘,我于是在勐罕镇中心客运站挤上一辆长途车,和摩托上的前佛爷以及美丽的橄榄坝依依惜别。勐腊位于景洪的西略偏南175公里,与贫穷的老挝北部接壤,是著名的茶乡,据说,西双版纳有六大茶山,其中之五位于勐腊,另一个位于景洪。至于普洱茶因之得名的普洱,现在已经不再是茶叶的产地。我平生不喜普洱茶,偶尔用它来做助消化的药品,所以探访名茶并不是我此行的目的。我是专程去看望天树的。 望天树在我国的植物界意义非凡。西双版纳比地球上大多数热带雨林都更加靠北,接近北回归线,因此当年国际学术界一致认为西双版纳不可能存在热带雨林,直到某著名欧洲(似乎是从瑞典那个冰天雪地的地方来的!)学术权威在版纳发现了属于龙脑香科的望天树和版纳的独特物种版纳青梅这两种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木本植物,才正式承认在西双版纳的确存在热带雨林。在勐腊的补蚌的望天树群落,可以看到热带雨林内部的不同层次的植物的垂直分布,也算是热带雨林的标志景观。 勐腊的游客很少,车上有人问我去哪儿,得知是专程去看望天树,表示十分惊奇,似乎鲜见对这里有兴趣的旅游者。一路虽然都是盘山公路,略有颠簸,但公路条件尚好,10:30点出发,12点左右在勐仑休息,我得以观察了一下当天准备留宿的勐仑镇的地形,14点过一点就到了勐腊,全程35元。汽车站虽然谎称每隔20分钟一班去望天树的班车,但事实上那些短途车都是在离望天树2公里的地方停车下人。所以我经过一番并不艰难的砍价,用80元雇到一辆小皮卡送我去望天树。天气非常晴朗,版纳灼人的阳光开始显现威力,路过一个刚刚修建的水坝,之后的几公里的峡谷里面的树都泡在了砖红色的河水里面,在阳光下色彩非常美丽,新修的吊桥上面皮肤黝黑的当地人来来往往。我松了一口气,因为很怕下雨而不方便去玩“空中走廊”,这样的天气真是太棒了! 望天树均高70-80米,像柱子一样的树干笔直地冲像天际,只在最顶端生着一小丛树枝树叶,非常卡通的形象。记得小时候学过《北方的白杨〉,说白杨如何笔直,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往上长云云-----现在我只能说,那位作者断是没见过望天树,毫不夸张地说,这种树,简直是砍了顶上的枝子就可以直接做电线杆啊,只可惜这种树对生长的气候湿度乃至土壤条件限制极其严格,种子又脆弱不堪,所以现在不但不能遍种大江南北,反倒要作为珍惜地一级保护物种精心保护在这一小片保护区里了。 望天树保护区最初为了进行科学考察,在树干30-40米处连上铁索,修了吊桥,现在已经变成旅游项目,以便游人观察雨林独特的望天树上附生的藤蔓等植物形成的空中花园景观。门口的两棵望天树上挂着颤颤巍巍的用灰白色的粗缆绳结成的吊桥,从粗大的树干上垂下长长的条幅,上书“中国第一,世界罕见树上走廊”。买票的问我,要不走树上走廊10块,走的话35,哪种?天哪,我跨过千山万水来这里看树上走廊,怎能不走!? 但是事实是,一上树我就后悔了,虽然之前已经把一切辎重和影响我保持身体平衡的东西都扔在车上,但是当我看到“警告,每条吊索只允许同时最多两人行走。。”等等的告示的时候,我的腿还是软了。于是,猛喝一口云南矿泉水,以水代酒壮壮胆,就走上了吊索。果然如过来人告诉我的那样,每走一步都要晃三晃。这种吊索,是每两棵树之间用一节一节的方形铁篦子连起来,两边用粗大的缆绳拉了一人高的防护栏,每棵树上都有一个直径绝对不超过0.75米的镂空的圆形铁篦子,让人稍事休息。据说,这个吊索总计500余米,距地面40余米,在这个所谓的“空中花园”中,我狼狈不堪,慌慌张张,哆哆嗦嗦地扒着两边的缆绳前进着,急不可耐地搜寻着下树的出口。环境心理学指出,环境对人类心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这个空中走廊上,我失去了我的冷静、耐心、以及平和地观察自然美景的心态,但是收获是,我深刻地理解了爱因斯坦同志的相对论的观点,总之,我觉得这个吊索的长度,对于我来说远远超过了500米,简直是没完没了,而它和地面的距离,绝对超过了一万米,反正我是坚决不敢往下看!逐渐冷静下来之后,我估计已经走了250米了,于是趴在树干平台---官方名称叫“嘹望台”上小憩了一会儿。理智告诉我,无论前进还是后退,其效用都是一样的,于是继续前进。途中看到了著名的版纳青梅,并得以近距离地看到很多附生植物漂亮鲜艳的果实。阳光灿烂的天气突然飘来一片乌云,飘飘忽忽地下起了牛毛细雨。。 话说“山穷水尽遗无路,那出口就在灯火阑珊处”,我欢蹦乱跳地从阶梯顺着树干盘旋而下,觉得“如履平地”的感觉真是安稳美妙啊,以后我可再不敢走这个空中走廊了! 话又说回来,当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公园里过多地逗留,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里面原生态的茂密的雨林景观,是野象谷等森林公园远远不及的;完全就是像小时候教科书里学到的那种阳光都找不进来的密林。如果以后有机会重来勐腊,应该在望天树公园多转转。 没有理睬包车司机劝我去通往老挝的磨憨的花言巧语,天黑之前要赶到2个小时以外的勐仑打尖儿住店呢~ 在颠簸的车上昏睡了2个多小时之后,下意识地睁眼看到窗外白花花的大门上书“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几个龙飞凤舞的烫金大字,于是乎大喊着“我要在这儿下车,我去植物园”,司机鄙视地从后视镜里白我一眼,慢条斯理地说“这是东门,你在这里下车要走3公里。”到达勐仑镇,司机停下,告诉我穿过一条小胡同走过吊桥就是植物园的西门,我连声道谢,下车,看时间不到7点,尚早,便打算在勐仑先吃个便饭再去植物园留宿。 随便找了个看上去还算干净且尚有几位食客的小饭馆坐下,没有服务员,只有一个流着鼻涕的小姑娘呆呆地望着我,于是我用变了味儿的云南话问她“哪里吃饭?”她指指里面的厨房,又是看菜点菜?!前两天景洪一带闹禽流感,我有点想念老母鸡的味道了,于是问有没有鸡?说有。好,那柠檬鸡有没有!大厨抱歉地憨厚地笑着说没有柠檬。那怎么做?大厨答酸笋或者黄焖,于是酸笋鸡一脸盆,外加一瓶云南土产的小麦啤酒,还有一大盆米饭。一共25块钱。 酸笋鸡是闻名遐迩的云南名菜,我却是第一次吃,上次本想尝试一下,但是点菜的小姐警告我们说酸笋有些腐臭的味道,于是作罢。这一次,望见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红汤黄鸡,令人不禁食指大动。酸笋酸酸辣辣,非常滑嫩可口。版纳这边竹子种类繁多,普遍比较粗大,雨水多,所以也盛产竹笋,这边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渍上几盆酸笋酸菜,上次在傣家,还看到小狗贪婪地舔着泡菜摊子封口的水,非常可爱。鸡肉色泽鲜黄,肉质~比较劲道,估计简直一定就是当地放养的土鸡。后来我实在吃不动了,就挑了些酸笋吃,把鸡骨头和鸡零件喂了一条小黑狗吃。 酒足饭饱,看天色有些暗淡的趋势,赶紧顺着吊桥去植物园。植物园全名“中科院勐仑热带植物园”,位于澜沧江支流梭罗江的一座呈葫芦形的江心岛上。岛上气候温暖湿润,得以栽培诸多热带亚热带植物,奇花异草、珍贵药材和经济作物应有尽有。 不得不说,那是我在版纳度过的最美丽的一个黄昏,走在通往西门的大桥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大多是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和家属,大家或走着,或推着自行车,悠然地享受着饭后散步的时光。遥望远处河谷中渐渐变得湛蓝的夜晚的天色,和绯红的晚霞,还有如同红土一般色泽的安静流淌的梭罗河,我突然特别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并且感到庆幸我已经在这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早早定好了宾馆。 进入大门不久是一大片状似椰林的地方,在紫红色的黄昏的天空的映衬下,根根分明,轮廓清晰,分外漂亮干净的画面——第二天我才知道,那其实是槟榔树。进入园区,走过家属区以后,人烟逐渐变得稀少,在逐渐变暗的夜色中看到路两边都是菠萝蜜,芒果,以及椰子树。我想,伊甸园的生活也没有这里好吧,苹果可比这里的热带水果难吃多了,而且苹果也不是随便吃的。。。我顿时起了歹心,捡了一个比较小的菠萝蜜就走。天黑得越来越快,宾馆还没有找到,我都快哭了,把菠萝蜜也扔在了乱树坑里。 终于,在一片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我看到一个光明的中等大小的院子,里面站着一位最可爱的人——似乎是个傣族战士。我问他宾馆在哪儿,他也给我讲不明白,于是指指旁边的自行车,让我骑上——不得不说一句,这里的自行车都不锁啊,真是世外桃源,路不拾遗,户不啥啥地!骑车很快就到了,我才明白我转错了路口,到了宾馆,我又动了歪脑筋,我觉得这大个园子,要有辆车怪好的啊,于是问小战士能不能把自行车借给我,或者租也成啊!可惜小战士说明天上班还地用呢。。 可能是当天路走得太多了,酒也喝多了,我进了宾馆洗了到达版纳之后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热水澡——这里大多是太阳能热水器,只可惜那几天太阳都没怎么照面——就倒头大睡。事后有点后悔,这是一个多么晴朗多么适合观察星相的夜晚啊~~~ 早晨醒来,听见外面析淅沥沥的雨声,我有点郁闷,不过拉开窗帘一看,美景简直让人心花怒放。我住的是一幢二层小楼的二层,窗外是一池睡莲,一架小木桥,和一丛椰树。此情此景之下,我连忙叫来一壶开水,坐在看得见风景的窗边喝上了一杯绿茶,哎,如果是茉莉花茶就更完美了,袋泡绿茶稍微欠点情调。雨下的不大,我到餐厅吃了一只煎蛋,一份米干(好像河粉的外形,米线的口感)共计四元,然后上路。计划趁早上凉快,先去比较远的东线热带雨林,以及人工胶茶群落看看,顺便路过著名药材龙血竭。在澜沧江畔的细雨中独自漫步,别有一番乐趣,路过前晚看到的那一片槟榔树,发现清晨的景观大有不同,少了几分浪漫,多了几分朝气蓬勃。路上碰上不少早起采蜜的蝴蝶,有一只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地落在我的肩上或腿上,得意的我自以为是香妃再世,傻笑半天。在东段的热带雨林里面,鸟叫蛙叫极其悦耳,尝试着用手机录下,效果不甚好。 后来太阳出来喜洋洋,无数辆的士运来无数游客,我得以尾随来自五湖四海的旅行团,听了几段讲解。大部分的游览集中在西边的区域,这里有很多小园子,比如“国花国树园”“名人名树园”"奇花异果园”“药材园”“香料园”等等等等,我发现我住的宾馆位于“庭院植物园之中”,睡莲池里还养着日本锦鲤。 头一次亲眼见到了据说能坐个小孩儿而不沉得王莲,可惜没有小孩儿让我一试,连个小狗也没有。还有跳舞草,又叫风流草,随着美丽的傣族导游的歌声缓缓起舞,好神奇啊~~还有什么铁树王,酒瓶棕,都长得挺新鲜,大家纷纷留影。 中午渐热,我在餐厅草草吃过炒干巴,喝了百香果混合热带水果汁,就向西大门进发,准备离开返回景洪。植物园真的很好玩,其实在里面住上3天都逛不完。 乘车一路昏睡,到了景洪,一下车我就怒了。居然发现去大勐龙的车就停在旁边,而且20分钟一趟!谁跟我说没有去我们勐龙的车的!导致我这一次又没能去看曼飞龙白塔!下回谁说我都不信了,坐驴车也要去,顺便徒步布朗山,探寻古茶之路~~有意者见文报名啊~ 买了一个菠萝蜜,结果后来又被当地的朋友嘲笑了一番,说这儿没人花钱买菠萝蜜的,更何况我买的像鼻涕一样的口感。。。不脆!气死了,anyway,我觉得很好吃,独自吃了半拉。 之后在版纳的行程主要以吃为主,欲知尼玛丹增究竟吃了些嘛,那菠萝蜜到底有没有别人耐吃呢,请看滇行记大结局! 在景洪的美食之旅,起于傣味烧烤,也终于傣味烧烤,最后的晚餐,是在景洪最负盛名的两大烧烤区中的曼景兰吃的。相对棚户区一般的金沙滩,曼景兰的游客较少,大都是当地的熟客,而且每家馆子都是独立的建筑,环境相对好一些。我们去吃的那家馆子叫“角落烧烤”,位于曼景兰街巷的角落,是一座二层的傣式竹楼,在一楼点菜,二楼吃饭,老板娘看上去十分白嫩,有点烧烤西施的风流韵致。大家晚上都没吃饭,于是点了一桌鸡脚筋,牛骨髓,还有竹笋,罗非鱼之类的常规菜。这家似乎没有虫子卖,看来我在版纳吃虫子宴的计划又泡汤了。回头还是回王府井吃吧。 当天景洪的天气很晴朗,晚霞从澜沧江上一至烧到天顶,据说这样第二天天气会很好。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我在一片晚霞中发现了一片地震云,结果第二天云南北边就地震了。夜里的星星很漂亮,不过可惜景洪再小到底还是个城市,光污染还是很严重的,地平线也不够开阔,回头还是到新疆去看吧。 晚上睡了个很香甜的觉,因为第二天不必早起赶路。早上起来去了曼昕公园,这原来是傣王的皇家花园,王妃曾用傣语命名为“春欢园”“灵魂之园”,里面有曼飞龙白塔以及景镇八角亭的微缩景观,但据说远远不及真景精致漂亮。。遗憾啊~为了逃票,朋友带我穿过西双版纳总佛寺进入曼听公园,居然后门大敞! 西双版纳总佛寺顾名思义就是版纳佛教系统的最高机构,里面停着辆面包车,似乎是送两个新的小和尚来出家的,一家老小高兴非常。本来是打算在这里求包着佛经的高级佛线,没想到一早赶上了法事。我们脱了鞋进了佛堂,跪在人群后面,偷偷抬眼看前面佛龛后面电子的灯光闪烁得甚是漂亮。跪在前面几排的大多是男子,女人都跪在后面。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傣族传统服饰的大展览会啊。年轻姑娘都穿着紧身的纱质吊带背心,把头发高高盘起,右侧插着一长溜绢花,左边插着如同扇骨一般展开,顶端尖利的银质饰品。年纪大一些得则穿着半袖的上衣,乌黑的头发盘成传统的扁扁的样式,周围一圈还用黑卡子别上,以显得更扁。佛堂里的大佛爷念着我完全听不懂的傣文经,时不时一阵静默,估计是大家在祷告许愿。我们找了个空跑了出去,直奔曼听公园的后门。 曼听公园里面人很少,不过据说,在泼水节的时候,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大烧烤场,朋友指着小路两边告诉我,到了那时,路边都是烧烤摊,整个曼听公园弥漫着傣味烧烤的气味,整个曼听公园都被烧烤的浓烟所笼罩~~~多美妙啊。我租了身粉红的水傣服装照了几张搔首弄姿的照片,哈哈,引来一群姐姐妹妹租衣服照相。据说,四五年前,曼听附近还都是傣家村寨,现在已经被城市化侵蚀了,到处都是难看的小楼。Sigh. 中午去了一家泰国馆子,吃了芥兰肉末,豆角,还有水果虾,吃得我满头大汗,连喝三杯冰水。饮料还是冰柠檬汁,我那土生土长的导游同志又鄙视了我一把,说“怎么你们外地的都喜欢柠檬汁”。他选的是泰国产豆奶,看着跟酸奶似的。泰国服务员长的都粉嫩粉嫩的,和当地人大不相同。这家馆子临近在外国游客中颇具盛名的美美咖啡,据说美美也是很多中国驴找旅伴的地方,不过看上去和后海,丽江的咖啡屋没什么两样。哈哈,像我这样的奉行“多走多吃少搭格”旅行政策的实用主义驴,是很鄙视那些泡咖啡酒吧的家伙的。 下午去了民俗用品一条街,买了些小东西,有些泰国产的银饰品,真是别致好看,惠而不费。本来想买爱尼的服饰,后来发现并不是很好看,苗绣也开始贵的离谱。。不是四年前的丽江啦。路上看到很多美丽的傣族姑娘穿着露着一半肩膀的傣装,真是似水柔情,我见犹怜~朋友又很鄙视地跟我说,那些都太普通了,等到泼水节的时候,景洪的街道上的花车游行,都是从大勐龙,勐腊,勐海选出的美女,穿着最漂亮的傣装来游行的。那将是怎样一个世界阿~~ 后来开始下雨,我坐在朋友家的门口,望着外面的雨,突然,很多很多过去几天的细小的片断被回忆起来,想到要离开这个美丽悠闲的地方不禁很难过,不过还是要赶飞机去了。  (1) 查看全文>> 该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