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河北西柏坡的红尘内外 |
[游记]河北西柏坡的红尘内外 |
2008-05-22 fm360.com |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会处一片马蹄形的山坳之中。不远处即是汉代名将韩信以7000兵打败20万敌人的“背水一战”之古战场。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并成为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现有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石刻园、五大书记铜铸像、领袖风范雕塑园、西柏坡影视厅、西柏坡纪念碑等景点,被誉为“革命圣地,旅游佳境”。 推荐理由 去西柏坡之前,碰巧在旧书市场上淘了一本平山县志。“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揖其西,北依林峰,南对光禄;右襟冶水,左带滹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钟灵毓秀,物华天宝……”至于平山县名的来历,据说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在房山集结十万兵力,到陕西潼关平定“安史之乱”,唐玄宗为了表示平灭安禄山的决心,诏改房山为平山。又改鹿泉为获鹿(获取安禄山之意)。这一带历史典故极多,包括著名的“背水一战”,而西柏坡无疑更是现代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柏坡湖上的一叶扁舟,让人想起“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诗句。 平原上一年四季一个样,西柏坡的景色多变;虽然是山区,但坡前有水库,并不干燥。 据说扎白羊肚手巾是陕北男人的标志,西柏坡的村民也有这个习惯。 阎更祥家里的墙壁上张贴着几代领导人的画像。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前,正在取景的剧组人员。 西柏坡前招揽生意的老汉。 西柏坡纪念馆里的实物展览。 一进馆迎面就能遇到的一组浮雕。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场。 剧组模仿当年的军车。 阳光下晃动的人影和屋顶上的劳作。 桃花绽放在窑洞式的故居前。 红色革命地的居闲生活。 ■淘色 热情依旧的革命旧址和旧址边的居闲之乐 国计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我们到达旧址时,正赶上一个剧组在此取景。毛泽东故居前面摆满各色器材,穿着灰色军装的群众演员穿梭不停,让人有隔世之感。 旧址的讲解员也穿着军装,言谈稳健利落。据介绍,当时选址颇费了一番功夫,1947年“枣林沟会议”时,聂荣臻曾转述了当地老乡的说法“阜平不富,平山不贫”,又说“平山县可称得上是我们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之后,相关人员在平山县内考察了滹沱河沿岸30多个村庄,并递交了考察结果。 西柏坡村后是不太显眼的柏坡岭,岭后群山叠翠。村东头的阎家老院部分房屋在抗战期间虽被日寇烧毁,但青石根基尚在,如果把房子盖起来,既集中,方便工作,又便于保密。经过一个多月的修建,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当时为保密,工委对外称“工校”或“劳大”,刘少奇任校长,朱德为董事,分别称胡校长(刘少奇化名胡服)、朱校董。 “胡校长”故居内的办公桌、沙发、转椅都是原物,其中一个小木箱吸引了游客的目光,这是刘少奇从西柏坡带到北平诸多物品中仅存的一件。“文革”期间,小木箱由他的保姆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层花纸,把上边的“奇字第三号”字迹盖了起来。1980年,王光美亲自把这一有珍贵意义的小木箱赠给了西柏坡。 “朱校董”住的三间窑洞式屋子,本来是准备让毛主席入住的,但主席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给了他。除了一台收音机外,会客室里居然还有几张金属桌椅,造型非常前卫。询问后得知是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的战利品。中央迁往北平时,朱总司令把它带到了北平。1976年6月,他在逝世前的20天,批准将这套金属桌椅送给西柏坡。 由于拍摄需要,剧组暂时封闭了主席旧居,在拍摄间隙我们迅速浏览了一下。墙上是密密麻麻标注的战略地图,红色和蓝色的箭头大气、醒目。前面的江青故居上着锁,也是故居群中惟一镶着玻璃的。周恩来寝室里的书架是为了行军方便特制的,能屈能伸,合起来是三个箱子,展开便是书架。他的故居里面游人最多,也最安静。 七届二中全会在中央机关的大伙房里召开,当时被临时布置成了会场。会场上用的东西大部分是从石家庄拉来的战利品,一小部分是在西柏坡做的。会场有安全门,但没有扩音设备、座位牌。主席台上铺了一张虎皮,据说是林彪从东北带过来的。主席台下面摆了4张沙发和一些长条椅,录像里,一些同志还随身带了凳子。 资料显示:全会共有27人做了28次发言(其中王明做了两次检查)。会议最后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做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根据这个规定,会议后期,主席台上方就只悬挂毛泽东、朱德画像。 |
转自:http://www.fm360.com/html/40/t-56340.html3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