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柏坡之行 |
[游记]西柏坡之行 |
2007-08-02 sina.com.cn |
初春的日子,我和同事从太原公干返津。因了和合作伙伴分歧较大,事情不顺便有寡欢之感。聊天中聊到干事业的艰难和辛苦便谈到了中国的革命及毛泽东的队伍在艰苦岁月如何把中国引向胜利。突然发现我们走的正是当年主席走过的路。我们便有了奇想,何不到西柏坡一走,看一看主席曾经待过的地方,去感受昔日伟人们如何在黑暗中走向黎明的,便在平山下了高速沿着那条著名的革命之路向西柏坡奔去。西柏坡之行便有了许多的感受。 其一 西柏坡的夜 刚走上小道,太阳已经将落西山,在黄昏的余辉中我们很快来到了平山县城。路边两个革命广告牌让我们顿时感受到革命圣地的气氛。路牌指引不久就会到西柏坡,我们便兴奋地想象那里是个什么样的热闹景象,也想象我们要在革命圣地把酒欢歌。我们都不是老朽,但惊奇地都崇拜毛泽东,能感受他的气息,抚摩他曾经的用品和走那他曾走过的路心中有一种久违的异样冲动。似乎就象革命不容易一样,前面有了绕行的标志,近在咫尺的西柏坡顿时又离我们远去。再向前即便在黑夜里也感受到了是在山间盘行。路很窄,马路上仍有串流不息的车辆,路边时而有绝壁闪现拟或是树冠从路边探出可以感受那是沟壑纵横。公路一直在盘行转弯,在高处能看到山间同样盘行的汽车灯光。在深夜里这样的感受还真不对错,我们兴奋地讨论,随着时间的流失我们发现不对头的时候,我们的车已经从一座山顶盘下终于发现我们是走错了路。路边没有一丝光亮,只有黑黢黢的夜。此时突然又飘起了白雪,无声地落在车窗上。终于在一个拐角处看到了一个闪着灯光的小屋,我们期望地敲了很久的门却也没有声响,无奈只好继续前行。又是半个多小时的摸索终于在下山的路边看到了一个抛锚的汽车。那热心的司机详细地告诉我们路线。我们掉头回返在嬉笑追究路线错误责任承担者中终于走向了西柏坡的路。又经过无数的山弯,我们在终于来到了那著名的西柏坡镇。这里没有我们想象的繁华,小镇安静极了,似乎只有我们一辆汽车的声音。街道昏黄的灯光下依稀看到路两边的楼房和店铺。没有旅店没有餐厅甚至没有能买到一碗面的店铺在营业,只有一个加油站还灯光明亮。又费了一番周折,终于住上了宾馆,终于吃上了一顿还算丰盛的饭菜,可此时已经是23点了。我们竟在西拜坡边上的山上转了3个小时!也晚了,雪又开始大了,我们走进房间,依稀能感到伟人的气息,静静的入睡了。小镇还是小镇,可在我们类似朝圣者的心中,这个小镇却明显地不同。那里的夜晚也包含着许多的内容。 其二 西柏坡的雪 早上起来,才发现西柏坡宾馆就在山坡上,打开窗户就是山。外边的雪经过一夜的飘飘洒洒已经是厚厚的一层。走出门踏在雪上竟一点声音都没有,好似踏在棉絮上。用手摸上去松软如绵竟还有一丝温暖。餐厅大厅里只有我们这一拨客人。坐在临窗的位置上边吃早点便讨论工作,大家你言我谈颇有当年西柏坡革命者指点江山的味道。从窗户望去,宾馆三面环山,山上早已经是白雪皑皑了。终于按耐不住而走出大门背朝大山在飘飞的大雪中留下了我们的合影。转身上山,路两边到处是银装素裹,满眼的北国风光。踏着雪我们走进了昔日中央驻地的小院。在主席的故居,在朱德的门前,在办公厅院子里石凳边,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旁,那每棵树上的雪都有特点。有的是完整的树挂,晶莹剔透,洁白如玉;有的雪在远处阳光的照耀和春天温暖的气候中正逐渐融化,留下的残白象一个白色的球体挂在树上,恰似白果累累。更多的是树上的雪似有非有,有的成条有的成团,象盛开的棉花总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站在院子前面向南望去,开阔的水库上一半白那是雪一半绿那是春天的开河的水,和放射的阳光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也不知道主席在这里的时候是否也有这样的雪?主席也是否在雪中构思如飞天的文字和战斗的檄文?这里的雪使我难忘!那雪是突然给我们的幸运还是吉祥的祝福? 其三 西柏坡的人 深夜来到了西柏坡,安静的大街只有加油站还灯火闪亮。又饿又累的我们找不到能吃饭的地方。我尝试着说服加油站的小女孩帮我找房子住和敲醒无论那家餐厅的大门?她愉快地答应了。先费劲敲开了餐厅的门安排大家点菜又热情地带我到附近的宾馆订房间,为了能便宜一点她还用甜言蜜语和服务员讨价还价,当一切结束后便无声地消失在夜色中,留下了西柏坡人真正的温情。第2天我们走进了参观的小院。一个自称是村妇女主任的中年女人充当起了我们的导游。她热情而健谈,谈毛主席在这里时的种种轶事和趣闻,讲支持领袖们成功的种种传说,甚至讲起了主席进北京时的两个务必的由来和内容,言谈间透出了西柏坡人的自豪和觉悟。看到一车车前来参观和进行时髦的保先性教育时她竟也能讲出主席两个务必和保先性教育的内在关联。关于中国历史和党史我们都不陌生,但此时此刻的我们仍然是心潮难平。在任何时候的背景下,有一种信念和信仰,人就永远有幸福和满足干感,那就是西柏坡人。无论时代变迁,西柏坡的精神也将激励一代代的西柏坡人。 2005年3月11日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817ac85010002yk4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