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从延安到西柏坡2007暑期社会实践行

[游记]从延安到西柏坡2007暑期社会实践行

2008-05-22    sina.com.cn

我们先是大叫,然后大笑,接着就再也叫不起来,也笑不起来了。这种雄伟壮观的画面和声音刺激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来到了母亲面前,先前的撒娇和淘气都被威严和慈祥所镇住,我们静穆起来。看着烟雾升腾、滚滚奔流的黄河,慢慢地我们陶醉其中,仿佛我们身体的每一股血液也都奔腾起来,也都融入到黄河的滔滔河水之中。平日里的斤斤计较、凡俗杂念一扫而空,我们像在进行着一种非同一般的宗教仪式,洗涤了我们污浊的灵魂。

壶口的历史,就像那连绵不绝的黄河水一样源远流长。《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明代有位诗人曾写《壶口》一诗,道:“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鼔鲸鳞敢负舟。”明陈维藩在《壶口秋风》诗中写到:“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壶口瀑布,这是晚近地理学家的称呼,在古代壶口被称作孟门或龙门口。神话故事《山海经》把壶口称作孟门,把壶口两岸的石山称作孟门山。《淮南子》记载说,孟门湍急的水道,系大禹治水时所开凿。这当然是不可信的,其实从壶口瀑布到龙门的水道,是黄河之水长期冲刷的结果,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从壶口到龙门的湍急水道,总长约50余公里,不仅舟楫不通,就连善游的鱼儿,也无法在这里栖息繁殖。于是古代人便编造了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尔雅》记载说,鱼出巩穴三个月以后,即逆水上游至龙门,能跳过龙门者变作龙,跳不过龙门者,则等待第二年重跳。鱼是黄河鱼类中最善于游泳的一种。到了唐代,鱼跳龙门改作鲤鱼跳龙门。唐朝皇帝姓李,李与鲤音同,因此,在唐朝鲤鱼最受尊崇。于是,在唐代便出现了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如果说古代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完全是子虚乌有的神话。近年在这里却出现了比鲤鱼跳龙门更为神奇的现实。1997年6月,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之际,香港特技演员柯受良驾车成功地飞跃了黄河壶口瀑布,成为了世界第一飞人,为中华民族争了气,壶口瀑布也更加享誉世界。冥冥之中,在这里,在我们所有中华儿女的母亲面前,离家出走一百年的“游子”终于要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了,柯受良飞跃黄河的壮举预演了这一神圣的仪式……

不知是哪位队友喊到:该回去了。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瀑布。回去的路上,黄色瀑布的波涛一直在我脑中翻滚,耳边不断地萦绕着那首乐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黄河之美在壶口!!

三、风雨闫家峁与解放石家庄

7月25日,我们从米腊县城出发,沿着东北方向的公路,路经乌镇(旧名乌龙镇)到刘家山乡。我们要去闫家峁村,1947年11月14日到20日毛泽东曾在这个村庄居住。从刘家山乡到闫家峁村还有3公里的土路,天阴沉沉地,已经下了一些小雨,刚下过雨的黄土高原土路有些泥泞,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只能步行去。

第一次,我们把脚印留在了黄土高原之上。朦胧的水气加夹杂着细雨,把层层的远山遮住,犹如置身于人间幻境。我和另外两名队员在后面,一边打着队旗,一边发泄着心中的兴奋。我们向山谷大声地呼喊,享受着那遥远地回声。

在打听过几位老乡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闫斗要的窑洞,并与老师们汇合。一排窑洞的右边的三口窑被刷成了白色,这就是当年毛主席居住过六天的地方。在最右边有一个白色的标牌,隐约地可以看到上面早已褪色的红字:“毛主席转战陕北闫家峁村旧居1947年11月14日—11月20日”。这三间屋子里摆放的是一些废旧的家具,除了这个褪色的标志牌以外,我们找不到其它的证据来证明这是毛主席当年居住过的地方。83岁的闫斗要主人在窑洞内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老人如数家珍似的,把当年的记忆一一道来。我们边记边想,生怕会落下一些宝贵只言片语。这时,已经下起了大雨,好客的主人们准备留我们在家中吃饭,由于我们人数众多,实在不便。我们只能冒雨回营。等我们都回到刘家山乡后,大部分人已成了“落汤鸡”。也算是风雨对我们的一次洗礼吧!

在刘家山吃过午饭兼早餐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离刘家山不远的神泉堡,并参观了“神泉堡革命纪念馆”。在展室内,有一张“中共中央、毛泽东在佳县居住情况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表中记载:毛主席在闫家峁从11月17日到11月20日居住了三天。这与先前我们了解地情况并不相同。为了弄清真实的历史事实,我翻阅了以下一些资料:

11月14日,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从神泉堡出发,当天到达阎家峁。(《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252页。)

1947年11月20日,在闫家峁住六天后,毛主席等今天到达乌龙铺。(《汪东兴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14页。)

十一月十四日,毛主席一行从神泉堡动身,再次来到阎家峁村,住在阎揆要家里。于十一月二十日离开。(《佳县文史》,第一辑,1995年6月5日。)

从以上三个材料可以看出,毛主席到闫家峁的时间是11月14日。另外,黄琛在《寻访毛泽东转战陕北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256页。)一书中写道:“闫斗要反我们迎进窑里,介绍了毛泽东来他家前后的一些情况:“毛主席是1947年阴历9月来的,当时我在外边。他们住下后,我才从绥德分区四团回来,主要是因为我们兄弟出去的太多了。……”1947年11月14日是阴历十月初二,老人的回忆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但如里是11月17号的话,就是阴历十月初五,离九月就更远了,所以11月17日来到闫家峁是不确实的。

关于闫家峁还有一个疑点,在董树荣的《从延安到西柏坡——毛泽东的427个日日夜夜》(《文史精华》,1998年第6期,37页。)中提到:11月9-
12日的石家庄战役,毛泽东就是在阎家峁的电话机旁指挥的。

另外,汪东兴在1947年11月14日的日记(《汪东兴日记》,114页。)中写道:

各村住房全部修好,装好,并试烧了一下地炕,检查有无漏烟现象。安装电话,拉线工作开始进行。与前委联络知主席、周副主席、弼时、定一同志等今天由神泉堡出发,准备在闫家峁宿营。

由此可以见出,当时确实已有电话。并且,我们在神泉堡的毛主席旧居中还见到了一部电话机。首先可以断定解放石家庄是在11月6日到12日,并不是9日到12日。从《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中我们可以看到:

十月二十二日,清风店战役结束的当天,我们就向中央军委发电,请示乘胜夺取石家庄的问题。

从南合庄回来之后,我们又和刘澜涛等同志交换过意见,大家都同意这个决心。

中央军委及时发来了回电。电报是毛泽东同志亲自拟定的。电报说:“二十二日十二时电悉,清风店大歼灭战胜利,对于你区战斗作风之进一步转变有巨大意义。目前如北敌南下则歼灭其一部,北敌停顿则我军应于现地休息十天左右,整顿部队,恢复疲劳,侦察石门(即石家庄),完成攻打石门之一切准备。然后,不但集中主力几个旅,而且要集中几个地方旅,以攻石门打援兵姿态,实行打石门……”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更坚定了我们一举攻克石家庄的决心。

……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党的野战军前线委员会,于十月二十五日召开旅以上千部扩大会议,具体研究区分作战任务和布置战前的准备工作。

朱德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他提出“勇敢加技术”的号召,要求各部队在作战中,加强党的领导,精心计划,大搞军事民主,认真钻研战术、技术,严格入城纪律,做好人城教育工作。我们还向部队提出,要注意保护石家庄工商业等生产设施,以便在我军解放该城后,尽快恢复生产。(525-527页)

由此,说是毛泽东在闫家峁的电话机旁指挥了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是缺乏根据的。

四、川口东渡

7月25日下午,我们从神泉堡革命纪念馆出来后,朝东北方向行进直到佳县县城。佳县县城在黄河边上,在当地被为“悬天古城”。然后沿着沿河公路南下,打算去川口村。川口村在吴堡县岔上乡,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央直属机关人员,由佳县来到川口渡,由此地顺利东渡黄河,离开居住了13年的陕北,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指挥全国战略大反攻。

沿着平坦地乡间公路一路南行,路上车辆很少。我们也都为当前的顺利而庆幸,可好景不长,车子突然间刹车不再前进了。原来是前面修路,当地人用铁栏设置了路障,我们的车子太高了,刚好超过了路障的高度无法通过。下来一打听,川口村就在前面5公里左右。我们已经无法回头了,只能与看守路障的主人沟通,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艰难谈判,他们终于同意让我们过去。这让我想起了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没有“八十一难”是取不到真经的。

果然在十几分钟后,我们到了川口村。车子停在公路口,我们下车步行。首先,我们来到一座石桥,在桥左石栏的一头刻有“东渡桥”字样。显然,我们找对了地方。放眼看去,黄河水静静地流淌,完全没有了汹涌的气势。这也许是毛主席选择在此渡河的原因之一吧。过了石桥,是一片宽阔的柏油地面,右边往里有一所学校,名为“吴堡县岔上乡中心小学”,学校已经放假,红漆大门紧闭。刚走了几步,后面追上来一位老人,只见他用白色手巾裹头,一群山羊走在他前面,显然是刚刚放羊回来。他对着我们大声说着一些听不太懂的方言,后来才知道,毛主席东渡黄河时,他曾是毛主席渡船上的一名船工。他名叫薛国宝,今天76岁,当年他16岁,是最小的一名船工。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先来到了“毛主席东渡纪念碑”。纪念碑立在一个人工修建的一个四方台上,四方台低于公路四米左右,从公路向下有二十几个台阶可以走下至台上。碑体高约两米多、宽一米多,正反两面是黑色涂漆。正面刻着“毛主席东渡纪念碑”,背面刻着的字勉强可以看清楚:“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率中央机关由此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前往指挥全国解放战争中共吴堡县委吴堡县人民政府”,下面的日期已不太容易辨认。主要是因为碑体上到处都是乱涂乱刻的痕迹,这可能是由于有关部门管理不到位,村子里的小孩子们也不清楚此碑的重要意义而造成的后果。据贺馆长回忆,他1976年来川口时,石碑并不是这个样子。现在这块碑是由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支持帮助,吴堡县委宣传部于1998年所立。后来,我们在山西兴县蔡家崖乡“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的展室内见到了1998年以前在黄河川口所立石碑的图片,与贺馆长描述的基本相同:“毛主席东渡黄河岸口伟大领袖毛主席于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三日,由此渡过黄河,离开陕北。”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0eb0a01000c9g.html51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