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寺游记 (于绍宗) 去正定隆兴寺瞻谒大佛源于一盒香烟。本人不否认曾是烟民一族,毕竟那已成为历史,为彰显现代文明,与时俱进、多年前我就把烟戒了。八十年代初,是普通卷烟向过虑嘴香烟转型期,市场上过滤嘴香烟非常短缺,奇货可居,外出时烟民就转磨磨在商店里寻找过滤嘴香烟。这种心理状态只有与烟民为伍的人才能深有体会。那天在石家庄我居然买到一盒隆兴寺牌子的过滤嘴香烟,烟标上印有介绍隆兴寺的文字。正是这个烟标,圆了我瞻谒隆兴寺大佛的梦,于是我就拿着烟标、按图索骥来到正定隆兴寺。 正定在石家庄北,距石家庄只三十华里,但正定城距火车站竟有六,七里之遥,下火车我打辆三轮车,走出大约四华里才到城墙根,正定这段城墙很是破败,墙表已见不到一快完整的砖,俨然成了一堵颓废的土墙,墙根处一截空旷地。车进城里再前行七,八分钟就到了热闹的繁华大街。我仔细地做了番观察,从城里的建筑看,正定城有相当的规模,且透出一般古里古气的氛围。 历史上正定可是了得,历史上的正定曾与保定,北京并称北方三雄镇,现在讲什么名人效应,动辄搞什么名人唱戏经济搭台,我们不妨也翻翻老底,三国时的蜀国名将赵子龙是正定人氏,正定又是曹雪芹二十八世先祖曹彬的故里。这就是说曹雪芹的祖藉是正定。此前,关于曹雪芹是哪里人、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一种说法是曹雪芹的祖籍是河北丰润,于明永乐年间迁至辽宁铁岭,后随清兵入关;另一种认为他的祖籍是辽宁省辽阳市,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考证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上二十八代为正定人,这就是说曹雪芹是哪里人有了定论,因此在准备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时便在正定城里修建了宁荣街和荣国府。于是就借名人的光正定成了影视拍摄摄地。 悠久的历史,给古城正定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如隆兴寺、临济寺,凌霄塔、华塔、文庙等,正定县又被命名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城里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七处。 若论正定的文物古迹当首推隆兴寺,隆兴寺位于东门里,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原名“龙藏寺”。唐代更名为“龙兴寺”。宋初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清康熙年间再次大规模维修,康熙五十二年赐额“隆兴寺”。 该寺院占地八万二千五百米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主要建筑分布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及其两侧。迎门一座高大琉璃照壁。由三路单孔桥往北,第一进是天王殿。其北是大觉六师殿台基遗址,再北是摩尼殿。经过戒坛,便看到大悲阁、转轮藏阁和两座清代碑亭。它们以大悲阁为中心,组成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浑然一体、蔚为壮观的建筑群。 大悲阁高三十三,五米,阁内有供游客上下的楼层,从任何一层都可仔细地观佛。大悲阁两侧有御书楼和集庆阁。三阁并立,巍峨壮观。隆兴寺以大悲阁内的铜佛著称,古人曾这样称道:“五层画阁碍云低,七丈金身可与齐。”由此可见大佛之高无与伦比,隆兴寺因此又称大佛寺。大铜佛乃大悲菩萨,又称千手千眼观音。北宋开宝二年五月,宋太祖赵匡胤西征山西曾驻跸正定,因城东大悲寺及寺内铜佛先毁于契丹入侵,继又毁于后周熔铜铸钱,乃于开宝四年七月敕令扩建寺院,并重铸铜佛全身。铜佛矗立在二米多高的石须弥座上,通高近22米。大铜佛铸有四十二臂,其姿势各不相同,所执法器也各异。或曲或垂,或抱或伸,或持日托月,或持莲握珠,或仗剑使钺。远看,犹如奇特的翅膀。大铜佛神态自若,恬静端庄。全身颀长,比例匀称,衣衿流畅,富有宋代艺术风格。须弥座上的浮雕精美,刻有健壮的力士,飘逸的飞天,以及伎乐、盘龙等。 这样高大的铜佛是如何铸造的呢,据隆兴寺碑记载,大铜佛的铸造,是“先铸佛,后盖楼”,“就地支锅,屯土增高,分节铸,再加雕刻”。自铸莲座到铸头部,分7节铸成,最后添铸42臂。这尊室内铜佛的高度,在独尊了近千年后,到二十世纪初西藏扎什伦布寺内的铜佛问世,它才让出全国最高铜佛的地位。 大悲阁左侧有转轮藏阁,这是我国早期木结构建筑的杰作,而慈氏阁的永定柱造做法,乃是我国现存宋代古建筑中的孤例。大悲阁后面,是单檐歇山顶弥陀殿。最北端的毗卢殿。殿内的铜铸毗卢佛,构思奇特,铸造精细。三层莲座,每一莲瓣上均刻一小佛;每层莲座上,各跨四尊铜佛,头戴五佛冠,两两相背,面向四方。整个雕塑,共铸大小铜佛一千多尊。它们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因被称为“千佛绕毗卢”。 寺内独特建筑,当推摩尼殿。其平面呈十字形,正殿七间,进深七间,重檐九脊歇山顶,布瓦心,绿琉璃瓦剪边。四面各出抱厦,以山花向外,建筑主体富于变化,主次分明,形制颇为奇特,是我国宋代建筑中仅存的一例。大殿雄伟壮观,又不失矫健优美。殿脊、飞檐曲线如波,自然流畅;四角微翘,如鸟振翅欲飞。殿后南壁浮雕五彩悬山中的倒坐观音,头戴宝冠,肩披璎珞飘带,胸臂裸露,圆润丰满,一足踏莲,一足踞起,双手抚膝,细眉之下,双目俯视,神态安详,姿态端庄优雅,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 原文出处: 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4330391
|